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纪石功名立(3)

  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李世民话音刚落,丘行恭、公孙武达和尉迟敬德等人都大声叫起好来。

  “尉迟将军,我这首诗,好在何处?”李世民得意地问。

  “这……这……好,好就是好。”尉迟敬德憋得满脸通红,却也只憋出了一句没头没脑的 话来。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将军快人理应快语,说话何其迟也,莫非是姓了‘尉 迟’而着意‘为(尉)迟’吗?”

  尉迟敬德也嘿嘿笑着,连一句“迟话”也不说了。

  若是旁人敢以他的姓名取笑,他只怕早就一槊刺了过去。

  但李世民取笑他,他不仅不怒,反倒高兴至极,引以为荣。

  他对李世民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诗他不懂,丘行恭、公孙武达叫好,他也跟着叫好。

  可是他懂得勇气。李世民是他所见到的各色人等中,最有勇气的一人。

  窦建德威势正盛,以十万劲卒如山压来。李世民却毫无惧色,竟以六骑直冲敌营挑战,军 一路还纵马吟诗,畅怀大笑,无半点剑拔弩张的样子。

  好像去的地方不是有着十万大军的敌营,而是一座花红叶绿的离宫别馆。

  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尉迟敬德虽不敢自许武艺天下第一,却自许勇气天下第一,常夸 口说天地之间,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没有他不敢挑战的敌将。

  然而和李世民一比,他就似萤火虫飞到了巨烛面前,顿时黯然失色。

  如果他处在李世民这个位置上,绝不敢如此轻身冒险,直扑敌方十万劲卒的大营。

  就算他不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普通战将,他也一样不敢冒此大险。

  即使此刻,他的心中也是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口里虽在笑着,耳中却凝神啼听着周围的 动静,生怕突然遇上了大队敌军,措手不及,逃都无路可逃。

  假若李世民不是一军统帅,只是员冲锋陷阵的战将,那么他一定就是尉迟敬德在这个世上 唯一不敢对其挑战的人。

  “我平生最喜弓马,得此飒露紫,极是宝爱,每每亲牵其于溪中,观其饮水之态,百看不 厌,常欲作诗赞之,苦思不得。谁知今日却于无意中得之,心中畅快,实胜过大破窦建德十 万雄兵。”李世民说着,很觉遗憾——没有把长孙无忌等人带在身边,以致跟随在身后的几 个赳赳武夫只会叫好,却无法道出他诗中的神妙之处。

  长孙无忌他们只会“运筹帷幄”,若把他们带来此处,恐怕真的要“惊骇而亡”了。世上 英雄,要么偏重于文,要么偏重于武。几乎绝无文武之才俱冠绝当代之人。嗯,怎么没有, 我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哼!元吉啊元吉,你也不就着马尿照照自己,凭你怎么能与我相比 ,怎么能代我执掌兵权,扫平天下?孟子曰“当仁不让”,又曰“舍我其谁”,方今天下群 雄并起,除我之外,又有何人能威服海内,保定大唐江山?李世民神情飞扬,思绪万千,不 知不觉已穿过桃林,望见了敌营。

  但见夏军帐幕一座紧连着一座,直排到天际。营前栅栏上遍插大旗,风吹过恰似黄河之水 般翻腾不休,一泻千里。巡哨骑卒多如欲雨之前出洞的蚂蚁,来来往往不停地在营门外游动 着,手中兵刃密密麻麻森林一样指向天空,日光照在其上,明晃晃刺得人的眼睛都无法睁开 。

  尉迟敬德、丘行恭、公孙武达等人见了敌军这等威势,任凭他们俱是身经百战的敢死之士 ,心里也都发起毛来,脸上亦露出了惧意。

  “哈哈哈哈!”李世民却不仅没有露出半丝惧意,反倒又仰天大笑起来,边笑边回头望着 尉迟敬德身后的两位骑卒,道:“昔日汉光武帝率十三骑突破王寻、王邑百万军卒大营,名 垂千古,流芳百世。今日我等六人欲向窦建德十万军卒大营挑战,虽然还比不上汉光武帝, 却也足以名传后世。二位姓名,还请告知。我日后告知史官,休要埋没了英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