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回纥国 ——六四七年——八四六年 第一节 回纥国的兴亡

  第五章 回纥国 ——六四七年——八四六年 第一节 回纥国的兴亡 回纥和吐蕃在唐时建国,对中国历史都是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单从汉族历史看来,吐蕃兴起,只是唐朝感到西方出现一个强国。从中国历史看来,却是广大西部地区的居民,从此参加了历史活动。回纥的重大意义在于,自迁入西域后,逐渐成为西域的主要居民,而原来居住地漠北,逐渐为蒙兀所占有。从此,大漠南北和天山南北都固定了居民,改变过去游牧族流动的常例,此后许多历史事件是在这个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下面叙述,分建国以前、建国以后和西迁三部分。

   一 建国以前(六四七年以前)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北海(贝加尔湖)以南,独洛河(土刺河)以北一带地方,有称为丁灵(丁零、丁令)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比部落联盟更为低级的一种联合)。丁灵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也称为高车部。高车部有狄历、敕勒、铁勒等名称,与丁灵都是同一名词的音译。参加这个联合体的部落有袁纥、薛延陀、契苾(音必bì)、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固、拔野古、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霫(音习xí)凡十五部。袁纥又有乌护、乌纥、韦纥等名称,唐时称为回纥。

  回纥人壮健,善骑射,没有酋长(没有世袭的酋长),逐水草转徙。回纥是原始的游牧部落,同在一个联合体内的其他十四种,大概也相差不远。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丁灵,征收贡赋。公元前七二年(汉宣帝本始二年),丁零、乌桓、乌孙乘匈奴衰弱,合兵迸攻匈奴,杀数万人,掠得大量牲畜。此后,丁零为摆脱匈奴的奴役,经常起兵袭击匈奴。公元前五八年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内战剧烈,丁零、鲜卑继续攻击,北匈奴愈益衰弱。公元九一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击破北匈奴,大部分北匈奴人向西迁徒。丁零经多年战斗,势力渐盛,但鲜卑比丁零富强,北匈奴残部十余万落(户)都自号鲜卑,北匈奴土地很自然地为鲜卑所占有。东汉桓帝时,鲜卑大酋长檀石槐兵马强盛,丁零被迫向西发展,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汉魏间),在额尔齐斯河与巴勒喀什湖之间出现了西丁零部落。

  三世纪中叶,鲜卑部落联盟解体,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在云中(呼和浩特以南)及阴山(大青山)一带地方游牧。自四世纪末年起,拓跋部以平城为中心,建立起魏国,专力迸取黄河流域,漠北两个大部落——柔然和铁勒逐渐成为威胁魏国北边的力量。铁勒部人口繁衍,原有诸部外又成立副伏罗等十二个新部落。铁勒主要和柔然为敌,有时也攻掠魏国。魏道武帝(拓跋焘)和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数次出兵攻击铁勒部。四二九年,魏太武帝大破柔然部,得柔然降人三十余万落;又袭破铁勒部,得降人数十万落。一落就是一户,柔然和铁勒不可能有这样多的降户,当是魏国夸大战功,以人数为落数,或任意造虚数,但两部战败后有大批人被俘,却是事实。魏使被俘人居边塞,在武周(山西左云县南)塞外的称为西部铁勒,以东的称为东部铁勒,依漠南而居的称为北部铁勒。

  在漠北的东铁勒部仍被柔然奴役着。四八七年,柔然豆仑可汗出兵攻魏,铁勒副伏罗部酋长阿伏至罗及族弟穷奇率铁勒人十余万落向西迁移到西铁勒部(西丁零部落)居地,在前部(交河)西北,自立为王。西铁勒人称阿伏至罗为“候娄匐勒”(匐音必bì大可汗),穷奇为“候倍”(储主)。阿伏至罗统治北部,穷奇统治南部。豆仑可汗率军追击,屡被阿伏至罗击败。后来穷奇被嚈哒(音压达yādá)人杀死,西铁勒人因阿伏至罗残暴无道,群起杀阿伏至罗。此后,西铁勒有世袭的君长,虽然酋长争夺政权,互相残杀,同时,又和柔然不断发生战争,民众遭乱,很不安宁,但在原始社会里,开始出现世袭的君长,终究是个进步。

  漠北东铁勒部也发生一个新现象。四九八年,魏孝文帝准备大举进攻南朝齐国,遣使到铁勒发兵。铁勒不愿南行,奉袁纥部树者为主,起兵反抗。魏兵往击,战败逃回。魏帝派出更大的军队,并下诏要亲征。这次反抗,因魏取消发铁勒兵,铁勒表示归附,双方让步,很快就结束。值得重视的却在袁纥部树者被推为铁勒部首领,足见袁纥己是较强的一部。四九九年以后,魏国衰乱,无力控制漠北,铁勒得到发展的机会,可是,强敌突厥又起来征服铁勒部。

