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土哈、床兀儿

  第三节 土土哈、床兀儿

  土土哈的祖先

  土土哈(1237—1297),钦察人,祖先原为武平②北折连川③按答罕山部族,伯牙兀惕氏。其地原为奚王牙帐所在地。伯牙兀惕氏属迭列列斤蒙古,源出于蒙古乞颜、捏古思两始祖氏族。当是一支迁出额尔古纳昆山谷后,南下进入奚地的蒙古人。约在辽末金初时离开故土,万里西迁至位于押亦水(即今乌拉尔河的钦察语名称扎牙黑(Jayaq)水的东部或南部突厥语读法)和也的里水(Etil,今伏尔加河的突厥语名称)之间的玉里伯里山地区。降服了当地部落而统治之,自号钦察,但与也的里河下游的钦察人是两支不同的部族。玉里伯里纬度高,夏夜极短,日暂没即出。川原平衍,草木盛茂。土地宜马,富人有马至万匹者。土风刚悍,其人勇而善战。

  土土哈的五世祖曰曲年①,土土哈四世祖曰唆末纳②,曾祖曰亦纳思③。蒙古部的世敌蔑儿乞被击破后,余众在霍都的率领下继续西奔,投向定居于玉里伯里的亦纳思。成吉思汗遣使至玉里伯里求索霍都等人,被拒绝。成吉思汗命将征讨。亦纳思年老,国中陷于混乱。1237年,亦纳思之子忽鲁速蛮前往蒙古朝见元太宗,其时拔都所率西征军中蒙哥之师已至其地,忽鲁速蛮之子班都察举族投降,从军西征。忽必烈南征大理、伐宋,班都察率部民百人从军侍左右,掌军马。钦察特产黑马湩,岁时以进,色清味美,号黑马乳。在蒙古-突厥语中黑为“哈剌”,故其部人号曰“哈剌赤”,中统年成乱,班都察随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有功;土土哈弱冠随行,亦立功。

   长期征战漠北

  班都察卒,土土哈受命袭职,备宿卫,长期征战于漠北。至元十四年(1277),昔里吉等发动叛乱,率兵越金山而东,漠北诸部及前汗大帐皆被掠。土土哈率军征讨,同年春三月败叛军将领脱耳赤颜于纳兰不剌之地。次月,应昌弘吉剌部万户斡罗陈驸马之弟只儿瓦台响应昔里吉,起兵叛乱,脱脱木儿引兵东援途中,与土土哈部相遇,战不利退去。只儿瓦台陷于孤立,不久被消灭。当年夏秋,又败敌于土兀剌河、斡儿寒河流域,夺回祖宗大帐。又受诏率钦察骁骑千人随大军北伐讨叛。至元十五(1278)年追昔里吉越金山,擒叛将扎忽台,又败叛将宽折哥等,在战斗中受伤仍力战不退,获敌辎重羊马甚众。因钦察军英勇善战,忽必烈下诏收集散在诸王位下和成为奴仆的钦察人,户给钞粟帛,隶属土土哈组建钦察军,并从中选勇建者入宿卫。冬入朝,世祖召至榻前,亲慰劳之,赏赐有加,并赐质孙服,授以先皇武帐,军中宴诸帅则设之。

  至元十九年(1282)因功授昭勇大将军、领群牧司事。又授霸州方安县田,命钦察种人屯田,并增以亡宋新附军八百余名。二十一年(1284)赐金符,划拨河南等路蒙古军弟子四千六百余人及其他财物和田产,至元二十二年(1285)升枢密副使。二十三年,元廷设钦察卫,土土哈以枢密副使摄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卫以下官属皆由土土哈从族人中择人任之。同年夏,海都兵犯金山,受命与大将朵儿朵怀率兵御敌。

  海都攻入漠北时,东道诸王乃颜起兵响应。土土哈集中兵力与乃颜叛党作战,至元二十四年(1287)侦知东道诸王乃颜与元漠北驻军之阔列坚之子也不干、合赤温后裔胜剌哈要结谋叛,奏报要求朝廷召胜剌哈入朝,以夺其兵权。胜剌哈设宴邀朵儿朵怀与土土哈,企图借机擒获之,被识破,不往,胜剌哈计不得行,元廷为防不测,召胜剌哈入朝,欲从东道往。土土哈向北安王那木罕建议,防备胜剌哈与乃颜勾结,不允取东道,遂令取西道入朝。

