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欧洲诸国 据《宋史》记载,北宋时期,拂菻(东罗马)曾三度遣使来贡。当时陆路上的通道既远且阻,直接往来是很困难的。但间接的文化交流却一直未曾停止。经由西亚东传的景教(聂思托里派基督教),在汉地虽已不再流行,但在畏兀儿等族地区却仍然盛行。太平兴国六年,王延德使高昌,他在那里见到所谓“波斯僧”,指的便是景教徒。据西方的记载,在十一世纪初,我国西北部的突厥人已有很大一批人转奉了景教。以后景教一直在西域和西部蒙古地区盛行。克烈、乃蛮与汪古等部从辽、金以未便都是世奉景教的部族。
蒙古的几次大规模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与欧洲交通的新篇章。大批欧俄的部族,如钦察人、阿兰人,俄罗斯人被裹胁东来;一些欧洲的工匠,如日尔曼奴隶、巴黎和贝尔格莱德的俘虏也出现在和林。西征也在客观上打通了交通的道路,一大批欧洲人,包括教土、使臣、商贾和旅行家,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涌向东方。
普兰诺·迦宾与卢卜鲁克的来使欧洲人对蒙古,原来很不了解。拔都的西征引起了欧洲统治者们严重的不安和忧虑,因而亟力谋求了解蒙古草原的状况,阻止杀掠。一二四三年,新当选的教皇英诺森四世组织两个使团出访蒙古:普兰诺·迦宾出往俄罗斯;剌温思出往波斯。普兰诺·迦宾等在一二四五年四月从里昂出发,带着教皇写给蒙古大汗劝谕勿攻基督教民的书信,经过波希米亚、基辅,穿过南俄草原,在伏尔加河上觐见拔都。拔都认为这种关系必须取决于大汗,便派他前往蒙古。于是他与同伴别年的克特穿过康里草原,经过准噶尔盆地北部,抵达蒙古。当时正在举行选举贵由为大汗的忽里勒台。普兰诺·迦宾在蒙古逗留了四个来月。贵由写了勒令西欧的统治者们投降入贡的回信,交他带给教皇。普兰诺·迦宾于一二四六年十一月启行,大体上循原路西返,一二四七年的下半年返抵里昂。他所记的《蒙古历史》一书,是对蒙古人从生活习俗到军事装备、战略战术的一个全面纪录,其中还包括了旅途行纪,记述沿路的见闻。
一二四八年,率领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尼可西亚接待了一个自称是蒙古驻小亚细亚的将军按只吉歹所派遣的使团,使者名大维德。明年二月,圣路易遣安德烈为使,进行回访。安德烈大概是在木干平原见到按只吉歹,然后绕行里海南岸,循锡尔河而东,抵达额敏河上贵由的行官。这时贵由已病死,海迷失皇后执政,她接见了安德烈。一二五一年四月,安德烈返抵帕托列玛恩,觐见圣路易,递交了给海迷失皇后的回书。书中敦促称臣入贡。紧接着,圣路易又在凯撤里亚接见了据说是海迷失所派遣的菲力浦使团。使团受到圣路易的款待,逗留一年之久。一二五二年春,圣路易又派教士卢卜鲁克以传教士的名义前往蒙古。卢卜鲁克可能是从阿克儿乘船,伴同菲力浦使团抵孔士坦丁堡。然后越里海,从克里米亚半岛登陆东行,先后觐见了西欧盛传是基督教徒的蒙古诸王撒里塔,和住牧在伏尔加河上的拔都。拔都派他往见蒙哥汗。他在一二五三年十二月抵达蒙哥在汪吉河附近的冬营帐地,然后伴随蒙哥的大帐日渐北移。次年四月进入和林城。逗留五个多月之后,卢卜鲁克带着蒙哥的严厉的促降书返回。他从拔都处折而南行,穿过高加索与小亚细亚,一二五五年六月抵达塞浦路斯。他此行的使命,原是希望结好蒙古,共同抗击伊斯兰教徒,收复圣地与宣扬基督教义。这无疑是彻底失败了。但他成功地深入了解了蒙古的状况和东西交通的道路。他所著的《行纪》一书,是关于蒙古和中亚历史的有价值的资料。
马可波罗来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欧洲的贡使、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络绎东来。马可波罗以他的游记著称于世。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古刺和叔父玛窦从孔士坦丁堡渡黑海,前往钦察汗国的都城撒莱经商。由此继续前行,抵布哈拉。大约在一二六六年(至元三年)到达上都,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忽必烈决定派遣使臣随同他们西返,往使罗马教延,命教皇遣送熟知基督教律,通晓七种艺术者百人来华。中途使者因病阻留,尼古刺兄弟持国书继续西行。他们在一二六九年抵阿克儿,向教廷呈递了蒙古的国书。二年之后,兄弟二人携带十五岁的马可波罗陪同教皇所派遣的二宣教士尼古勒与吉岳木东来。两名宣教士在半途因惧怕危险而折回。马可三人又经过长途跋涉,于一二七五年(至元十二年)夏到达上都复命。马可波罗在元朝留居十七年,颇得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欲见万里如在目睫”,曾派遣贺胜遍历吐蕃、云南、广海之地,往返观察。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他也曾奉使云南、江南及占城、印度诸地。马可波罗还自称在扬州作官三年。一二九一年(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应伊利汗国的请求,把阔阔真公主嫁给阿鲁浑汗。马可波罗随同阿鲁浑的使臣护送公主,由海道西行。在一二九二年左右抵达伊利汗国,完成了护送任务。马可波罗继续西行,一二九五年返抵威尼斯。根据他口述整理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他在旅途和在元朝居留期间的见闻,对元朝的繁华和富庶备加赞扬。马可波罗的东来和游记的传播,极大地加强了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
