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恐内乱将生,故此忧虑。”长孙皇后答道。
李世民变色道:“皇后此言,是为何意?”
“皇上是否有废立之心?”长孙皇后不答,反问道。
李世民默然不语,面露不悦之意。
“臣妾原不该干预朝政。只是乾儿、泰儿俱为皇上嫡子,亦是臣妾十月怀胎所生。俗语云‘母子连心’,臣妾不能不对乾儿、泰儿多加关心。”长孙皇后说道,眼中盈盈含泪。
“皇后多虑了,朕并无废立之意。”李世民安慰道。
“皇上下诏让泰儿设立文学馆,此为何意?”长孙皇后问道。
“此乃奖掖泰儿礼贤好学之故也。”李世民答道。
“当年皇上为秦王时,曾立文学馆,如今泰儿身居藩王,也能设立文学馆,岂不会令他生出非份之想?且诸王俱出为都督,独泰儿留在京城,岂非显示泰儿不同于一般藩王?皇上如此布置,乾儿闻知……”
“承乾他不是个好东西j”李世民恼怒地打断了长孙皇后的话头——
他让李泰在府中设立文学馆,并留在京城,正是想给臣下一个暗示——皇帝已经有了废立之心。
李世民希望臣下能明白他的心意,主动上表攻击太子,称颂魏王。
当然,臣下绝对不能公开说出李世民的用心,以免有损李世民圣君的名望。
但今日长孙皇后却全然不同从前那般言语委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李世民的用心。
“臣妾知道,乾儿有许多失德之处。但乾儿毕竟还年轻啊。皇上英武圣明,朝中大臣多是良才,只要善加教导,乾儿定会成为贤明之君。”长孙皇后争辩道。她知道这么直言“干预朝政”,李世民会很不高兴,但她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坚决说下去——
李世民一旦真将“废立之心”付之实施,她的儿子之间定会展开一场异常残酷的“夺位”之战,将重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间手足相残的悲剧。
长孙皇后无法忍受她的儿子们自相残杀,她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制止李世民的“废立之心”。
“唉!”李世民忽然叹了一口气,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承乾只怕是难以教导了。泰儿聪明绝伦,礼贤好学,若能承袭大位,定是贤君。”
“自古‘立嫡以长’,泰儿虽贤,不居长位。”长孙皇后说道。
不居长位,就不能当皇帝吗?朕并不居长,不也一样当上皇帝吗?李世民心中不以为然地想着,口中却道:“乾儿、泰儿都是皇后的嫡子,谁当上皇帝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长孙皇后摇着头,“古人定下‘立嫡以长’的礼法,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堵塞祸乱之源。皇上若是轻弃‘立嫡以长’的礼法,只怕会引出无穷之害。”
“乾儿常来内宫吗?”李世民不愿与长孙皇后议论“礼法”,转过话头问道。
“乾儿身为太子,怎么会无宣进宫呢?”长孙皇后反问道。
“皇后想见乾儿吗?”李世民问。
我自己的儿子,怎么不想见呢?长孙皇后心中痛楚地想着,摇了摇头,道:“太子当勤习政令,多听皇上教诲。这内宫之处,不是太子应当来的地方。” 、
“过些时,便是七夕佳节。朕召来太子、泰儿、治儿,与皇后同乐,如何?”李世民问道。
长孙皇后犹疑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
她渴望着见到儿子,要告诉儿子们——一定要亲密友爱,互相谦让。
但长孙皇后万万没有料到,她竟是不能等到七夕佳节的来临。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一病不起,危在旦夕。
李世民闻信,匆忙进人中宫,与长孙皇后诀别。
长孙皇后躺在榻上,骨瘦如柴,双目失神。
刹那间,李世民眼前晃过了他昔日与长孙皇后在一起的种种情景。
朕后宫美女虽多,然能与朕同患难者,唯皇后一人耳。李世民心中想着,泪水陡然间如雨落下,一把握住了长孙皇后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