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纳善察忠谏(4)

  庭院中的壮士闻声都转过身来,注目望着皇上。

  “方今中原平定,四海一家。所有大唐百姓,均为朕之赤子。禁中壮士,更为朕之骨肉至 亲,爱护尚且不及,岂肯猜忌!”李世民大声说着,使庭院中的每个壮士都能听见。

  “万岁,万岁,万万岁!”壮士们感动至极,纷纷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地呼喊着。

  王圭、韦挺、魏征也只好跪倒下来,山呼 万岁。

  “罢了,朝堂之下,何必多礼。”李世民得意地挥着手,让众人站起。令壮士们仍然射箭 赌胜,然后对王王]圭、韦挺道:“二卿尽力劝 谏,原是忠臣,朕心甚慰。”

  王王圭、韦挺二人神情尴尬,不知该说什么 才好。

  魏征微微而笑,嘴角似有嘲讽之意。

  “魏爱卿职为谏议,却不闻谏议之声,未免不如王、 韦二卿之忠。”李世民见魏征如此神情,心中不快,半真半假的说着。

  “皇上圣明,自能洞察微臣肺腑。微臣心中,根本没有想过要做一个忠臣。”魏征道。

  “什么,你说什么?”李世民怀疑是他听错了——

  人臣在主上面前,怎么敢说他不做忠臣呢?

  王王圭、韦挺二人也是大惊失色——魏征此 话,让任何一个稍有猜疑之心的皇上听了,必会惹来杀身之祸。

  “我是说,我从未想过要做一忠臣,尤其是要给陛下做一个忠臣。”魏征平静地说着。

  “那么,你是要做一个奸臣、邪臣、逆臣么?”李世民阴沉地说着。

  “我不愿做忠臣,更不愿做奸邪逆恶之臣。”魏征道。

  “那你欲身为何臣?”李世民迷惑的问。

  “愿陛下使微臣做一良臣。”魏征道。

  “良臣?良臣不就是忠臣吗?”李世民更是不解。

  “不然。良臣,稷、契、皋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身负美誉,名传当代, 光照后世。其君亦至贤至圣,子孙传袭,万世无疆。忠臣身遭诛杀,无补当代,遗恨后世, 其君亦至昏至恶,子孙灭绝,国邦沦丧。微臣不唯自身愿作良臣,且愿陛下满朝俱是良臣, 勿使一人为忠臣。”魏征正色说道。

  李世民犹似昏睡中被人猛击一掌,心里顿时清醒无比,以前有些迷茫不解的想法,也立刻 明悟起来。

  “身为明君,不在于朝中有无忠臣,而在于有无良臣。君上若无良臣为羽翼,必是昏暗不 明。昔日征战,在于明识良将,今日为君,在于明识良臣。若满朝俱是良臣,何愁国势不强 ,突厥不灭?”李世民兴奋地说着。

  “皇上明见,非微臣所及。”魏征拱手对着李世民深施一礼。

  “朕欲明识良臣,求至贤至圣,该当何为?”李世民身为皇帝之尊,居然也对魏征行了一 礼。

  王王圭、韦挺望着魏征,心里满是钦佩羡慕 之意,均想:

  魏公日后必封侯拜相,建不世功业,名望非我辈所及。

  魏征虽然谦逊地侧身避开皇上所行之礼,却并未显出受宠若惊的神情,侃侃而道:“皇上 欲识良臣,己须先明。唯有明君,才能明识良臣,君若昏暗,虽良臣近在眼前,亦不能识 。 君所以明,在于兼听,君所以暗,在于偏信。兼听者,目达四方,耳听八极。偏信也,目闭 耳塞,虽智力过人,亦难明达。远者秦二世偏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知。近者隋炀帝偏信 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以至国灭身亡,为英雄所笑。故为君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李世民喃喃念着,心中感慨万千。

  他日日“教习”壮士弓马之技,除了想以此示众军不敢忘战及威吓“邪祟”之外,更多地 是想借此理清心中千头万绪的忧烦与焦虑。

  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在内殿中商议了好多次,想抓出一个治理天下的总纲,保 他大唐基业永固,子子孙孙承袭不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