  突厥原是住在金山南的游牧部落,为柔然所役属。五四六年,酋长伊利可汗(土门可汗)袭破铁勤部,得降众五万余落,突厥从此强盛起来。至木杆可汗时(北周时),建立起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咸海),南自沙漠,北至北海,东西万余里,南北五六千里的大突厥汗国(军事行政联合体),东西两铁勒部都处在突厥汗国的统治下。五九九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东突厥汗国内乱,西突厥达头可汗占领漠北,征服东铁勒部。六○○年,隋出兵击突厥。六○三年,东铁勒诸部乘机反达头可汗。达头部众大溃败,逃往吐谷浑。六○五年,西突厥处罗可汗恃强虐待铁勒部,铁勒起兵大败处罗可汗。铁勒诸部共推契芯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建牙于贪汗山(天山东高峰北);推薛延陀乙失钵为也咥(音戏xì)小可汗,建牙于燕末山(当在金山西南,或即金山支脉)北。契芯哥楞得众心,伊吾、高昌、焉耆都来归附。到西突厥射匮可汗(六一一年——六一八年)时,突厥势力又盛,契苾及薛延陀二部取消可汗名号,东铁勒在郁督军山(即乌德鞬山,蒙古杭爱山东支)的回纥等六部(回纥、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归降东突厥始毕可汗,在金山的乙失钵所部归降西突厥叶护可汗,东西两铁勒部又处在东西两突厥汗国的统治下。《隋书》说,“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铁勒)用,以制北荒……大业元年(六○五年),突厥处罗可汗击铁勒诸部,厚税敛其物”。突厥从开始强盛时起,一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铁勒的帮助,也就是突厥不顾铁勒的死活,尽量奴役并剥削铁勒的人力和财物来加强自己的力量,铁勒与突厥为仇是完全合理的。

  处罗可汗为镇压铁勒,诱集各部酋长数百人,一起坑死。回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脱离突厥,酋长都自号为俟斤,不再要突厥的承认。

  隋末,回纥部众推时健俟斤为君长。时健死,子菩萨被推为继位人。酋长世袭制开始出现,是回纥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回纥逐渐强盛起来。菩萨智勇善战,得部众爱戴。当时东突厥颉利可汗统治漠北地方,使侄欲谷设总管回纥诸部。薛延陀酋长夷男(乙失钵的孙子)率众七万余户东归,适遇突厥内乱,薛延陀联合回纥、拔野古等部攻袭突厥北边。欲谷设率大军来攻,被菩萨击败。铁勒诸部共推夷男为首领。唐太宗为讨伐突厥,特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真珠可汗封菩萨为活(胡禄)颉利发。六三○年,东突厥汗国亡,薛延陀、回纥两部称雄漠北。菩萨死,胡禄·俟利发吐迷度继立。薛延陀多弥可汗暴虐,诸部离心。六四六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多弥可汗攻唐夏州,被唐击败,国内大乱。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合兵攻多弥可汗,唐兵从南方夹击,多弥可汗逃走,被回纥杀死。回纥兼并了薛延陀的诸属部,成为漠北唯一的强部,回纥这一名称逐渐代替铁勒而为东铁勒诸部的总称。

  铁勒(丁零)在历史上出现,比突厥早得多。铁勒原居地在漠北,突厥原居地在金山南,史书记载它们的风俗习惯,大有差别,很难说成有什么关系。虽然它们都自称为狼种,但游牧人自称为狼种的很多,不只是它们两个。说它们语言是同一语系,即所谓突厥语系,因此,铁勒与突厥应该有什么关系,这是似是而非的谬说。史书明白指出铁勒诸部“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铁勒诸部讲匈奴话,突厥语同铁勒,说明也是讲匈奴话。匈奴在大漠南北,统治最久,影响最大,许多原始部落,需要学匈奴语言,后来也就成为自己的语言,这本是很自然的事。史书称铁勒的祖先是匈奴人,事实是铁勒曾被匈奴征服,作为属部之一,并非与匈奴同种族。史书称突厥是匈奴的别种,也只是“其俗如古之匈奴”和语言同匈奴,并非与匈奴有种族关系。突厥曾建立比匈奴更强盛的大汗国,铁勒多年受它的奴役,本来都讲大同小异的匈奴话,因接触过多,语言上异处更缩小,突厥文字借用胡书(“其书字类胡”),回纥曾借用突厥文字,因利乘便,有何不可。总之,匈奴、铁勒与突厥是三个不同的种族,各有本族独立的历史,勉强牵合,企图在政治上有所策划,多见其愚昧无知而已。

  回纥是铁勒部落联合体中最古老的一个部落,它和其他诸部合力反抗奴役者,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都在铁勒的反抗中消失了,斗争锻炼出坚强的回纥部落联盟,终于建成漠北唯一的大汗国。

   二 回纥汗国(六四七年——八四六年)

   (1)形成时期(六四七年——七四五年)

