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始祖—高句骊

  朝鲜始祖—高句骊

   高句骊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为古朝鲜的国名。它是我国东北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最早出现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后部分南迁朝鲜半岛加入今朝鲜族中,部分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加入中国各民族中。高句骊政权存在705年。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一带,高句骊国的建立,标志着高句骊族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是高句骊共同体兴起的开端。以后,随着高句骊自的强盛和破灭,高句骊共同体也随之壮大发展和解体。

   高句骊国建于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其中还有一个传说,传说高句骊始祖朱蒙(邹牟)本来出自夫余族,是夫余王金蛙在长白山南所得一个女子名叫柳花(河神的女儿),因感日照有孕卵生。金蛙见柳花生一卵,弃之猪、狗,皆不食;又弃之路,牛、马避而走;再弃之野,鸟用翅膀盖住。金蛙欲剖之,终不能破,只好归还柳花;柳花以物裹之置暖处,不久一个男婴破壳而出。此男婴长到7岁时,自作弓矢,百发百中,所以叫他朱蒙(夫余语,“善射”的意思)。金蛙长子带素要父亲杀了他,金蛙没有答应,让朱蒙养马。后来带素与大臣们又要合伙杀朱蒙,柳花知道这个消息后让朱蒙逃走,他便与乌引、乌违等3人向东南逃去,途中遇大水挡道,而后面夫余人紧追不舍,朱蒙对着水说:“我是皇天之子,河伯的外孙,今日遇难,追兵将至,怎么才能过河呢?”突然间水中鱼龟一起浮起来,变成了一座桥,朱蒙等人这才脱险。朱蒙等人到了普述水,又遇到3个人,这三人其中一人穿着麻衣,一人穿着纳衣、一人穿着藻衣。他们一同到了卒本川,并且在沸流谷忽本西城附近山上盖草房生活,称纥升骨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东北30里的五女山上)。随后建国称王,袭用高句骊族称作国号,以高为姓。高句骊国的建立,是高句骊族社会发展的结果。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看到高句骊族与夫余族的源流关系及其受夏商周文化的影响。

   朱蒙建立高句骊国后,为了发展壮大,对邻近同族系各部兼并并且向外扩张。建国初期,朱蒙亲自到沸流国(在今富尔江流域)以相射校艺显示实力,迫使沸流国王松让次年投降。公元前32年(朱蒙六年),朱蒙又发兵进攻大白山东南荇人国(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夺其地为“城邑”。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占了北沃沮(在今图们江流域)。朱蒙死后,后继者皆世代相承地把向境外扩展作为基本国策。瑠璃王(朱蒙的儿子,名类利,一作如栗或阎达)时,因先受夫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红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后又受王莽欺凌,向外扩张暂时为之收敛。到后期,又开始发兵侵梁貊(约在今太子河上游)。莫来(即大武神王)为王以后,为了反抗夫余族的压迫,于公元22年亲率兵攻打夫余,并且将夫余王带素杀死,将前来投降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在椽那部。接着,公元26年又吞并了盖马国(在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闻盖马国王被杀“举国来降”。

  瑠璃王在位后期,曾一度攻取汉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而有之。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伐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

  为了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整顿内部,加强集权;对被征服部落和民族,顺者抚之,逆者讨之。高句骊对辽东地区的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慕容氏等多方面的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亡。向南的扩张也不顺利,369年发兵2万进攻百济失败损失惨重。而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并且围困了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别)中箭身亡。

  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骊在发展中多次受挫。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创导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提高人民素质;颁布律令,严整法纪。经过10多年的精心治理,经济得到了发展,军事实力也增强了。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第二年又开始向外扩张。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凭借国富民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接连对新罗、百济、夫余等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吞并。413年巨连(亦单称琏,即长寿王)即位,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使句骊国先后占领的土地得以巩固,人口三倍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鉴于先世向西发展多次受挫的教训,而且当时北魏又日益强大,统一朝鲜半岛成为高句骊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427年迁王城至平壤城(今平壤市)。此后,朝鲜半岛三国(新罗、高句骊、百济)的角逐,迄无休止,直至高句骊灭亡。

