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第8章:不努力的好处10

号称"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沉没无疑向沉溺于速度的世界敲醒了警钟。许多人希望这一悲剧能迫使人类停下来,认真、审慎地思考速度崇拜的危害,希望放慢速度时候的早日到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世纪后,世人仍竭力加快做事的步伐,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忙碌文化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我们在引领地球及我们自身走向毁灭。我们在时间上如此贫穷,以至于忽视了朋友、家庭和伴侣。我们几乎不再知道该如何去享受,因为我们总是期待下一件事。我们所吃的食品毫无味道,而且于健康不利。我们的孩子也为同样匆忙的暴风雨所困,前景似乎十分黯淡。

然而并非一切都已然失落。我们还有时间去改变自己的航向。虽然速度、忙碌以及节省时间所带来的困扰仍然是现代生活的特征,一股强大的反抗力正在酝酿中,慢速运动正在兴起。许多人不再凡事皆快,而是放慢速度;他们发现这有助于更好地生活、工作、思考和娱乐。

但慢速运动果真是一场运动吗?慢速运动无疑涵盖学术界所期待的全部成分:普遍的同情、对新生活的憧憬以及群众性的行动。诚然,慢速运动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且社会认知程度也不高。许多人放慢了节奏,比如减少工作时间,花时间自己做饭,但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这是全球运动的一部分。然而,减速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有所收获。

意大利或许是慢速运动距离精神家园最近的地方,传统的地中海生活方式重娱乐,重休闲,是反快速的一剂良药。慢餐运动、慢速城市运动及慢速性爱都根植于意大利。然而,慢速运动并非要将整个地球变为地中海的度假村。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以对慢速的崇拜取代快速崇拜。速度或许能给人带来快乐,增加成效,让人感觉强而有力;没有速度,我们会更加贫穷。世界所需要的、慢速运动所能提供的,是一条中间道路,一个将美好甜蜜的生活同信息时代的活力相联姻的处方。其秘诀是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均衡:不是凡事皆快,而是以恰当的速度去完成。时快,时慢;时而介于二者之间。慢意味着绝不匆忙,绝不力图为省时而省时,意味着即便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快也要保持冷静、不慌乱。培养内在的舒缓悠闲气质的一种办法就是腾出时间做无法快速做的事,例如沉思默想、编织、园艺、瑜珈、绘画、阅读、散步、气功等。

放慢步伐没有灵丹妙药,至于什么是合适的速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人、每一种行为、每一时刻都有其合适的速度。有人陶醉于一种节奏快得足以将其他人早早送入坟墓的生活。人人均有权选择让他们感到快乐的生活节奏。正如"适当的速度"运动钢琴家乌姆·克莱梅特所言:"如果我们能为不同的节奏腾出空间,这个世界就会更加多姿多彩。"

当然,慢速运动仍面临一些令人畏缩的障碍,其中甚为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偏见。即便我们渴望放慢节奏,也会为贪婪、惰性及跟不上步伐的恐惧所束缚,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推广慢速仍有许多劝导工作要做。

批评家认为,慢速运动不过是一时流行转瞬即逝的狂热,或是永远不能成为主流的边缘哲学。当然,要求减慢速度的呼吁并未能遏制住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风起云涌的加速大潮。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慢节奏信奉有加的人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快步伐迎头赶上。当全球经济开始又一次狂风暴雨般袭来之际,当又一个网络公司热来临之际,当每一个人争先恐后忙于以快捷方式挣钱的时候,所有关于慢速的谈论是否应该遭到摒弃?别在这上面打赌。比起我们的前辈,我们更清楚不断加速的危险和无用,也更决意击退速度崇拜。人口学家也赞成减速。在发达国家,人口在老化,大部分人变老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慢下来。

慢速运动有其自身的推进力。对速度说"不"需要勇气,当人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立、其他人也持有相同看法、也在冒同样的风险时,他们更易于采取断然行动。慢速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每次当慢餐运动或减少时间学会等组织成为宣传焦点时,其余的人就更易于对快速提出质疑。此外,一旦人们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收获到放慢节奏的好处后,通常就会将其经验运用于其他领域。加州伯克利著名的圣地--北伯莱餐馆创始人艾丽丝·沃特斯也是慢餐运动的一颗明星,从2003年起,她便开始到处宣讲慢速教育的好处。普通人也纷纷开始上网;罗杰·金伯在发现从容性爱的乐趣后,减少了工作日程安排;对克拉莱尔·伍德而言,放弃保险公司高强度的工作同在家中教育女儿可以并行不悖;商业教授吉姆·休斯利用气功帮助自己在壁球场上放慢节奏,从而也学会了在咨询工作和教学中从容不迫;晚上关闭手机使银行家吉尔·汉考克受到某种激励,自己下厨做饭。"一旦你开始对工作中永不停步的心态提出质询,你就会对其他方面出现的这种心态提出质疑,"她说道,"你就会想深入每一件事情,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