  回纥部落一向居住在仙娥河(即姿陵水——色楞格河)、嗢昆河(鄂尔浑河)及独洛河(土刺河)流域一带。后来人口繁衍,分支为九族,即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这就是内九族,总称为九姓回纥。到了唐初,回纥部结合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共六部构成回纥部落联盟。六三二年(贞观六年),契苾部六千余户东迁,酋长降唐,部众归附薛延陀。六四六年(贞观二十年),薛延陀亡,回纥收并契苾部。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怀仁可汗又收并拔悉密及葛逻禄两部。这就是外九部,总称也叫九姓回纥。加上阿跌部,又称十姓回纥。这个联盟以回纥为首,参加的诸部逐渐融合为一个回纥族。

  六四六年,唐太宗灭薛延陀汗国。回纥等十二部酋长都请归附。六四七年,唐给回纥、仆骨、多滥葛、拔野古、同罗、思结六部以府的名称,酋长称都督;又给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思结别部(阿布思部)、白霫七部以州的名称,酋长称刺史。漠北凡六府七州,隶属于燕然都护府(治在故单于台,鄂尔浑河南流处)。唐任命都护,统治诸部。唐太宗接受诸部酋长所上“天可汗”的尊号,并允许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条大驿道,分设六十八驿,各驿有马及酒肉供往来贡使,称为“参天可汗道”。漠北诸部总数不下百余万户(史所记户数过大,可能是百余万口)。对唐岁贡貂皮当作租赋,唐对诸部负救济灾难、平息争端的责任,这在经济文化交流上,双方都是有利的。

  回纥药罗葛部酋长吐迷度接受唐所给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承认自己是唐朝的官员,但在部落联盟内部,却称可汗,建立起汗国来。汗国制度都仿照突厥,因为它们社会性质相接近。联盟转化为国家的形式而得到巩固,是很大的进步。唐设都督府与吐迷度称可汗,本质上是一次巧妙的政治斗争。吐迷度显出优秀的政治才能,因而取得较多的胜利。唐设六府七州,目的在分散回纥部落联盟,取消回纥的盟长地位,用都护府来代替联盟。吐迷度对唐和联盟的措施,正好取得与店和好的益处,抵消设置府州的害处。他得到自匈奴以至突厥、薛延陀失败的经验,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后来回纥始终遵守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吐迷度是个开端者。唐太宗当然不会满意,但也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不敢轻易对漠北用兵,只好默认回纥可汗的实际存在。

  六四七年是回纥开始建国的一年,吐迷度是回纥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六四八年,吐迷度被侄乌纥杀死。唐杀乌纥,立吐迷度子婆闰为大俟利发,袭父职为瀚海都督。菩萨创行酋长世袭制,但仍采公推形式。吐迷度与菩萨的关系不明,至少不是父子关系,继位又全用公推制。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要经过反复的。乌纥杀吐迷度,想率领回纪去归附他的妻父——本年在金山北新立的突厥车鼻可汗(六五○年,唐灭车鼻可汗)。乌纥代表回纥守旧势力,要恢复受突厥奴役的旧状,显然是反动行为。唐太宗立婆闰,并扣留乌纥的同党俱罗勃,形式上是保护唐的瀚海都督,实际却是保护回纥可汗的世袭制,同时也保护回纥部落联盟免于离散,这对回纥汗国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从此,可汗世袭制确定了,由药罗葛部酋长世袭可汗也确定了。

  婆闰与唐发生亲密关系,助唐攻战。六五一年,婆闰出骑兵五万助唐击败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收复北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济木萨护堡子)。六五七年,又助唐击灭贺鲁。六六一年,助唐攻高丽。当年,婆闰死,比粟继位。比粟,《新唐书》说是婆闰的儿子,《旧唐书》说是侄子(今本作“妹比粟毒”,当依《通鉴》所引作“侄比粟毒”)。比粟继位后,诸部酋长中的守旧势力,即不愿受制度拘束的一部分酋长拥比粟攻唐边境。唐高宗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刘审礼(燕然都护)薛仁贵为副;萧嗣业为仙萼(即仙娥河)道行军总管。看两军命名,似乎唐用意不在防边而要攻入漠北,镇压那些守旧势力。六六二年,比粟合铁勒九姓兵十余万拒唐军,选数十骑挑战。薛仁贵发射三箭,杀三人,余骑都下马请降。郑仁泰率轻骑一万四千直进到仙萼河,铁勒诸部藏匿,唐军不得战,又逢大雪,全军饥寒,大批死去,只有八百人逃回。郑仁泰薛仁贵残暴贪淫,当然要遭到惨败。唐高宗改任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契苾何力率精骑五百到铁勒九姓中,宣布朝廷赦免胁从,只罚有罪的酋长。诸部落大喜,拘捕叶护、设及特勤等二百余人送给安抚使。契苾何力指责他们的罪行,一起杀死,九姓又趋于稳定。这次战争,发动者是这些被杀的酋长,以比粟为首的一部分统治阶级和九姓民众,并不赞成他们的行动,唐所以取胜,主要是依靠这个力量。六六三年,庸徒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改名为瀚海都护;徙故瀚海都护(六五○年,唐灭突厥车鼻可汗,置瀚海都护,统领瀚海等七府、仙萼等八州)于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漠北诸州府统归瀚海管理,漠南统归云中管理。唐对漠北加强统治,实际是帮助比粟可汗加强回纥汗国的巩固,因为唐的瀚海都护存在着,怀有野心的酋长就不敢出面破坏回纥汗国。

