“君子喻于义”中的“义”能理解为“适宜”吗(3)

  但他主张物欲应该受到节制: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义和利有统一的一面,因为符合大义的行为,对整个社会而言总是有利的,但是孔子同时又看到了,对于个人而言,义、利常常有冲突的时候,这时按趋利避害的本能做出选择,常常会损害大义,因此孔子提出,在利和义矛盾的时候,应该“义以为上”、“见利思义”。

  在他看来,“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因而道德的价值要高于物质利益。孔子曾说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意思是,不合乎道义得来的富贵利禄,虽然可以使人得到物质利益的满足,却只如那飘忽即逝的浮云,不值得一顾。

  还说过: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也就是说,为了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总之,“义”是孔子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虽然我们和孔子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但是理解了“义”的真正含义,就离理解《论语》、理解孔子近了一大步。在我们走近《论语》,走近孔子的过程中,于教授对“义”的解读,多少给我们造成了一些小小的迷惑,如果读了这篇短文,能有助您加深对“义”的理解,那么笔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