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争“国本”和“三案”
争国本
立储是封建皇朝的头等大事,因而被称作“国本”。明朝立储的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王氏无所出,万历十年(1582),慈宁宫宫女王氏生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四年,贵妃郑氏生下神宗的第三子朱常洵,围绕着立长立幼的问题,在明神宗和廷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神宗宠爱贵妃郑氏,意欲废长立幼,然而又虑召致廷臣反对,故而迟迟不予立储。万历十八年(1590),在大臣们的强烈奏请下,神宗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说:“朕不喜激聒。近诸臣章奏概留中,恶其离间朕父子。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①这个诺言并没有兑现,朱常洛在万历二十九年才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已二十岁。同时,朱常洵封为福王,神宗五子朱常浩封为瑞王,六子朱常瀛封为桂王。
册立皇太子,“国本”算是争到了,危机却并没有过去。围绕着朱常洛即位前后所发生的明皇宫的三个著名案件,即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一男子手持枣木棍,似疯非疯,似癫非癫,闯入慈庆宫,打伤守门侍卫。他跑到前殿才被抓住。慈庆宫是太子居处,有关官员认为“情境叵测”,加意审讯。这个人叫张差,小名张五儿,居住蓟州。为什么要持棍闯宫,他前后有几种说法。刑部十三司会审,张差招供:他的同乡马三道、李守才让他跟随一个不知姓名的太监走,答应事成给他几亩地种。到京后走进一处大宅院,另一太监给他饭吃,鼓动他闯进宫门,对他说:撞着一个,打杀一个,如能打着小爷,就不愁吃穿了。还说:出了事情,自有人能相救。后来审出,带张差入京的太监叫庞保。住大宅院内的太监叫刘成。司礼监和三法司在东华门前审问庞保、刘成,他们至死不肯承认。
相当一部分廷臣认为,此案与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有关。也有人认为:“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①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官僚们的疑惧。处境最窘迫的要属朱常洛了,他即使心有所疑,也不敢说出。
这就是“梃击案”。对此案的处理,基本上根据朱常洛提出的原则:张差误入宫闱,打倒内侍,罪所不赦,即刻处决。马三道、李守才等大逆扇惑,判处流放。庞保、刘成从轻拟罪,但后来在宫内被击毙。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神宗死,太子朱常洛即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光宗皇帝,年号泰昌(1620)。他即位不过十天,便感觉身体不适,找医官诊视。御医崔文昇开泄药,朱常洛服用后,下泄不止,一昼夜达三四十次。接着,鸿胪寺官李可灼至内阁,自称有仙药,称为“红丸”。事关重大,阁臣不敢轻易决定。调查李可灼用药效果,他同乡二人同时服用,一恢复健康,一病情更重。阁臣刘一燝说,这不是万全之药,不可轻用。但李可灼与中官熟识,请他们代向皇帝启奏。朱常洛病重乱投医,催取药来。服药后,朱常洛渐觉舒畅,连声称李可灼为忠臣。下午,李可灼又进一丸。这一丸药却要了朱常洛的命,他当晚就死去了。
此案称“红丸案”。崔文昇用泄药,有人怀疑是郑贵妃主使。给事中杨涟说:“臣闻文昇调护府第有年,不闻用药谬误;皇上一用文昇,倒置若此,有心之误耶?无心之误耶?”①他的话表达了这样的怀疑。李可灼进红丸,许多人归罪于内阁大臣。朱常洛服药丧生,不但不追究责任,阁臣还赏李可灼白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说,这是为了堵塞外朝大臣之口。红丸案成为朝中党争更加激化的原因。
移宫案
朱常洛死,长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启(1621—1627)。朱常洛即位时,郑贵妃为赎前愆,选美女八名进献。其中,选侍李氏最有宠。朱由校和他的弟弟朱由检都交给李选侍抚养。朱常洛死前,册封李氏为皇贵妃,李氏不满足,要朱由校出面,为她求皇后的封号,没有成功。朱常洛死,李氏仍住在乾清宫内,年方十六岁的熹宗皇帝对她也有一番依恋之情。朝中大臣怀疑李选侍要垂帘听政,心怀焦虑。
在杨涟的倡导下,朝臣多人拥入宫内,要求朝见新帝。李选侍藏起朱由校,不让他与大臣见面。阁臣刘一燝大呼:“谁敢匿新天子者?”①气势逼人。李选侍无奈,放出朱由校,送他到慈庆宫暂时居住。御史左光斗说:李选侍“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后之祸将见于今”②。朝臣要求李选侍马上移居他宫。
李选侍不打算搬出。她知道,朱由校一当上皇帝,就会搬进乾清宫。只要同宫,她就能控制住局势。首辅方从哲态度暧昧,以为选侍搬迁不必太急。但主张李选侍立即搬迁的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积极活动,形成很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李选侍被迫移至哕鸾宫。
此案称“移宫案”,与“梃击”、“红丸”合称“三案”。
①《明史》卷二一八《申时行传》。
①《明史》卷二五○《孙承宗传》。
①《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八《三案》。
①《明史》卷二四○《刘一燝传》。
②《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八《三案》。
第三节 争“国本”和“三案” 争国本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