  不久也不干叛变,率所部兵东趋怯绿连河成吉思汗大帐,以策应乃颜。诸将欲先奏报朝廷,再行出兵。土土哈否决此建议,自率精兵为大军前驱,日夜兼程,疾行7日,出其不意渡土兀剌河,于孛怯岭大败叛军,也不干仅以身免。元世祖亲征乃颜获大胜,东道叛王属下的康里、乃蛮部民归降者,均划给土土哈部,并设立哈剌鲁万户府。散处安西王等诸王位下的钦察部民,亦全部划归土土哈指挥。

  同年十月,乃颜余党重起,土土哈扈从皇孙铁穆耳往讨。次月大军至海剌,杀叛王兀塔海,收降其属民。至元二十五年,元军诸王也只里部众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掠,遣使求救,土土哈奉命从皇孙铁穆耳往援。夏五月双方在兀鲁灰之地①会战,叛军败,追至哈剌温山(大兴安岭)。夜渡贵烈河②,再败之,叛王哈丹仅以身免。辽东诸部悉平,元廷乃置东路万户府镇守其地。诸王也只里妻以己妹塔伦。

   以功受勋

  扑灭乃颜叛后,元廷集中精力对付海都,把防线从杭海岭推至金山。至元二十六年(1289)春从晋王甘麻剌征海都。同年夏,军至杭海岭,海都军已先据有利地形,元军溃,土土哈率钦察军苦战,护卫晋王脱险。海都乘势进逼,北安王那木罕被迫下令放弃和林。次月,元世祖亲征漠北,收复和林,褒奖土土哈,比之以成吉思汗班朱尼之战。归阙后,世祖再次提及钦察军善战,闻名于敌我之事。土土哈自知国制色目低于蒙古,答称庆赏之典,蒙古将士宜先之。世祖要土土哈勿推让,并言蒙古人地位的确高于钦察人,但战功并不如土土哈之旅。次日论功行赏,先钦察将领。封以建康旧籍租户,又以俘获之户一千七百赐之。命其一子为官,督赋税。至元二十八(1291)年,奏报钦察军数已盈万,请战。受命率钦察军至汉塔海,海都军原准备入寇,闻知土土哈守边,遂引去。次年秋,元军在金山发动攻势,获海都部民三千余户。还驻和林。

  至元三十年(1292)奉诏攻取吉利吉思,至谦河。冰行数日,尽收五部之众,屯兵镇守之。以功授行枢密院印,以便移文。同年五月,海都为收失地,引兵至谦河,遭败迹,叛将孛罗察被擒。

  成宗即位,知土土哈善战,诏镇守北边,无需专程赴朝会往返,并予赏赐。元贞二年(1296),叛王药木忽儿与叛将朵儿朵怀来归,衣食无着,沿停抢劫,边民惊扰,逃匿山谷,土土哈率军至金山玉龙海为备,馈赠资粮,安辑部众,导叛王入朝。成宗亲解御衣赐之。大德元年(1297)迁同知枢密院事,乃兼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同年病卒,有子8人。

   床兀儿

  床兀儿(1260—1322),土土哈第三子。至元二十四年(1287),奉诏以大臣子从太师玉昔帖木儿军在百搭山战有功,授左卫亲军都指挥使。至元二十六年(1289)杭海之役后,扈从至和林兀卑思之山,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元年土土哈逝后,受命袭父职,领北征诸军。

  大德元年帅师逾金山,攻入八邻之地。依附于海都的帖良古惕部在八邻之南的答鲁忽河边立营,阻水而军,伐木栅岸,军士皆下马跪坐以待元军进攻,矢不能及,马不能攻。床兀儿命吹铜号角,全军大呼,声振林野。帖良古惕军不知原因,以为元军将至,争起坐马,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床兀儿指挥军队抢渡,奋师驰击,大破敌军,尽得其人马庐帐。元军还次阿雷河,与海都所遣增援八邻部的孛伯相遇。孛伯立营于高山之上,向床兀儿军发起冲击。山高不利于马匹下驰,孛伯马匹多颠踬。床兀儿乘势奋击之,孛伯军大败,仅以身免。

  大德二年(1298),叛王都哇、彻彻秃等偷袭元军据守的火儿哈秃之地①,据守此地者为汪古部驸马阔里吉思所率领的6千人。床兀儿、囊家歹等将帅为其左右翼。都哇军至时,元军统帅阔阔出正与床兀儿、囊家歹等因饮酒作乐,怠忽不设备,消息传到时已烂醉如泥,不能出战,致使阔里吉思孤军被困,战败被俘。当床兀儿的军队投入战斗时,都哇等择高地卓帐。床兀儿选勇而能步战者,从四面发动猛攻,都哇之军退去。大德三年,奉诏入朝,成宗命缚床兀儿、囊家歹至前,怒斥之。还边后,仕于海山麾下,边政军事大计必咨询其意见。逢战,钦察军常为先锋,深得重用。

