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笔记小说
《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归潜志》、《山居新语》
《齐东野语》20卷,周密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祐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癸辛杂识》6卷,这是周密寓居癸辛街时所写的另一部笔记。主要记载宋元之际的琐事杂言,这是区别于《齐东野语》的地方。书中所记如“襄阳始末”、“佛莲家资”、“方回”(降元宋臣)等条,史料价值甚高。本书以中华书局1988年1月吴企明点校本最为方便。
《归潜志》14卷,刘祁撰。作者为金末元初人。书名“归潜”,乃作者未仕元时,自署其居。本书一至六卷为金末诸人小传;七至十卷杂记轶事;卷十一记金哀宗亡国始末,保存了大蒙古国窝阔台汗攻灭金朝的宝贵史料。后元修《金史》,多采此书。本书以中华书局1983年崔文印点校本最为方便。此外尚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等。
《山居新语》本书4卷,一作《山居新话》,杨瑀(1285—1361)撰。作者字元诚,号山居,晚年自号竹西居士。其五世祖自婺迁杭,遂为杭人。文宗天历间至京师,历仕广成局副使、中瑞司典簿。后至元六年(1340)参预逐权臣伯颜之谋,以功超授奉议大夫太史院判官,继升同佥院事。至正十五年(1355)起为宣政院判官,改建德路总管。十七年以浙东宣慰使致仕。二十一年七月卒。杨维桢《东维子文集》有其神道碑。本书是作者致仕退隐杭州时所作,书中有不少关于典章制度和政治活动的记载,对于了解元末史事颇为有用。常见有《武林往哲遗著》本。
《庶斋老学丛谈》、《静斋至正直记》、《遂昌山樵杂录》、《农田余话》
《庶斋老学丛谈》3卷,盛如梓撰。此书辨论经史,亦间及朝野轶事。盖作者犹及与元初故老游,故所记俱有根据。如刘好礼任吉利吉思、撼合纳、谦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期间,曾亲见北边昼长夜短之现象,即载于此书,常为研究北边历史地理者所引用。本书通常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静斋至正直记》4卷,一称《静斋类稿》,别名《静斋直记》,通称《至正直记》。前人以为此书系元孔齐著。其实本书作者应为元孔克齐①。克齐字肃夫,号行素,一号静斋,孔子55世孙,荐授黄冈书院山长,召为国史编修,元末避兵居鄞之东湖,记其见闻,备得人情物态之详,对了解当时情况颇有参考价值。从所记内容可以得知,是书之成书年代当不会早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书中关于文人逸事的记载,甚为精彩,如《松雪遗事》条即为一例。常见有《粤雅堂丛书》本、1972年台湾世界书局影印清抄本。
《遂昌山樵杂录》郑元佑(1292—1364)撰。作者生于元中叶,上及见宋诸遗老,下及见泰不华、倪瓒(云林)等人。是书记述以宋代轶闻较多,有《学海类编》、《稗海》、《读画斋丛书》本。
《农田余话》2卷,长谷真逸撰。作者本名张翼,一称长谷真逸,吴人①。是书多记作者亲身经历的元末及张士诚割据东南等史事,常为研究元末农民战争的学者所引用。通行有《宝颜堂秘笈》本。
《乐郊私语》、《草木子》、《辍耕录》
《乐郊私语》1卷,姚桐寿撰。本书系作者自桐江移居海盐后之作品,书成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所记多平日耳闻目睹之事,全系条文式,各条互不联系。书中对杨完者苗军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及张士诚在嘉兴的活动记载较详,对研究元末江南农民起义有参考价值,其自称以“乐郊”名书之故为“天下土崩,余犹得拈弄笔墨,如此,海上真我乐郊也”。通行有《学海类编》本。
《草木子》4卷,叶子奇撰。作者为元末明初文人。其书凡8篇,自天文、地理、物象等皆一一辨析,其记元代故事,亦颇详核。研究元末农民战争者常引此书。通行有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本。
《辍耕录》一名《南村辍耕录》,30卷。陶宗仪撰。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生卒年月不详①。元末兵起,宗仪避乱松江华亭之泗泾,诸生买地结庐,命其宅曰“南村草堂”,由杜待制为之书额②。遂居以老。晚年闭门著书,作品甚多,世传除本书外,尚有《说郛》100卷,《书史会要》9卷,《四书备遗》2卷等。时人孙作(大雅)《沧螺集》中有其传。
本书是作者避兵松江华亭期间,于耕作之余的随手札记,至正末,由其门生加以抄录整理,分类汇编而成。此书内容庞杂,“上兼六经百氏之旨,下极稗官小史之谈”;“凡六合之内,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录之”③。由于作者知识的广博,对元代掌故、典章制度的熟悉,尤其对元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等状况,更是亲身见闻,再加之本书取材广泛,从而使本书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成为一部享有盛名的笔记。《辍耕录》相当大的一部分条目,系抄自前人或同时代人的著作,但这些被抄录的著作有些现已不存,它们的部分内容反而赖本书得以保存。如卷二一“宫阙制度”条,原当出自《经世大典》,但原书今已不存,仅见于此。又如卷一“氏族”等条,对元史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与拉施都丁《史集·部族志》部分相互参考,常为中外学者所引用。还有部分条目,如卷二七《旗联》、《扶箕诗》、卷二八《刑赏失宜》、卷二九《纪隆平》等,对研究元末农民战争有重要史料价值,一再为学者们所引用。此外,卷二四《黄道婆》等条,为了解元代生产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卷一九《射字法》等条目,则为研究元代松江方言提供了参考资料。总之,《辍耕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辍耕录》有元末刻本及明刻本多种。1959年中华书局据武进陶氏影元刻本为底本,断句重印,读者称便。
①丁国范:《静斋至正直记>三议》,《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1辑,1987年。
①《千顷堂书目》卷十二《小说类》。
①陶宗仪的生卒年月,其友孙作《沧螺集陶先生小传》及《明史·文苑传》等均未述及。1924年,《通报》刊载法人伯希和《说郛考》一文,推测陶氏生年“或在1320年前后”;1938年,日本京都文化研究所《东方学报》第九册刊登渡边幸三《说郛考》一文,主陶氏为元至元元年前后生;1963年6月《大陆杂志》第26卷第11期发表昌彼得《陶宗仪生年考》,考定陶氏生于延祐三年(1316)。
②见(康熙)《松江府志》卷二四《第宅》。
③分别参见孙大雅:《南村辍耕录叙》;邵亨贞:《南村辍耕录疏》。
第四节笔记小说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