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也的确礼贤下士,但对贤士却敬而远之。而对裴寂这等庸碌之人,却亲而近之。
李渊的志向既然只是当上皇帝,一旦真做了皇帝,自然就不愿有所作为。
但是温大雅还想竭尽忠诚,尽量有所作为。
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并不在于征战,也难以想出什么奇谋大略。他的长处 只在于治天下, 做些实实在在,于国计民生大有好处的事情。
温大雅很少在朝堂上议论具体事务,大部分时日都呆在家里,打算将前朝的科举取士,均 田租庸之法细细研习一番,察其得失,详加订正,然后上奏李渊,作为新朝的参考。如此, 他也就不负平生所学,算是报答了李渊的知遇之恩。
对于李元吉的所作所为,他虽然表示宽恕,可内心的悲伤怨愤却一直郁积在胸,难以消除 。
他本不想答应从侄女嫁给李世民作为侧室夫人,这对他温家的声誉只有损害,毫无任何益 处。
然而李渊是君,他是臣。李渊亲口向他提亲,他又怎么拒绝?
他信奉圣人之道。而“君为臣纲”,正是圣人所教。再说,温沁玉作为从侄女,毕竟与他 隔了两层。若是亲生,纵然李渊亲口求亲,他也决不会答应。
同样,对从侄女的亡故,他的悲伤也还是有限。对胞弟的亡故,他的悲伤就几欲无法抑止 。
他长夜不眠,悔恨自己明知三弟性刚,不宜独当一面,却未坚决劝阻李渊任命三弟为太原 令,留下辅佐元吉。
当时他想三弟留守重地,必建大功,将来封赏亦高。
这样一来,他温家的名声必然更大,也更能令李渊看重。
唉!既已身许圣人之道,就不该有贪名好利之心。三弟如此结果,或许正是上天对我的惩 罚。温大雅常常在心里叹着。
“若想破那西秦贼兵,还须吾儿世民。只是他……唉!你们也都知道,我就不必细说。 烦 请二位爱卿替朕去一趟秦王府,好好劝慰与他。”李渊终于说到了正题。他在礼仪上一向随 便。只有情急之时,才会一本正经地端出皇帝架子,自称为“朕”。
“温大人品行高洁,学问深厚,素得众望,必能使秦王爷顿然醒悟,明知大义。至于微臣 ,另有为皇上分忧之事,就不必去了。”裴寂连忙说道。
他绝不愿到秦王府去。不知为什么,他对李世民总有一种莫名的惧意,有时陡然和李世民 相遇,竟会忍不住发起抖来。
尽管李世民对他还算客气,并不像刘文静那样公然不理会他。
“哦,你有什么为我分忧之事?”李渊虽在忧愁之中,也还甚有兴致地问着。
“这次秦王爷性情大变,与齐王爷甚有关连。我想齐王爷年少,性情自是浮躁,也难以怪 他。皇上应该早给他娶个王妃,安定其心才是。我平日也常留心此事,只是总未找到合适人 家 ,故未向皇上提起。直到昨日,才算是有了眉目,找到了一户合适人家。”裴寂笑嘻嘻 地说着。
“你这老鬼,简直像钻到我心眼里去了,我正为此事发愁呢!快说,你找的是哪户人家?” 李渊兴奋地一挥手,差点从席上跳了起来。
“皇上,你还记得武士吗?”裴寂得意地反问道。
“武士?是他啊,我怎么不记得。前些时他还在朝廷上妄说什么早先曾做异梦,见我入 长安升为天子。是我当场揭了他的老底,言他本是王威一党,因能理事,才加以收录,不准 他再妄说欺众。”李渊失望地说着。
像武士那种人家,只是富有钱财,家世毫不显贵,哪配和他帝王家结亲。
“皇上,我说的这户人家不是武士本族,乃是他的妻族。”裴寂说道。
“武士尚且如此,妻族又有什么出色之处?”李渊不高兴地说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武士托皇上的福,另攀上高族了。”裴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