  大德四年(1300)秋,窝阔台后裔宗王秃麦、斡鲁思犯边,床兀儿迎敌于阔客之地。未待敌列阵,钦察军已抢先发动进攻,直冲敌营。秃麦、斡鲁思等不敌,向后溃逃。床兀儿军追逾金山而还。大德五年,海都大举东犯,率军越金山,止于铁坚古山,据高设营自守。床兀儿以钦察军猛攻,诱使海都军离营入平川地,元军力攻,击败海都。都哇应约率军与海都相会,与元军会战于兀儿秃之地,双方大战,元军不利,钦察军驰入奋击,大量杀伤敌军。战后朝廷派员与北边诸将帅会于赤纳思之地,议论战况,亲王以下至于诸军咸以为床兀儿当立首功。安西王、晋王均赐以重赏,海山除赐赏之外,命尚楚王牙忽都之公主,并将床兀儿战功上奏。成宗赐以御衣。

  大德七年(1303),床兀儿入朝,成宗亲自表彰他累建大功。赏赐之外,晋为枢密副使,并以重金犒劳钦察亲军。海都死后,都哇、察八儿、明里帖木儿相聚而谋,认为元朝边将土土哈、床兀儿父子等骁勇善战,连年动兵死伤甚重,愿请和通好。都哇等通过安西王遣使朝廷,成宗立即响应,明里帖木儿入朝,床兀儿特为置驿,北边以宁。大德十年,晋同知枢密院事,又晋知枢密院事。随同海山赴北边浑麻出海。

  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去世,床兀儿鼓动海山归朝抢夺帝位。海山纳其议,即日南还。床兀儿率本部军护卫。武宗即位,仍遣还北边,封容国公,赐银印。至大二年(1309)入朝,赐以大量财物,加封为句容郡王,赐金印。因床兀儿有足疾,赐以世祖所乘安舆。不敢受,固辞,武宗特为制马轿,使得乘之殿门下。

  武宗朝末年,元朝与察合台汗国因牧场纠纷关系重趋紧张。双方军队沿边对峙,位于床兀儿右翼的为脱火赤丞相所率领的12万军队。而与之相对的是彻彻秃所率领的察合台汗国军队。察合台兀鲁思汗也先不花向驻于霍博和野孙漠涟的脱火赤丞相军队发动突袭,因走漏消息而未能得手。战幕拉开后,也先不花有意求和,除了向元仁宗遣使以外,与床兀儿之间也使者往来不断。也先不花派出术里只出使床兀儿,并借机侦察元军动静。床兀儿对军事行动计划严格保密,使也先不花误以为所需要对付的只是脱火赤的12万军队,床兀儿不会参战。结果床兀儿所部军突然投入战斗,与脱火赤的军队协同大败也先不花。次年,仁宗下旨命元军夺取察合台汗国大斡耳朵及其冬营地和夏营地,战事迅速扩大到察合台汗国境内。脱火赤、床兀儿率军深入察合台汗国,驱敌达三月程之遥,床兀儿于赤麦干(赛阑)败也先不花之弟也不干及忽都帖木儿,追出其境,越铁门(铁木儿忏察关),于扎亦儿之地大败察合台汗国军。延祐四年(1317),因年老召回。其子曰燕帖木儿、撒敦、答里。

  

  ②武平之地在辽代称武安,见《辽史》卷三九《地理志》,及《契丹国志》,林荣贵、贾敬颜点校本,页209,至金大定七年(1167)方改名武平。

  ③即《元史》中屡次出现的折连怯儿、者连怯耶儿、折连怯呆儿等,为突厥—蒙古语jerenke'er之音译,意为黄羊(羚羊)原。

  ①阎复:《枢密句容武毅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三;按《元史》本传其名曰“曲出”。

  ②约为也速该同时代人,活动于十二世纪七八十年代。

  ③为成吉思汗同时代人。

  ①今内蒙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郭勒。

  ②今洮儿河上游支流归流河。

  ①应为蒙语Qorqutu,此言“有寨子”。见陈得芝:《元岭北行省建置考》(下),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2—13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