  比粟死,子独解支继位。六八二年,东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可汗聚众反唐,抄掠回纥九姓的大量羊马。骨笃禄寇掠唐北边诸州,屡败唐兵,并进攻回纥住地乌德鞬山(即郁督军山,又称于都斤山),回纥人一部分迁至独洛河流域,其余在抵抗失败后又受到突厥人的奴役。六九四年(武则天延载元年),默吸可汗(骨笃禄弟)继骨笃禄统治突厥汗国,夺取铁勒故地,势力强盛。回纥九姓常起兵反抗,甚至一年内起兵五次,最后被迫与契苏,思结、浑三部迁徙到唐境年甘、凉间居住。这自然只是回纥和三部的一部分人,唐朝廷允许他们住在河西节度使治所附近,足见并无猜疑。七一五年,独解支死,子伏帝匐继位。默啜可汗进攻回纥九姓,九姓大败,人畜死亡甚多,恩结等部都督率众归唐,唐助诸部回故地。七一六年,默啜又攻回纥九姓,大败拔野古部于独洛水,特胜不设备,拔野古人杀默啜。默啜是劲敌,回纥助唐消灭这个劲敌,更增强了双方的关系。伏帝匐死,子承宗立。七二七年,唐河西节度使王君■(音辍chuò)以私怨虐待甘、凉间回纥等四部,并诬告四部谋叛。唐玄宗罚瀚海大都督回纥承宗、浑大德、贺兰都督契苾承明、庐山都督思结归国四人长流岭南诸州。这种谬误不公的处理,当然要遭到反抗,回纥诸部推承宗族子瀚海司马护输为首领,起兵袭杀王君■,逃入突厥,承宗子骨力裴罗继位。

  七四二年(天宝元年),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乘突厥内乱,合兵攻杀突厥可汗骨咄叶护,推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酋长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立乌苏米施可汗为主。肩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与拔悉密等三部合击乌苏,乌苏逃走。七四四年,拔悉密等击杀乌苏,突厥余众又立白眉可汗为主。是时突厥大乱,王忠嗣击破突厥左厢十一部。回纥葛逻禄攻杀拔悉密颔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遣使到唐朝说明情形,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放弃瀚海都督名号,承认可汗的地位,说明回纥已经是漠北唯一的强国,唐不可能再保持瀚海都护的权力。在回纥方面,接受册封也是有利的,因为在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上,不能不先有政治上的联系;其次是各部落的联合并不稳固,唐加册封,可以显出回纥高于其他各部的地位;再其次是防突厥可能的复起,需要有唐的援助。此后,即使回纥很强,唐较衰弱,但可汗继位总要唐加册封,从不大举侵唐边境和夺取唐土地。

  怀仁可汗建牙于乌德健山,七四五年,击杀突厥白眉可汗,送白眉首级到长安报功(突厥自六世纪三十年代兴起,到白眉时灭亡,立国二百年有余)。回纥领土东接室韦,西到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唐玄宗设防边节度使,不列回纥为敌人。回纥与唐的关系,是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这一点,对回纥本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强盛时期(七四五年——七八○年)

  吐迷度可汗初建国家机构,到了怀仁可汗时,国势强盛,制度更为完备。回纥与匈奴以至突厥等游牧族一样,所立国家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体,自可汗以下各级官员,都是大小军事首领,除了收税官,不再有专掌民政的官吏。这样的国家,自然是低级的,但对游牧族说来,也只能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突厥制度基本来源是匈奴,官员名号却有大变动。回纥采突厥制度,也兼采一些庸制,合成回纥制度。

  回纥最高统治者为可汗。次为特勤(亲王,史书或误作特勒)、叶护(副王、总督)、设(或译作杀,别部领兵者)。特勤、叶护、设常以可汗的子弟及宗室充任。再次为阿波(统兵马官)、阎洪达(评议国事官)、达干(统兵马官)、梅禄(皇室总管,掌兵者)以及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将军、司马等官。卫士称为附离。可汗属下诸部落首领,依地区的不同,授以俟斤、啜、俟利发、颉利发及都督(九姓部落首领)等称号。可汗划分诸属部(被征服的部落)为若干区域,派遣叶护或设统领这些区域,并于每个部落置一吐屯(监使、御史),督察贡赋和政事。九姓部落的都督,兼管征收赋税,不另设吐屯。自可汗以下,各级官都是子弟世袭。

