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大量推销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破坏了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剥夺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同时,英国的鸦片走私越来越猖獗。道光二十九年(1849),鸦片输入超过了5万箱。鸦片泛滥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清廷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用重税掠夺农民。地主也乘机加剧了土地兼并。道光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846—1850),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广大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在战后10年间,汉、苗、回、瑶、壮、彝、藏等族人民的起义达100多起,广西、湖南等省的天地会起事声势尤盛。到道光三十年底(1851),人民的反抗斗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这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洪秀全,广东花县(今花市)人,是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做过村塾教师,对于农民的痛苦和要求有较多的了解。他曾经几次到广州应考秀才,但都没有考取。多次科场失意,使洪秀全愤懑不平。就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最后一次应试落第后,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并加以附会解说,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开始从事传教活动。他劝人只拜上帝,不拜祖先、邪神,不行恶事。他的同学、塾师冯云山和族弟洪仁轩等最早接受了他的宣传,并将村塾中供奉的偶像和孔子牌位尽行撤去。这一行动违背了传统的风俗伦常,引起当地有势力者的不满,他们失去了塾师的职位。

  道光二十四年(1844),洪秀全、冯云山离开家乡去广西,在农民中进行宣传组织活动。不久,洪秀全回到花县,一面教书,一面传教,并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稍后,又写了《原道觉世训》。这些作品要求平等,反对压迫,提出了“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企望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同时,冯云山在广西省桂平县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组织,团聚了会众2000多人,包括汉、壮、瑶各族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其中有种山烧炭的杨秀清和贫农萧朝贵。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区和冯云山会合。为巩固和发展拜上帝会,他们共同策划、制定了“十款天条”、各种条规和宗教仪式,加强对会众进行思想和纪律教育。

  拜上帝会影响越来越大,因而同当地封建势力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并由开始的反对神权发展为政治性的斗争。地主豪绅凭借团练武装的力量,压制拜上帝会的活动,斗争愈演愈烈。道光二十八年(1848),恶霸地主王作新率领团练逮捕了冯云山 等人,向桂平县衙门控以“结盟聚会”,“不从清朝法律”①。在贵县的洪秀全闻讯立即赶到紫荆山,随后又赴广州设法营救。

  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又回广东,拜上帝会一时失去了主持人,会众发生混乱。在紧要关头,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传言群众,安定人心。随后,萧朝贵也以同样方式取得代“天兄耶稣”传言的资格。“天父”是拜上帝会信仰的最高主宰,它的体现者是洪秀全。杨秀清代“天父”传言,虽然对维系拜上帝会组织起了一定作用,但他却从此在宗教地位上取得了凌驾于洪秀全之上的最高权威,给日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埋下了一重危机。

  冯云山在拜上帝会会众营救下出狱后,往广东寻找洪秀全。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人重返紫荆山。这时,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发展起来,以紫荆山为中心,东由平南、藤县,西至贵县,北起武宣、象州,南迄陆川、博白,以及广东的信宜、高州、清远等地,都有它的组织。拜上帝会在发展和斗争中,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成员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

  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死,咸丰帝即位。当时,广西又遇大饥荒,农民到处起来斗争,把整个广西省都震动了。拜上帝会起义时机已趋成熟,洪秀全要求各地会众到金田村“团营”,整编队伍。拜上帝会会众到金田团营后,按军队编制建立了一支队伍,与清军展开战斗,先后在平南县思旺和金田附近的蔡村江大败清军。这两次胜仗,稳定了金田的形势。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生日这天,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后,清钦差大臣李星沅发现太平军与天地会不同,“实为群贼之尤”,决定集中兵力围攻太平军,由广西提督向荣指挥。在清军的围攻下,太平军英勇奋战,在大湟江口击败清军。咸丰元年二月(1851年3月),太平军转进武宣县东乡扎营。洪秀全在东乡登极,正式即天王位。八月(9月),太平军击败新任钦差大臣赛尚阿督率的清军的围攻,并一举攻克永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西王以下各王都受东王节制。还订立了军事、政治方面的制度,颁行了天历。

  清廷急忙调集重兵包围永安城。咸丰二年二月(1852年4月),太平军由于城中粮、盐、弹药都很缺乏,于是突围北进,出广西入湖南。在湖南南部连克道州、郴州,当地天地会及劳动群众参加太平军的很多,其中的挖煤工人组成了土营。其时已是七月(8月)。十月(12月),以久攻长沙未下,转占益阳。十一月(12月),克岳州。太平军在益阳、岳州获得大批军火、船只,组织了水营。在进军的战斗中,冯云山、萧朝贵先后牺牲。

  太平军撤离岳州后顺流东下,进入湖北,连克湖北重镇汉阳、汉口。咸丰二年十二月(1853年1月),攻占湖北省城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等败死。清廷震惊,将钦差大臣、署湖广总督徐广缙革职拿问,命署湖北提督向荣为钦差大臣专办两湖军务,以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防守安徽、江苏,以署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驻防河南,妄图堵截太平军。太平军在武昌停留了将近一月。咸丰三年正月(1853年2月),洪秀全放弃武昌,统率大军,水陆并进,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等地,兵临南京城下。二月初十日(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外城,斩两江总督陆建瀛。翌日,攻克内城,杀江宁将军祥厚等。太平天国把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随后,太平军又先后攻克江南重镇镇江和江北重镇扬州,肃清了天京外围的残敌。

  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对封建统治秩序进行了扫荡。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所过之处,以攫得衣物献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①。这使太平军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连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军至“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乡民处处助贼打仗”②。因此,太平天国起义获得迅猛发展。

  

  ①方玉润:《星烈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3册,第82—83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3册,第271页。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3册,第272、275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