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结论

  简短的结论 唐末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各地大小军阀和地方豪强纷起割据,造成一片大混乱局面。割据者兼并的结果,北方剩下梁(朱全忠)、晋(李克用)两个强国,南方出现前蜀(王建)、吴(杨行密)、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南汉(刘岩)六国。这种较为稳定的割据状态,比起一片大混乱来,还算是有了些进步,情形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后,由大乱进入三国很有相似处。

  梁晋争夺黄河流域,晋战胜了,从此沙陀人接连建立起唐、晋、汉三个小朝廷。沙陀是当时居住内地的一个少数族,与汉族人有同等权利来建立朝廷,可是,建立朝廷的人,都是半开化的、带游牧人习气的武夫,非常好战好杀,不知道要有所以立国的政治。黄河流域在这群武夫统治下,遭受极其严重的大破坏。唐朝吸收大量塞外游牧人入居内地,最后一批(当时称为塞外“杂虏”)以沙陀为代表,按照各族融合的惯例,在某种情况下,是要发生破坏现象的,到周宋时,才结束了这个融化过程。

  蜀、吴两国特别是吴国,阻止北方的战乱波及长江流域,起着屏障作用。南方诸国得以保境息民,吴、南唐是有贡献的。

  南北朝以来,南方经济在继续上升,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几个经济区域。割据者凭借这些区域建立政权,同时,文化也在这些区域内滋长起来。原来较为落后的楚、闽、南汉等地区,经过五代时期,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的进展。闽在两宋,成为重要的文化区。

  北方遭受将近一百年的破坏,南方在同时期内,基本上得免战祸,从此,经济文化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人口比例也变为南方大于北方。

  由于长期内乱,北方的契丹族得到内侵的机会。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契丹以南京为据点,控制河北平原,中原从而遭受一联串的外患,石敬瑭卖国罪恶,比任何一个内乱武夫大无数倍。

  周世宗是英武的皇帝。他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取得江北后,即转兵锋向幽州,当时汉民归心,契丹退缩,不战取得瀛、莫,建立雄、霸,按形势,收复全部失地有很大的可能,不幸得病死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确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继周而起的宋朝,着重在稳定内部,这是必要的,但对外却成了屈辱国。五代内乱后,四百余年,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一直处于被侵侮的地位,与汉族同命运的境内其他诸族,也同样受辱受害。内乱的教训,是多么深刻不可遗忘的教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