  凡是军事行政联合体性质的游牧国家,如匈奴突厥等国,必然要向富饶的汉地进行掠夺,回纥独不同于那些国家,这和助唐平内乱有关系。七四六年,怀仁可汗死,子磨延啜立,号葛勒可汗。七五五年,安史叛乱,唐东西二京陷落。七五六年,唐肃宗借回纥骑兵平乱,葛勒可汗先后派遣骑兵来援,立有战功。唐肃宗急于想收回东西京,与回纥军统帅叶护定约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是多么残暴可耻、不知轻重的许诺!所谓子女,就是年轻妇女,无端被唐肃宗出卖,将遭受多大的灾殃!七五七年,唐大军和回纥精骑四千余人收复西京,回纥将如约行事,唐元帅李俶拜求到东京再如约,西京幸免于俘掠。唐军和回纥军进克东京,回纥纵兵大掠,洛阳人敛集罗锦一万匹送回纥,俘掠才停止。唐肃宗封叶护为忠义王,约定每年送给回纥绢二万匹,又立马市,收买回纥马。七五八年,册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嫁幼女宁国公主为葛勒可汗妻。唐对回纥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如果再攻掠唐边境,就会丧失岁币,因此,吐迷度和怀仁可汗建立起来的和好关系,有可能保持下去。

  七六二年,唐代宗又向回纥借兵助讨史朝义。其时葛勒可汗已死,子登里可汗在位,应召率兵来会攻洛阳。登里可汗态度骄横,侮辱唐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唐德宗)和他的随从官员。唐军收复洛阳,回纥入城大肆杀掠,杀人上万,人烧房屋一二十天不灭,抢得财物无数,都送到河阳,派兵看守。七六三年,登里归国,带走全部赃物,还让部众沿路抢劫,唐地方官供应小不如意,便任意杀死,毫无顾忌。唐代宗为酬报回纥助战的功劳,规定唐买回纥马,每年最高额为十万匹,每马一匹换绢四十匹。事实上回纥并无这样多的马,每年卖给唐的马只有数千匹至一万匹,最多时也不过数万匹。唐连年内战,需要补充军马,可是回纥运来的马病弱不堪军用,唐忍受损失,照马数忖价,只好当作买边境平安而支付马价绢。到唐德宗建中元年(七八○年)积欠马价绢多至一百八十万匹,回纥屡次催讨,唐朝廷感到困难,隐忍迁就,力求保持和好关系。不知何时,马价增为五十匹绢。八○七年,唐宪宗曾一次偿还积欠,不料第二年回纥驱来比常年多一倍的病弱马,要唐收买。这样,历时久了,唐又只好积欠马价绢。直到八四二年回纥亡国时,唐才付清积欠,帮助回纥人得到衣食。

  七六四年,仆固怀恩叛唐,引回纥、吐蕃等部数十万人进攻长安。唐大将郭子仪亲赴回绝军营,说服回纥大将合胡禄都督药罗葛(登里可汗之弟),合力击败吐蕃军。回纥获得大量驼马牛羊,唐赠回约缯帛十万匹作为报酬。七七八年,登里可汗为了掠夺财物,进寇太原,杀唐军民万余人,纵兵大掠。唐代州都督张光晨击败回纥兵,登里可汗退走。唐代宗不追问人寇的缘故,照旧优待回纥。七八○年,登里乘唐德宗初立,又想举兵进行掠夺战争。宰相顿莫贺达干知道国人都不愿攻唐,谏登里说,唐是大国,从来对我和好。前年攻太原大捷,获羊马数万,等到回国时,损耗完了,几乎一无所获。这次进攻,如果不捷,想回国怕也不容易。登里可汗不听。顿莫贺达于利用人心厌战,起兵杀登里可汗及支持可汗寇唐的九姓胡(粟特人)约二千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

  登里可汗助唐内战,有战胜的威名,得马市的厚报,回纥汗国从唐取得如此重大的利益,可称既强盛又富饶。登里可汗因强盛而骄横自大,因富饶而贪得无厌,甚至进入唐境掠夺,根本不懂得保持对唐的和好关系,正符合回纥本身的利益。他这种谬误行动,唐朝廷虽然还予以宽容,回纥国人却不能再忍,杀身之祸是自取的。登里可汗死后,回纥发生内乱,强盛时期结束,衰亡时期开始。

   (3)衰亡时期(七八○年——八四六年)

  唐德宗曾受登里可汗侮辱,怨恨回纪,经李泌劝说,七八七年,唐德宗允许合骨咄禄毗伽可汗的请求,恢复两国的和好关系。从此,回纥与唐相安无事了,但回纥统治阶级的相继杀夺以及贪得无厌的风气,终于引导回纥国由衰微的道路走到崩溃四散的绝境。

  七八八年,回纥可汗改称回纥为回鹘。七八九年,顿莫贺可汗死,子多逻斯继位。七九○年,多逻斯为自己的兄弟杀死。大臣们立多逻斯子阿啜为可汗(唐封为奉诚可汗)。阿啜年幼,大相颉干迦斯专权。唐自安史乱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孤悬塞外,当时吐蕃强盛,回纥扶助两府,共同抵抗吐蕃,对双方都有利。可是,贪得无厌的人必然缺乏政治远见,回纥统治者竟把两府看作附庸,无限止地征收赋税,北庭路近,居民受害更甚。原属北庭管辖的沙陀别部六千余帐,被回纥肆行掠夺,困苦不堪,原属回纥的三姓葛逻禄部和自服突厥部,也痛恨回纥的苛征暴敛,转附吐蕃。吐蕃率葛逻禄白服突厥攻北庭,颉干迦斯来救,结果自然是大败。北庭和沙陀部落都为吐蕃所有,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众二千余人逃往西州。过了些时,颉干迦斯率全国丁壮数万人进取北庭,又被吐蕃战败,士卒死亡大半,杨袭古兵损失尤重,只剩下六七百人。颉干迦斯诱杀杨袭古。西州人固守本境,不再助回纥。