   未迁都前的高句骊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辽河,南达汉江以北,东北有栅城(今吉林省浑春市)地,西北约以今第二松花江左岸一线为界。高句骊国直到破灭时,只是在东南、西北、西南稍有拓展。高句骊人除从军的驻防于各地之外,主要聚居在以今吉林省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流域和松花江上游的辉发河一带。当时的高句骊内分五部:涓(一作消)奴部、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涓奴部,亦称椽那部、西部、右部,即原沸流国王松让所在部落,在今富尔江流域,故史称高句骊初以此部为王,夫余王带素被杀后万余名投奔高句领的夫余人被置于此部;桂娄部,也叫内部、黄部,在今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中心的浑江和鸭绿江中游,系朱蒙等人归附地之部落,故史称涓奴部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为王;绝奴部,也叫提那部,为五部中的北部、后部,在今哈达岭以东的辉发河流域,世与王族联姻;顺奴部,也叫东部、左部,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是由最先被征服的荇人国居民改组而成的;灌奴部,也叫贯那部、南部、前部,由盖马和句茶国居民改组而成。五部之外的沃沮等被征服部族,公元3世纪后也被同化于高句骊族,多数仍居故地,只是在被征服时有部分被俘掠的迁居他地。

   高句骊族是夫余之后第二个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王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在嫡长子“不肖”的情况下才由次子继立,或实行兄终弟及制。高句骊职官有左辅、右辅、大主簿、国相、九使者、中畏大夫。由于立国后高句骊实行对外扩张,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具体兵数不详,但从612年(隋大业八年)隋场帝征高句骊调集100余万军队未能取胜,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率大军攻下白崖城后,高句骊引兵15万(包括部分靺鞨兵)来援看高句骊后期的总兵数,至少在30万以上。军官有大模达(比卫将军)、末客(比中郎将)等。作战中的功勋卓著者,国王常赐给食邑。食邑中的居民,须纳租赋,承担摇役。一般居民,早期由各部首领统之,后期由州县管理。“大家”和“下户”是高句骊社会中的两大对立阶级,还有两种地位最低下的人户:一是“烟户”,在对外战争中被掠夺来的,国王死后为守墓户;二是奴婢,来源于被杀罪犯的家属等。租税按户征收,税每岁每户纳布5匹,谷5石;“游人”则三年一税,l0人共交细布1匹。租分上中下三等,耕户每年交谷1石,或7斗,或5斗。对叛变和谋逆者用刑最严,均缚之于柱,燕而斩之,并籍没其家。临阵脱逃、杀人行劫者,亦处斩。盗他人财物,以10倍(后为12倍)罚之。由于用刑严峻,社会内部很少犯罪有的现象。

   高句骊族有渔猎、畜牧、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方式。其中农业占主要地位,不过,早期由于分布在今浑江流域一带的山区,地少而瘠,所以收获极薄,故高句骊人有节食习惯。公元3世纪时,农业中已存在雇佣劳动。渔猎业在社会生产中,已退居辅助地位,但由于农业收获有限,狞猎仍是补充衣食之需和习“骑射”的一种一举两得的生产,故一直为高句颐人重视。畜牧业以养“便登山”的3尺马闻名中原。传说朱蒙即乘此种属“果下马”种的马。手工业行业很多,有纺织、建筑、冶炼、制陶、酿造、工艺美术等。其中建筑业独具风格,以善作山城,好修宫室为当时邻近各民族所不及。冶炼的金银,除用作冠饰外,是用作向中原王朝的贡物之一;铁除了自用,也用于对外交换,室韦人所用“金铁”率赖其供给。

