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七下西洋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声势最盛、影响最大的是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永乐七年和永乐十一年。
西洋,在明代是指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洋诸地,约当于今之印度洋②。明成祖即位后,疑惑建文帝逃到海外,又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郑和因“有智略,知兵习战,姿貌才知,内侍中无与比者”,被任为正使。
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与太监王景弘开始奉命出使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他率领一支有六十二艘船的船队,载有将士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和大量金、帛、货物。据史载,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者有四十四丈四尺之长,宽十八丈;中者有三十七丈之长,宽十五丈。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海,先到福建,再从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Champa),再历经爪哇(Java)、苏门答剌(Samu-dra)、南巫里(Lambri,又称南渤利),至印度古里(Calicut)返航,于永乐五年(1407)秋回国。此次出航,所历之地远至印度西岸。南洋各邦国使者随郑和前来朝见者甚多,明成祖非常高兴,加赐爵位俸禄不等。
永乐五年九月,郑和复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领有二百四十九艘的船队,沿着首次开辟的航线,先后到达了爪哇、古里、柯枝(Cochin)、暹罗(Siam,今泰国)、锡兰(Ceylan,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颁布明朝皇帝诏书,立碑文。服者,赐给金帛,不服者,则以武力慑服之。在离开锡兰后,郑和船队满载着各国贡献的珍奇异宝返航,于永乐七年(1409)九月上旬回到南京。
永乐七年九月下旬,郑和奉命第三次出航,所率船只四十八艘,官兵二万七千余人,从刘家河出发。此次出航,是要巩固明朝同南洋已通好国家的关系。船队所到之地,有古里、满剌加(Malaka)、苏门答剌、阿鲁(Aru)、加异勒(Kayal)、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小柯兰、南巫里、甘巴里等国,这些国家对明朝的态度和好如初。永乐九年(1411)船队回京,随同前来朝贺者有十九国,当时的朝廷“万使云集”。
郑和回京后,修整一年,于永乐十一年(1413)冬,又奉命开始第四次远航。明成祖以印度洋沿岸以东更远一些的国家尚未臣服通好,特命郑和等赍敕前往。据史书记载,这次出使所历之地,不仅远至忽鲁谟斯(Ormuz,在今伊朗波斯湾口),而且抵达了非洲东岸麻林(Melinde)、木骨都刺(Mogedoxu)、不喇哇(Brawa)等国。郑和于永乐十三年回国,史书载:“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戊子,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Pahan)、锡兰山(Ceylan)、木骨都剌、溜山(Maldives)……不喇哇、阿丹(Aden)、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Palembang)宣慰司,各遣使贡马及犀象方物。”
从永乐三年至永乐十一年的四次出航,郑和为明朝开辟了向海上发展的新纪元。
永乐十五年(1417)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络绎不绝。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七月(1419)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麋里羔兽等等。
永乐十九年(1421)春,郑和率大■宝船出发,第六次远航,于二十年八月回到南京,随来的各国贡使总数达一千二百余人。郑和此次航行,据载曾远至非洲东岸。
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奉诏出使西洋。明成祖去世后,仁宗继位不到一年便也故去。宣宗继位后,海外诸国前来朝贺者渐少,宣宗决定重振国威,再行通好。是年闰十二月,郑和始行。这次远航距第六次的航行归来,已间隔九年之久了。这时的郑和,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行至古里时,已是宣德八年(1433)三月了。郑和船队的分■则奉命前去天方,得各种珍奇和天堂图真本于宣德九年回京。
郑和前后七次出使西洋,航程最远者到达非洲东岸,他率领的船队的分■远至红海和麦加。在出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明成祖对海外各国采取的是恩威并施的招徕政策。郑和在第一次航海途中,经旧港,其酋陈祖义,甚豪横,称霸海上,劫掠过往商旅。欲谋郑和,被郑和缚回南京,诏戮于都市,除掉了阻碍海上交通的一大障碍。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独持不恭态度,派兵五万余,欲劫和舟。郑和趁其国内空虚,亲破其城,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眷官属,带回南京。明成祖为了向海外诸国表示圣明,放他归国,又另立了锡兰国君。来中国朝贡者日益增多。郑和第四次出航,途经苏门答剌。苏门答剌原国王受那孤儿(Battak)国花面王侵扰,作战时中药箭而死。当时有一渔翁率众杀死花面王,收复失土,替国王报了仇。王后如约,奉渔翁为国王。原国王嫡子长成后,欲夺回王位,谋杀渔翁,赶走其子苏斡剌。郑和来到后,将王位赐给原国王之子,追擒苏斡剌于南渤利(即南巫里),回朝后,诛苏斡剌。新王立,感明朝威德,朝贡不绝。郑和在航海过程中擒王摧敌,数建奇勋。
自宣德九年(1434)归来后,明朝虽然也间或有船队出洋,但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都远不及郑和,明朝在海外的声誉也大不如前了。前来朝贡的海外使者、通商客旅,比起永乐年间,就十分稀落了。
②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序例》中记:“今之所谓南洋,包括明代之东西洋而言,东西洋之称,似首见《岛夷志略》著录,然至明代始盛行。大致以马来半岛与苏门答剌以西,质言之,今之印度洋为西洋,以东为东洋。”
第二节 七下西洋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