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慌忙把魏征等人所教的言语说与元吉,让元吉转告李渊,请李渊另派别将讨伐杨文,以免李世民杀人灭口。
但是当元吉将建成的言语告知李渊,使李渊从狂怒中冷静下来,发觉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 ,欲派人阻止李世民出兵时,李世民大军已经到了宁州城下。
李渊只得派使者急赴世民军中,言必须生擒杨文,亦绝不能伤害宇文颖性命。
可当使者赶到世民军中,杨文叛军竟不战自溃,其部将已斩杀其主,将杨文的首级送 到了世民军中。
而那宇文颖,据说也是死在乱军之中。
看到兵势汹汹的杨文竟如此轻易地被击败,又是死得如此及时,李渊心中顿生疑云,想 着李世民往日种种不遵诏令的举动,背上都沁出了冷汗。
他立即令人将杜凤、尔朱焕、乔公山三人带至寝殿,欲亲自详细讯问一番。
不料杜凤等人忽然失踪,次日在仁智宫外的荒野里才发现了三人的尸首。
有巡游禁军上报,说他们见此三人可疑,欲上前盘查,三人却持刀反抗,混战之下,三人 俱亡。
李渊怒极,当即下诏令世民单骑回转仁智宫,并令有司逮捕杜淹。
偏偏在这时,边塞烽火陡起,突厥颉利、突利两大可汗一齐出动,率精骑十余万,从原州 南下,直逼泾、宁二州。
仁智宫地近宁州,李渊唯恐突厥杀至,心中大惧之下,忙追回前诏,令李世民就近征发各 州兵马,抵挡突厥。
紧接着,他又命李元吉尽快赶回京城,征调禁军北上,增援李世民。 然后,他又把李建成从囚室放出,先责备建成身为长兄,却不能和好兄弟,还结交匪类, 实在太不争气。后又好言安慰建成,言建成仁厚坦诚、慈爱恤下,有长者之风,仍宜居太子 之位。他决不会偏信诬告,有废立之心。
说到动情处,父子竟抱头痛哭,发誓绝不相负。
父子间猜疑尽释,立刻发出皇上诏令和太子诏令,调各地府兵急赴关中,拱卫京师。
几乎在诏令发出的同时,李渊和建成带着随从,轻骑返回京城,一同上朝视事,示以父子 亲密之意,以安定人心。
李渊本想着非经过几场残酷的大战,不能击败突厥。
但出乎他的意料,李世民只带数百精骑,仅凭一番言语,就说退了颉利、突利可汗十万劲 骑。
当然也不是白说,李世民亲口许下金宝两百车,美女两百名,赠与颉利、突利可汗。
奉送金宝和美女,虽令李渊感到不快,但毕竟消弥了战祸,免除了一场难料胜败的生死决 战。总之,秦王又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的汗马功劳,秦王李世民已经好几年没有显示。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秦王讨平庆州兵变,智退突厥,都是大功,都应升赏。
但秦王已是位高绝顶,无可再高,再高一步,就只能让他升为太子。
何况,李渊曾明言——秦王一旦平定叛乱,就立其为太子。
而现在秦王之功,已远远超出了平定叛乱。可是李渊却无法兑现他的诺言。因为他也在建成面前信誓旦旦——不听偏信,不存废立之心。
李渊明显感到,从杨文反叛到突厥退兵,一切都似是依着谁预先谋划好的路数演进。
这种谋划对秦王极其有利,就算并非秦王所谋,他也难脱干系。秦王如此,自然是为了谋夺太子之位。
大唐天下是我所创,天命正在于我。由谁来当太子,承袭大统,自然由我来决断。
自古大位只可传袭,不可谋夺。秦王却偏偏要来谋夺,他若真的谋夺了太子之位,又岂能容我安居于皇帝大位!
李渊越想越怒,恨不得立刻传旨,将秦王拿下,送交刑部议罪。
只是他又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拿下秦王。朝中上下,俱都以为李世民有功,而绝非是有罪 。任何足以使李世民露出的破绽,都已消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