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徽帜

  六 徽帜 太平天国起义,与创立兵制同时,旗帜尺寸颜色也分别等级。其后号衣、号帽、腰牌等制度都次第建立。这些制度,对作战都发挥了大作用。以旗帜而论,每一军,军帅旗一面,师帅旗五面,旅帅旗二十五面,卒长旗一百二十五面,两司马旗五百面,共计大小黄旗多至六百五十六面。呤唎论述太平军中的旗手说:「两司马以上军官各有特定旗号,旗式大小视官级之高下。……军中执掌旗帜的旗手颇多,都由精壮忠勇的人充任。重要统帅的旗手和高级军官的官级同等,他们在军中所处的地位极为光荣。有些旗手是我生平所见到的最勇敢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执掌旗帜走在前面引导大军作战」〔二〕。由于太平军的旗帜作为指挥军队的号令,所以从最低级的统率二十五人的军官两司马起都有一面旗帜。由于旗手的任务是执掌旗帜走在前面引导大军作战,所以旗手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在军中所处的地位极为光荣,那些执掌将帅大旗的旗手就和高级军官有同等的地位。敌人论到太平天国军队作战的英勇,说是「如墙而进」〔一〕,就是由于执掌旗帜的旗手勇往直前引导大军作战,一个接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坚固得好似墙壁一样向前进。所以每逢野战,都是「黄旗遍野」〔二〕,到攻克敌人城池的时候,城头上就「有无数黄旗分门站立」〔三〕。太平军旗帜作用的重大如此。兹将太平天国前期所定的旗帜制度,以及军中号衣、号帽、腰牌等分别记述。

   甲 旗帜

  

  

  

  初刻本太平军目一册首载旗的尖方式样,长阔尺寸,但不及边色。那时候还未封燕王、豫王及各侯爵,东王旗长阔止九尺,并定日干侍卫旗七尺、节气侍卫旗六尺五寸各制。及定都天京,以侍卫归入同职官,裁其旗制,增封王侯,送加至东王旗九尺五寸而止。字分红黑,边分各色,制度愈密〔一〕。

   乙 号衣 军中号衣都半臂式,如同背心的形式。天王御林军,金黄背心没有边。东王统下黄背心绿边。西王统下黄背心白边。南王统下黄背心红边。北王统下黄背心黑边。翼王统下黄背心蓝边。燕王、豫王统下黄背心水红边。侯至指挥统下也是黄背心水红边。将军至监军统下红背心黄边。军帅至两司马统下都是红背心绿边。前后各缀长五寸、阔五寸黄布一方,或写或刷印。初时前写「太平」二字,后写「第几军圣兵」几字或「某衙听使」几字。到建都天京后,改用宋体字镂板,浓墨刷印于号衣前后,不复另缀黄布〔一〕。

   丙 号帽 号帽以竹片编为柳条凉帽式,上画红绿难花云彩,四面留粉白圈四个,分写「太平天国」四字〔二〕。

   丁 腰牌 腰牌长阔宽薄初时没有定制,上写「太平天国」四字,下写「某一军圣兵某人」或「某衙正 面背面宰差冯道起腰牌 说明这一块宰差冯道起腰牌,原件高10.7厘米,宽8.2厘米,木质墨书,略涂油漆,上部穿孔,可以悬挂。背面诫谕第一句应为「诫谕众军将兵」,漏了「兵」字,另一块宰差李□□腰牌有「兵」字。这两块腰牌均安徽省博物馆藏。

  听使某人」。到建都天京,始颁定制,下煅火印,预制千万块,分给各军各衙备用。军中各典官都听同监军,所属人数多少不一,有百人则置一卒长,分辖四两司马,二百人则置八两司马,没有军帅、旅帅各官,故各衙听使腰牌没有前营后营字样。若系天朝宫殿和各王府典官,并没有某军字样,则标典天舆衙、典东锣衙各名目〔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