  葛逻禄部乘胜攻取回纥的浮图川(在乌德鞬山西北),回纥惊慌,迁西北方部落到乌德鞬山的南方,躲避敌军的攻势。回纥在七九○年一年中,内部发生政变,可汗失权,外部友化为敌,两次大败,这都是没落气象,说明药罗葛一姓的统治权,很难再保持下去。

  七九五年,奉诚可汗死,宰相■跌(■音协xié即阿跌)氏骨咄禄立为可汗(唐封为怀信可汗)。回纥可汗位由药罗葛氏转入陕跌氏,是权臣专国政的结果。怀信可汗两传到保义可汗时,大破它的世敌吐蕃,取凉州(八○八年),占领北庭和龟兹,击败葛逻禄部,向西扩张到拔贺那国(费尔干)。当时吐蕃弃猎松赞赞普在位,国势衰弱,回纥一时战胜,并不表示实力有多大增进。八一六年,吐蕃击败回纥,进军到离可汗牙帐三天路程的地方,收回失去的土地。八三二年,回纥内乱又起,昭礼可汗被杀,彰信可汗继位。八三九年,宰相安允合、特勤柴革合兵谋叛,被可汗杀死。宰相掘罗勿借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归唐后名李国昌)兵攻可汗,彰信可汗兵败自杀。掘罗勿立■(音咳飒késà)特勤为可汗。当时回纥国内发生饥荒和疫病,又逢大雪成灾,羊马多死,民众流离失所,国亡迫近在眼前,可是内乱还继续在进行。

  戛黠斯是回纥的属部,受回纥压迫,酋长阿热起兵反抗,交战二十年不停止。阿热痛恨回纥,骂道:你们快完了,我要收你们的金帐(可汗帐),在帐前跑我的马,立我的旗。你们能抗拒,快来;不能,快走开。他决心灭回纥。八四○年,回纥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引黠戛斯兵十万骑攻破都城(在鄂尔浑河畔,后世名为哈刺巴刺合孙),杀■可汗及掘罗勿,焚毁牙帐,掳去全部财物,回纥汗国就这样灭亡了。

  自吐迷度开始建国,到■可汗灭亡,回纥汗国前后不过二百年,其间正式立国只有一百年,除去强盛时期四十年,余下的六十年里,可汗换了十人,每人在位年数平均是六年,政权的不稳定性非常明显,作为一个游牧国家来看,它是不能和匈奴、突厥比强盛的。但是,它与唐朝保持和好关系,免于战争,每年还得到经济交流的大利,得到的益处,远比寇边所得为优厚。药罗葛氏统治的九姓回纥(内九族),原来与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等部地位相等,经过一段国家强盛时期,回纥成为联盟各部的共同称号,也就是各部融合成为一个大的回纥族。阿跌氏代替药罗葛氏为可汗,固然由于骨咄禄擅兵权,但也说明各部间界限不是很严格了。这是回纥族的大成就,有了这个成就,汗国灭亡后,回纥人向西迁移,性质是整个族的分支活动,不同于各个部落的各自分散,因此,尽管回纥并不在西域重建统一形式的国家,回纥人却成为西域的主要居民。

   三 迁居西域(八四○年以后)

   黠戛斯暴风般横扫回纥汗国,回纥诸部仓皇逃走,按照逃走的方向,主要可分为四支:一支由宰相■职拥庞特勤等率十五部西奔葛逻禄(游牧地在金山西,巴勒哈什湖南);一支奔安西,一支奔河西,一支由可汗兄弟及其亲信大臣等率领南下至振武军(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北)及天德军(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西北)一带地方。这里先说南下的一支。

  八四一年,住在可汗牙帐附近的十二部共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下逃到唐天德及振武北境。唐赠送米粮二万石。当然,回纥人生活有困难,但在唐边境肆行杀掠,决不是久长之什。由于分配掠夺物不平,统治阶级内部发主内讧,可汗的兄弟嗢没斯杀宰相赤心等,率领特勤、宰相等贵族二千二百余人归唐。唐封来归诸贵族各级官爵,并给米五千石,绢三千匹。另一回纥贵族那颉啜特勤收赤心残部七千帐自振武、天德东走,与迁至幽州塞外的黑车子室韦部共掠幽州。唐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出击,七千帐及黑车子室韦都归唐。乌介可汗杀那颉啜。