   文化习俗方面高句骊族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深受汉族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使用汉文。衣著平时穿布帛,节日衣锦绣,以金银饰冠带,有等级之分。随山谷筑住屋,除王宫、官府、佛寺以瓦为屋面,平民居室皆以草盖顶。外出走路多急行。婚姻以男女相悦为前提,实行男先就女家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谈成后,女家于屋后筑小屋,名“婿屋”,男届时暮至女家户外,跪拜乞求与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允之。待生子长大后,男携妻子而归。无财礼之聘,男家只在成婚时送女家一些猪酒;若有受财物者,以为卖婢,人共耻之。史称“其俗淫”,反映了高句辆社会内部还有群婚制遗风。人死,摈三年择日而葬。葬时,早期将死者生前金银财物随之入葬,后则置于墓侧,由“会葬”者争取而去。对死者,只在死时哭泣,葬时则鼓舞作乐以送之。俗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名曰“东盟”,人皆衣锦锈。俗敬鬼神,372年前秦遣使送其佛像经文后,遂流行崇佛。后来也信道教。高句骊族人性“凶急,喜寇钞”;爱洁净,好歌舞。当夜暮降临,“邑落”男女不分贵贱,群聚歌戏。乐有五弦琴、筝、横吹、萧、鼓等。发掘的墓葬表明,壁画艺术相当发达,并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高句骊人在建国前,已是汉王朝版图内的居民。公元前l08年(西汉元封三年),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次年设玄菟郡,以其地置高句骊县(县治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附近)。高句领国建立后,与汉廷建立了“藩属”关系,成为汉的侯国,负有从征义务。西汉末,王莽伐匈奴,调高句骑兵随征,先是其人不欲行,后亡奔为寇,王莽为此斩高句骊侯驺 ,又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作为惩罚。王莽的倒行逆施,激起高句骊人反叛。东汉建立后,东北各族纷纷归附,高句骊王于公元32年(建武八年)遣使朝贡,光武帝恢复其原有称号。后来,高句骊对东汉时叛时服。由于高句骊历世为王者奉行扩展领地、掠夺人口财物的方针,一旦有机可乘,即“寇钞”辽东郡、乐浪郡,或出兵玄菟郡;当遭到汉军的沉重打击后,又一次次“乞属玄菟郡”。汉末公孙度称雄辽东,高句骊遣使通好,还曾派兵助度讨“富山贼”。

  三国时,高句骊转臣曹魏,同时又暗通东吴。公元234年曹魏遣使高句骊和亲,从此专臣于曹魏,并在236年斩东吴使臣胡卫,传其首于曹魏幽州。238年曹魏讨公孙渊,东川王遣主簿、大加将兵助讨。公孙氏政权垮台后,东川王欲取代公孙氏称霸辽东,几次派兵袭取辽东郡西安平县等地,招致曹魏于正始中(240一249)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征讨,破其王城,东川王单将妻子东逃。

  降至晋,鲜卑慕容氏顺起,向东发展,而受毌丘俭打击后的高句骊时已恢复元气,于是双方对辽东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慕容皝建前燕后,向高句骊展开进攻,339年前燕兵至新城(今辽宁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故国原王被迫“乞盟”,次年派“世子”朝燕。总之,这一时期,高句骊胜则尽情掠取,败则乞盟。鉴于此,慕容皝为解除向中原发展的后顾之忧,于342年遣1.5万兵出北道,亲统4万大军出南道,直攻其王城丸都(在今吉林省集安县西通沟)。高句骊由于对慕容皝的军事部署估计错误,丸都被攻破。慕容皝破丸都后,因北道兵“皆败没”,不敢追钊,便囚其母,发钊父美川王尸,掠其府库累世所积财宝,虏男女5万余口,毁丸都城而还。钊被迫于次年遣弟入燕称臣纳贡,皝才还美川王尸,仍留其母为质。355年,钊接受燕封官爵,才迎还其母。前燕被前秦破后,高句骊南向与百济争夺,亲善前秦,由是双方来往密切,佛教即于是时由前秦传入高句骊。

  413年巨连即位后,当年遣长史入东晋奉表献赭白马,受封为乐浪郡公。425年,又遣使至后魏朝贡,迁都平壤后,直到公元7世纪前期,高句骊诸王均与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由于高句骊迁都平壤后,对新罗、百济的进攻越来越频繁,新罗、百济为了生存,总是在危急时请求中原王朝援助;而中原的形势是,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王朝先后统一了全国大部分疆土,对肆意扩张,不听劝解,进而向辽西拓地的高句骊,曾多次倾全国之师进行征讨,高句骊国终于在668年被唐与新罗联军所破灭。

   高句骊国亡后,高句骊族随之解体。关于高句骊民族的流向,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是今朝鲜族。但近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关于高句骊民族的去向,可分为四份:即入中原、入突厥、入靺鞨、入新罗。其中加入靺鞨者,指的是加入渤海。高句骊人在渤海民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渤海灭亡后,融入渤海的高句骊人,被辽、金西迁,先到了东蒙辽东,后到山东,最后大多都融入到汉族。而流入新罗的高句骊人和原来居住在大同江流域的高句骊人。以后大都融入到新罗族中,成为今天朝鲜族的一部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