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楚等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卒,子楚立,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以吕不韦有“定国立君”之功,任之为相(子楚,原名异人,秦昭王庶孙,太子柱庶子。在质于赵时,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入秦说华阳夫人(太子爱姬,楚人,无子)立异人为嗣。异人逃归后,楚服见华阳夫人,夫人大悦,异人更名为子楚。子楚继位后,任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秦庄襄王、吕不韦继续奉行东进方针,于次年(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以东周君与各国谋伐秦,即命吕不韦攻灭东周(时东周君居今河南巩县西南)。至此,东、西周皆为秦灭。又命蒙骜攻韩,取成皋、荥阳,连同西、东周故土,合建三川郡(郡治洛阳)。秦境已与魏都大梁接壤。

  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秦蒙骜攻赵,占领了赵国榆次(今山西榆次)等三十七城。王又攻韩,夺取了全部上党地,设置了太原郡。赵、韩既败,蒙骜即集中力量打击魏国,攻取了高都(今山西晋城)和汲(今河南汲县西南)。魏国军队屡败,魏安僖王不得已从赵国召回魏信陵君,任为上将军,主持抗秦(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后,不敢回到魏国,留居赵国。)魏信陵君“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史记·魏公子列传》。)魏信陵君于是率领五国军队(《史记正义》谓为燕、赵、韩、楚、魏等五国军队。)在河外大败秦蒙骜军队,并乘胜追击至函谷关而回。这时,秦虽取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但不久秦有丧,晋阳又反秦。秦之东进一时受挫。同年五月,秦庄襄王卒,太子政立,年仅十三,国事皆由相国吕不韦裁决。秦政局稳定后,继续积极进取,于次年(公元前246年,楚考烈王十七年),遣蒙骜率军定晋阳。由于魏信陵君取得反秦的重大胜利,威震天下,秦引为大患,遂派人在魏安僖王面前行反间计,诡称魏信陵君要称王,各国也要共同立他为王。魏安僖王果然中计,罢免了魏信陵君将军的职务。过四年,魏信陵君病酒而死,魏势更衰。公元前245年(楚考烈王十八年),赵将廉颇因赵孝成王卒、赵悼襄王以乐乘代己,怒而攻乐乘,乐乘败走,廉颇亦奔魏,后入楚,死于寿春。赵国政治局面不稳定,国势亦衰。其后,秦连续攻魏攻韩,占领了更多的土地。

  公元前242年(楚考烈王二十一年),秦蒙骜率军大举攻魏,取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桃人(今河南长垣西北)、雍丘(今河南杞县)第二十城,初建东郡,对魏都大梁已成扇形包围之势,秦壤已与齐境相接,直接威逼关东诸国。三晋首当其冲,这年,赵相、魏相会盟于柯(即阿,今山东阳谷东北)。次年(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秦继续攻魏,占领了魏地朝歌(今河南淇县)及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以濮阳为东郡治所。东郡建立后,遂断“山东从(纵)亲之腰”(《战国策·秦策四》),各国震恐。于是,赵、楚、魏、韩、燕五国合纵抗秦形成,组成了五国联军,对秦主动出击。关于这次合纵攻秦,《史记》有关篇章有如下记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史记·楚世家》)秦始皇六年(即秦五政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史记·秦始皇本纪》)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己时,乃相与合从(纵),西伐秦,而楚王为从(纵)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史记·春申君列传》)赵悼襄王四年,庞[火爰]将赵、楚、魏、韩、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史记·赵世家》)

  蕞,今陕西临潼北。寿陵,史家说法不一,今人以蕞为准(杨宽《战国史》以蕞为准,没有提及寿陵。)《赵世家》以赵将庞[火爰]统率五国联军攻秦;《春申君列传》以楚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实主其事,没有记载庞火爰]。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矛盾,因为楚仍为当时一大国、强国,各国推举楚国为纵长,当是可靠的。庞[火爰]是当时著名兵家(《汉书·艺文志》录有兵家《庞火爰》三篇。公元前242年,燕剧辛攻赵,庞火爰奉命反击,杀剧辛,获大胜),故由他率领联军出击。杨宽《战国史》说:“尽管庞火爰]是个著名的纵横家和军事家(《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著录有《庞[火爰]》二篇,兵权谋家又著录有《庞火爰]》三篇),但是已经无能为力,根本没有得到什么成就。”当时秦国已锐不可挡,无论是“四公子”尚存的春申君黄歇(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均已相继去世),还是著名兵家庞[火爰],均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战国时期最后一次的合纵抗秦,就这样失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