  驻在大同军塞外的乌介可汗部众,尚近十万人,向唐请求接济粮食和牛羊。唐还清历年积欠的马价绢,并要求乌介用马来换粮食。乌介不从,向天德振武塞上掳掠,并南入大同川,掠夺附唐诸部落的牛马数万头,逼近云州(山西大同市)城。八四三年,唐军击败乌介可汗,收得降兵二万余人,夺还太和公主(自唐肃宗时起,唐先后出嫁四个公主到回纥,太和是第四个)。乌介可汗逃到金山,部众溃散,残余不及三千人。八四六年,宰相逸隐啜杀乌介可汗,立遏捻特勒为可汗。八四八年,回纥余众不满五百人,依附室韦,受张仲武压迫,遏捻可汗率妻子九人逃走,不知所终。室韦七部分领回纥余众,黠戛斯击败室韦,收去全部回纥人。南下的一支由可汗统率,最为重要。可是,内部分裂并未停止,对唐朝又不能和好相处,这一支全部覆没,复国的希望断绝了。

  奔河西的一支,居住在甘州一带,受吐蕃的统治。八七二年张议潮死后,回纥攻据甘州城,立有可汗。八七四年,唐僖宗因回纥屡求册封,任郗宗莒为册立使。郗宗莒路上得知回纥为嗢未所破,逃遁无踪,只好退回。次年,回纥回到合罗川(额济纳河,在张掖西北,《通鉴》作罗川,误。罗川县即今甘肃正宁县,回纥不可能到此地),遣使者同罗榆禄入贡,唐赠送救济绢一万匹。当时唐朝廷本身也很穷困,还能应贡使的要求,赠送绢匹,在双方都穷困的情况下表现和好关系,是很可珍视的。这一支以甘州为中心,逐渐扩大居住地,《宋史》所载,有瓜、沙二州回鹘,有凉州回鹘,有贺兰山回鹘,有秦州回鹘,有合罗川回鹘,有肃州回鹘。《宋史·回鹘传》说,“回鹘都督石仁政么罗、王子邈拏、王子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下”。四族酋长都用臣属的称号,想见其他各部酋长,称号也大抵相似。这些臣属的统率者应是甘州可汗。《旧五代史·回鹘传》说“其后时通中国,世以中国为舅,朝廷每赐书诏,亦常以甥呼之”。到北宋时,仍保持甥舅关系,可汗经常遣使者来贡土产,宋朝呼为“甘沙州回鹘可汗外甥”,回赠内地特产。一○二八年(宋仁宗天圣六年),西夏攻破甘州,可汗也许降附于西夏。一○六八年(宋神宗熙宁元年),回纥使者又来朝贡,求买金字《大般若经》。一○七三年,使者又来。宋神宗问回纥人口,使者答称有三十余万,丁壮二十万。这一支人口逐渐增殖,成为河西地方的土著。

  当回纥西迁的时候,在天山南路,吐蕃势力已经衰弱,在天山北路,葛逻禄原是回纥属部,回纥西迁的两支,所受阻力不大,因而顺利地得到发展。

  天山北路——八五六年,唐宣宗下诏说,“回鹘有功于国,世为婚姻,称臣奉贡,北边无警……近有降者云,已庞历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归复牙帐,当加册命”。已庞历即宰相■职所拥护的庞特勤。这一支有十五部,人数最多,庞特勤被推为可汗,事无可疑。本年,唐宣宗遣使者去安西抚慰,使者至灵武(宁夏灵武县),遇回鹘可汗派来的贡使,唐使者不再前进。唐宣宗任王端章为册立回鹘可汗使,八五七年,被黑车子室韦阻扰,半路退回。八六三年,黠戛斯遣使来唐朝,说要进攻回鹘,将安西以东土地归还唐朝,唐懿宗不许。八六六年,张议潮奏称北庭回鹘仆骨俊攻克西州(新疆吐鲁番县东南)、北庭(新疆济木萨尔北)、轮台(新疆乌鲁木齐附近)、清镇(轮台西)等城。这是回纥、吐蕃两个势力的变化,从此回纥势力愈益上升,掌握了唐朝通天山南北两路的枢纽。《通鉴》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八四八年)写道:“其别部庞勒,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居甘州,总碛西诸城,种落微弱,时入献见”。胡三省注:“回鹘至五季时入献见者皆庞勒种类也”。庞勒即庞特勤。庞特勤一支在天山北路发展,五代时与内地朝廷通朝贡的却是在南路发展的一支。庞特勤是高级贵族(回纥可汗的外甥),任南北两支的可汗是可能的,他的子孙分治南北,各称可汗,同祖庞特勤,《通鉴》所说当即依据这种情形。至于甘州可汗,是河西一支的首领,与庞特勤无涉。宋朝与西北方隔绝,史书记载只能凭一些传闻,很不完备,实际上,天山北路的一支曾建立起一个大汗国。