列边骚马出使欧洲列边骚马原籍大都,是一个景教徒。列边是景教长老之称。据说当时在大都的景教徒多达三万多人。骚马与东胜(?)人马儿可思在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奉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他们途经河中府、唐兀城、和田,经塔拉斯、呼罗珊而抵巴格达,因战争稽留在伊利汗境。一二八○年,马儿可思被任命为契丹与汪古的大主教,改名为马儿亚伯刺罕。次年,在巴格达的景教总主教死,诸大主教集会,因马儿亚伯刺罕是蒙古人,而被选推为总主教,得到阿八哈汗的核准。其后阿鲁浑汗在位,企图征服巴勒斯坦与叙利亚,由马儿亚伯刺罕派遣骚马为使,前往欧洲,联络基督教国家。一二八六年骚马以阿鲁浑国王及马儿亚伯刺罕总主教的名义赴罗马,航经孔士坦丁堡,至那不勒斯登陆。这时正值旧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骚马在罗马盘桓之后,去往法兰西,受到国王菲力浦四世的接见。国王表示:虽然蒙古人不是基督教徒,但如果为夺取耶路撒冷而进击阿拉伯人,他将全力应援。骚马又前往会见英王爱德华。爱德华也表示他的想法与阿鲁浑汗一致。一二八八年春,骚马返抵罗马。新教皇尼古拉四世热烈地接待了骚马,对阿鲁浑汗优礼基督教徒和打算夺回圣地表示了支持和感谢。骚马在胜利完成使命后,循原道返回,受到阿鲁浑汗的嘉奖。此后骚马与马儿亚伯刺罕一直留在伊利汗国。骚马死于一二九四年。马儿亚伯刺罕死于一三一七年。
罗马无主教士的东来骚马的西行促使教皇尼古拉派遣传教士孟德科维诺前来东方进行联系与宣扬宗教。一二八九年,孟德科维诺携带教皇致阿鲁浑汗、海都汗和忽必烈皇帝的信件,前往大不里士。他从这里航海至印度,停居年余,在一二九三年左右泛海来到大都。孟德科维诺受到了成宗的接待,允许他在大都自由传教。他在大都皇宫附近兴建了一所教堂。到一三○五年,先后洗礼了六千人。次年又完成了另一所教堂的兴建。他成功地促使汪古部的大贵族高唐王阔里吉思放弃景教的信仰,改宗天主教。但由于阔里吉思在对海都作战中被俘死去,嗣子朮安(这是从约翰·孟德科维诺取名的“约翰”一名的音译)年幼,阔里吉思的兄弟尤忽难又率部民奉行景教。当时,大都的天主教与景教两个教派互相排挤。孟德科维诺就曾长期受到一些景教徒的诬控。孟德科维诺在报导中还提到在大都的阿兰人有三万人,“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来投约翰兄弟。他为他们宣道,并鼓舞他们”。阿兰即《元史》里以骁勇著称的阿速军人,他们是蒙古西征时从高加索迁来的。马可波罗曾说:“诸阿兰皆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在大都的传播,是同他们分不开的。
孟德科维诺曾两次致书罗马教皇,请求派遣教士前来协助传教。教皇于是在一三○七年派遣了七名副主教前来,但只有格拉德、比列格林与安德烈三人约在一三一三年抵达中国。大概也就是在这一年后,泉州也创设了主教区,由格拉德任首任主教,以后则由比列格林和安德烈先后继任。大都总主教孟德科维诺约在一三二八年(文宗天历元年)病死,罗马教廷又委派了尼古拉继任总主教。尼古拉一行抵达阿力麻里,受到察合台汗的欢迎。但从这以后,下落无闻。一三三六年(后至元二年),一个由元顺帝派遣的十六人使团,包括法兰克人安德烈(可能即上述泉州主教)在内前往罗马。使团还携带阿兰贵族福定、香山、者燕不花等署名致罗马教皇的信,请求为他们派来总主教,同时也给元朝皇帝派来使者。这个使团在一三三八年抵达亚维农,受到教皇别内的克特十二世的接待。教皇立即筹组了一个包括马利诺里在内的使团东来。使团历经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并在阿力麻里建成一所教堂,洗礼数人。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七月,使团抵上都,向顺帝献骏马。《元史·顺帝纪》记载:“是月,拂郎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群臣于是争献《天马赋》、《天马图》,他们描写这些使者“黄须碧眼,服二色窄衣,言语不可通”。使团在大都留居三年,然后循海道西归。据马利诺里记载:当使团离去时,皇帝曾嘱咐“我或其他人很快能和一个赋予全权的红衣主教返回来,担任那里的主教”。但是,不久之后,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元朝覆亡。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随之停顿了。
鄂多立克的来华旅行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从十四世纪初便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从大不里士、巴格达而至印度。一三二一年由印度继续东行,历南海诸国而抵广州。再由广州抵扬州,循运河北上,至于大都。鄂多立克在大都停留达三年,然后经今内蒙古游历了青藏地区,再经呼罗珊至大不里士,返回威尼斯。在他讲述的游记中,关于行在(即杭州)、大都的绿山(即万寿山)和湖(即北海)以及分省置驿的情况,虽然很简略,但大体上都是准确的。
欧洲传教士陆续来华和元朝使臣远使西欧,这在元朝以前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元朝统治时期的对外关系,由亚洲扩展到非洲和欧洲。元朝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日益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五)欧洲诸国
中国通史
范文澜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