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围而不攻,逼宋从楚
  晋、楚争霸中原,争夺宋国是主要目标,宋之臣服与否,也是称霸的重要标志。昔日楚成王败宋,称霸中原;楚穆王于宋“田孟诸”,亦有实霸中原的标帜。故楚庄王平群蛮百濮后,即于公元前608年(楚庄王六年),与晋争夺宋国,并于北林(今河南新郑)大败晋军,晋大夫解杨被俘。第二年,楚又命郑伐宋,战于大棘(宋地,今河南睢县南),宋军又败,宋被迫筑城。其后,楚庄王重点打击陈、郑,对宋暂置一旁,宋则坚定附晋。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十六年),楚庄王以陈、郑已服,形势对己有利,就命左尹子重攻宋,自己也前往前线声援(《左传·宣公十一年》:“王待诸[延阝]。”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此[延阝]当离陈、宋、郑不远。”),但无结果。[必阝]之战后,楚庄王率军攻萧时,宋竟然以蔡国军队相救。萧溃,宋又参加晋、卫、曹等国的清丘之盟。盟后,宋即援引“讨贰”(《左传·宣传十二年》。)的盟约,讨伐附楚的陈国,公然与楚国为敌。

  楚庄王为了彻底降服宋国,在[必阝]之战后,把矛头指向了宋国。公元前596年(楚庄王十八年),楚庄王为报复宋救萧之举,亲领军攻宋,但这只是教训性的。第二年,当作好了充分准备后,楚庄王决定派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无假道于宋”(《左传·宣公十四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无假道者,不请于宋而迳过其地也。楚庄禁其假道而欲其迳过宋国,正欲以挑衅。”《仪礼·聘礼》有“过邦假道”之礼。)申舟在楚穆王“田孟诸”时,又因“宋公违命”,申舟“[扌失](笞击)其仆(宋公之卿)以徇(示众)”(《左传·文公十年》),得罪过宋国。故楚庄王的用意在于向宋国挑衅,试探宋人的态度。申舟至宋时,宋人果然制止。宋国执政华元说:“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以宋为楚国之野鄙)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左传·宣公十四年》。)竟杀了申舟。楚庄王获此消息后大怒,“投袂而起。履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同上。)这一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十九年)秋九月,楚庄王亲率大军攻宋,把宋国团团包围。

  宋国君臣惊恐,派乐婴齐赴晋告急求救。晋景公想派兵救援,大夫伯宗反对,认为“天方授楚,未可与争”(《左传·宣公十五年》),待楚衰后再见机行事。但宋一直是晋之盟国,失去它又很痛心,所以宋景公派大夫解扬(原被楚俘,此时则已归晋)去宋诡称晋军即至,不要降楚。解扬过郑时被郑人所俘,并献给了楚军。楚庄王要他反其言(晋军不来救),不料解杨在宋军前大呼晋军即将来救,切莫降楚。楚庄王开始想杀他,既而又感其为臣讲信难得,就把他释放了。

  过一年(公元前594年)五月,楚军围宋已很久了,粮食将尽,宋又坚守不降,楚庄王准备撤军。申舟之子申犀要求为父复仇,继续攻宋。申叔时献“筑室,反耕者”(同上。)之计,即在宋境修建军营,屯兵耕作,以示持久围城不去之意。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其时,“宋城中急,无食,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庄王。王问:‘城中何如?’曰:‘折骨而炊,易子而食。’庄王曰:‘诚哉言!我军亦有二日粮。’以信故,遂罢兵去”。《左传·宣公十五年》记叙得较详细,《史记·楚世家》记叙略同。楚庄王见宋已服,就与宋结盟,宋以华元为质,楚释围罢兵而回。楚庄王围宋,前后达九个月之久(《春秋》、《左传》等记从公元前595年秋九月至第二年夏五月,前后为九个月。《史记》则称围宋五月。此从《春秋》),晋国始终不敢出兵,足见楚国霸势强盛。楚庄王逼宋从楚,不轻易举兵攻城,后见其穷困难支,又主动撤兵。这种兵临城下,围而不破、逼其诚服之举,也属我国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围宋之役,震撼了中原国家。如鲁国大臣孟献子(公孙归父)建议鲁国遣使去宋向楚庄王“聘而献礼”,“谋其不免也”(《左传·宣公十四年》),鲁宣公赞同,派孟献子去宋拜见楚庄王,加强了楚、鲁之间的关系。

  楚庄王在位期间,继承祖业,发扬楚人“筚路蓝缕”精神,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称霸中原,威播四方,使楚国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天下大事尽在楚”(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楚庄王在争霸的同时,又能举贤赏劳,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以法治国,国内政治相对安定。楚庄王不愧为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之一,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