  公元十世纪中叶,当五代末、北宋初之际,回纥撒吐克喀拉汗在中亚细亚建立喀拉汗国,开始崇奉伊斯兰教。汗国最著名的可汗号博格拉汗,建都于拜拉萨贡,疆土有喀什噶尔(疏勒)、和阗(于阗)、怛罗斯、讹打刺城(在锡尔河畔)等地。博格拉汗曾攻下阿母河北岸的布哈拉城。一○○八年,他的继位人伊列可汗灭阿母河北岸的波斯萨曼土朝,尽有其地。传至摩哈美德汗时,西辽攻占拜拉萨贡及喀什噶尔等城。喀拉汗国仍保有撒马尔罕一带土地,向西辽称臣纳贡。一二一三年,花刺子模国灭喀拉汗国。这个喀拉汗国在立国两个半世纪中,回纥人与葛逻禄人融化为一个回纥族,增强了力量;其次是首先接受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全族,消灭在西域流行了千年以上的佛教老基地。这些,对后来回纥族的发展,影响都是巨大的。

  天山南路——奔安西的一支,可汗居西州,五代和北宋时,称为西州回鹘,或高昌国(都新疆吐鲁番)。可汗沿唐制,对内地朝廷称舅,自称为甥。九一一年(梁太祖乾化元年),可汗遣使者来朝贡,以后常有往来。周太祖允许回鹘使者与商人私下交易,官不禁阻,因此玉价大跌。西州可汗逐渐向西扩大势力,占有龟兹于阗等地。一○○九年,即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于阗国黑韩王(即可汗)遣使回鹘罗斯温等来朝贡。宋太祖时,于阗王名李圣天,自称是唐的宗属,九七一年,还有使者来朝。回纥灭李姓于阗国,当在九七一年以后。《宋史·龟兹传》说“龟兹本回鹘别种,其国主自称师子王,与宰相九人同治国事。……或称西州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宋仁宗时始入贡。于阗国王称可汗,龟兹国王称师子王,都是西州可汗的臣属或兄弟国。焉耆在西州龟兹间,当早已并入回纥,疏勒、于阗曾为喀拉汗国属地,可见安西四镇到北宋时全归回纥所有。

  天山南路诸国,自西汉以来,都是城居的农业国,有相当高度的文化。这些故国为回纥所征服,居民(主要是伊兰人,也有不少汉人)融化在回纥族里,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化。回纥西迁以前,天山南路诸国,尽管受山北游牧族的统治,但除纳贡赋外,国内并不发生变化。自回纥迁居西域,山北山南的统治者,都属于一个回纥族,过去的西域面貌完全改变了。

  回纥西迁以后,可汗世系不明。《宋史·回鹘传》说,“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工,新复州有黑韩王”。所谓克韩、黑韩、黑汗(《于阗传》),都就是可汗。回纥分裂成几个可汗国,各国可汗如何传授,史料很缺乏,下面所载只是回纥汗国统一时期的可汗世系表。

   回纥可汗世系表 (一)

  (1)时健俟斤一(2)菩萨活(“胡禄”之音变)颉利发(时健子)—(3)吐迷度胡禄俟利发(自称可汗,唐封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4)婆闰大俟利发(吐迷度子,唐封为右卫大将军兼瀚海都督)—(5)比栗(《新唐书》作婆闰子,《旧唐书》作妹比栗毒,袭瀚海都督)—(6)独解支(比栗子,袭瀚海都督)—(7)伏帝匐(独解支子,袭瀚海都督)—(8)承宗(伏帝匐子,袭瀚海都督)—(9)伏帝难(袭瀚海都督)—(10)骨力裴罗(承宗子)

   (二)

  (1)骨咄罗毗伽阙可汗(名骨力裴罗,药罗葛氏,唐封为怀仁可汗,七四一——七四七年)

  (2)葛勒可汗(名磨延啜,骨力裴罗子,唐封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七四七——七五九年)

  (3)牟羽可汗(登里可汗)(名移地健,磨延啜子,唐封为英义建功毗伽可汗,七五九——七八○年)

  (4)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名顿莫贺,移地健从兄,唐封为武义成功可汗,又封为长寿天亲可汗,七八○——七八九年)

  (5)爱登里逻汨(音密mì)没蜜施俱录毗伽可汗(名多逻斯,顿莫贺子,唐封为忠贞可汗,七八九——七九○年)

  (6)汨咄禄毗伽可汗(名阿啜,多逻斯子,唐封为奉诚可汗,七九○——七九五年)

  (7)爱滕里逻羽录没蜜施合胡禄毗伽可汗(名骨咄禄,■跌氏,唐封为怀信可汗,七九五——八○五年)

  (8)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登里逻羽德蜜施俱录毗伽可汗)(八○五——八○八年)

  (9)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唐封为保义可汗,八○八——八二一年)

  (10)登罗羽录没蜜施句主毗伽可汗(唐封为崇德可汗,八二一——八二五年)

  (11)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名曷萨特勒,崇德可汗弟,唐封为昭礼可汗,八二五——八三二年)

  (12)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句录毗伽可汗(名胡特勒,昭礼可汗从子,唐封为彰信可汗,八三二——八三九年)

  (13)■可汗(名勿荐公,一作勿笃公,八三九——八四○年)

  (14)乌介可汗(名乌希特勒,易萨弟,胡特勒叔,八四一——八四六年)

  (15)遏捻可汗(乌介可汗弟,八四六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