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移山故事:功能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13.7移山故事:功能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荔荔:我听了这么多方法论,是不是所有的好功能都是一步一步根据用户需求,按照用户场景设计,然后可用性测试等等步骤之后得来的?

  阿超:有人说:功能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有一个来自微软的故事[6]。

  约摸在1985年,微软的一个叫Steve Hazelrig的工程师正在写Mac Excel版本的打印功能,那时候激光打印机很贵,而且离办公室也不近。他懒得经常跑到打印机那儿取打印纸,检查打印效果,就写了一个小程序,把要输出打印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还有一个放大镜功能可以把局部放大以检查每个像素的位置及效果。这时一个PM路过看到了这个小工具,说,这么酷的东西,为啥不做成一个功能呢?所以后来微软的编辑软件都有“打印预览”这一功能。然而,用户们并没有正式地要求这一功能。

  九条:真是传奇,现在这样的事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吧,因为软件所有可能的功能都被人想到了,并且实现了。

  阿超:很难说,贝多芬在写第五交响曲“命运”之前,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用户需求”,没有人说,“小贝,为了鼓励世人,写一个反映和命运抗争的交响乐吧。现在市面上正缺少这样的产品。”但是他写出来之后,大家觉得都离不开它。这又说明了啥?

  小飞:嗯,同理,对于情呀爱呀这些主题,流行歌曲不知有多少,完全覆盖了每一种可能的“场景”,但是每年都有几首流行歌,好像道出了前人未道之境。

  斯坦:普契尼写了《蝴蝶夫人》后说:这部歌剧的音乐是直接由上帝口述给我的;我只不过是功能性地将它写在纸上,然后分享给大众。

  果冻:但是软件和艺术是有区别的……

  大牛:难道软件不是艺术创造么?

  众人:是么?不是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