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刘旻
第一节 刘
袭封南海王
刘(889—942),原名陟。称帝后改名岩①,又改名龚,复以《周易》中“飞龙在天”之义新造一“”字,音俨,作为名字。
刘是大食商人后裔,其父刘谦初定居于福建仙游,后迁居岭南②。新旧《五代史》对其祖上的记述颇有出入。薛居正说:“其先彭城人,祖仁安,仕唐为潮州长史,因家岭表。”③欧阳修则说:“其祖安仁,上蔡人也,后徙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④唐末,刘谦为广州牙将,职级甚卑。当时任南海节度使的宰相韦宙很赏识他,妻以侄女。后来刘谦以军功任封州(今封开)刺史、贺江镇遏使,负责守御梧(今广西梧州)、桂(今桂林)以西地区。
刘谦死后,刘的大哥刘隐继任为封州刺史。天祐二年(905),刘隐通过重赂朱温被任命为南海节度使,刘为副使。当时交州(今越南河内)曲颢、桂州刘士政、邕州(今广西南宁)叶广略、容州(今北流)庞巨昭等分据各管区,卢光稠据虔州(今江西赣州)、其弟卢光睦据潮州(今属广东)、其子卢延昌据韶州(今属广东),还有高州(今属广东)刺史刘昌鲁、新州(今新兴)刺史刘潜等70余寨均不能制。刘隐决定先攻韶州,刘认为不宜直攻而可以计取,刘隐不听,结果大败而回。此后刘隐就把军事交给刘掌管,刘先后削平诸寨,攻取潮、韶,逐走庞巨昭,攻取邕州,势力渐次扩大。
后梁时,刘隐深得朱温恩宠。开平初,连续加官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领安南都护,充清海、静海两军节度使,进封南海王。
乾化元年(911),刘隐死①,刘代立。乾化二年,刘被任为清海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三年,梁末帝即位后,把刘隐的所有官爵转授给刘,于是刘也就袭封南海王。其实,刘隐和刘对于后梁只是禀正朔而已。
建立南汉
后梁贞明三年(917),刘称帝于番禺(今广州),庙号高祖。国号大越,改元乾亨,设置百官。刘承兄长成法,礼遇士人,以杨洞潜、倪曙、赵光胤为相。赵光胤“自以唐甲族,耻事伪国,常怏怏思归。乃习为光胤手书,遣使间道至洛阳,召其二子损、益并其家属皆至。光胤惊喜,为尽心焉”。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后册立其妻楚王马殷之女为皇后,又“置选部贡举,放进士、明经十余人,如唐故事,岁以为常”①。
乾亨七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勗灭后梁。刘闻其兵威甚盛而恐惧不安,派宫苑使何词前去探看虚实,“称大汉国主致书大唐皇帝”,还说“本国已发使臣,大陈物贡,期今秋即至”②。待何词返回报告说后唐朝政紊乱,内部不稳,难以制御远方,就不发贡使,与中原断绝来往,言谈间蔑称后唐皇帝为“洛州刺史”。
乾亨九年(后唐同光三年,925)十二月,改元为白龙,更名为龚,旋又更名为龚。白龙四年(后唐天成三年,928)三月,楚王马殷遣舟师攻封州,封州守将兵败于贺江。刘惊惧,又改年号为大有,大赦境内,派苏章率3000神弩军往救,苏章佯败诱敌,用铁索锁住楚舟后尽杀楚人。大有三年(后唐长兴元年,930),刘派李守鄘、梁克贞等攻交州,俘曲颢之子曲承美。梁克贞又攻占城(今越南顺化),掠其宝货而归。
刘为人苛酷,好杀人。“至有炮烙、刳剔、截舌、灌鼻之刑,一方之民,若据炉炭”。他生活奢侈,“厚自奉养,广务华靡,末年起玉堂珠殿,饰以金碧翠羽”③。在位26年,大有十五年(后晋天福七年,942)四月病死,终年54岁。
第二节 刘旻
盘踞河东
刘旻(895—954),原名崇。沙陀部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他颇有仪表,长得一部好胡子。年轻时嗜酒好赌,品行无赖,20岁左右应募入河东军。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升迁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军校。后晋时,刘知远任河东节度使,就以刘旻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一年后,任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刺史。不久,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三城巡检使,并遥领泗州(今安徽泗县东南)防御使。
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灭后晋,刘知远在河东起兵称帝,刘旻被任命为特进、检校太尉、行太原尹。这年五月,刘知远率部南下,驱契丹,取大梁(今河南开封),就以刘旻为北京(即太原)留守,镇守河东地区。不久,又加同平章事以示荣宠。
乾祐元年(948)二月,刘知远病死,隐帝刘承祐继位,大权旁落郭威等人手中。刘旻尽管先被加官检校太师、兼侍中,次年又加官兼中书令,然而他与郭威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他采纳判官郑珙的意见,断绝向汴京上供征赋,并且“招募亡命,缮完兵甲,为自全之计。朝廷命令,多不禀行,征敛一方,略无虚日,人甚苦之”①。
乾祐三年(950)十一月,隐帝遇害。郭威先以监国名义控制局面,派冯道等前往徐州(今属江苏)去迎刘旻之子刘旻到汴京继位。“当是时,人皆知太祖(郭威)非实意也,旻独喜曰:‘吾儿为帝矣,何患!’乃罢兵,遣人至京师”①。不久,郭威称帝,刘旻被害,刘旻才幡然悔悟。
建立北汉(东汉)
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刘旻在太原即帝位,庙号世祖。继续沿用后汉的国号和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宋人亦称为东汉。北汉所辖仅河东地区北部12州,地狭物薄。刘旻即位之初曾对近臣说:“朕以高祖之业,一朝坠地,今日位号,不得已而称之。顾我是何天子,汝曹是何节度使邪!由是不建宗庙,祭祀如家人。宰相月俸止百缗,节度使止三十缗,自余薄有资给而已。”②为发展势力,刘旻“遣通事舍人李璠间行使于契丹。契丹永康王兀欲与旻约为父子之国,旻乃遣宰相郑珙致书兀欲,称侄皇帝,以叔父事之”③。兀欲册封刘旻为“大汉神武皇帝”。为了向河东地区的南部扩张,刘旻先命其子承钧率兵攻晋(今山西临汾)、(今县)二州,结果不克而退。接着刘旻又亲自领兵由阴地关(今灵石南)攻晋州,并向契丹借得骑兵5000④,合兵进攻。郭威派枢密使王峻等率大军往援,两军相持60余日。刘旻被迫撤兵,又逢大雪,损失很大,十亡三四。次年又进攻府州(今陕西府谷),复为折德扆所败,反而丢失了岢岚军(今山西岢岚)。“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众”①。
高平战败
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死,刘旻大喜,遣使再次向契丹借兵。契丹派杨邠率铁骑万人及奚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10万相助。刘旻以张元徽为先锋,自将骑兵3万攻潞州(今长治)。张元徽在太平驿(今襄垣西)击败潞州步骑后进围潞州。
出于刘旻所料,后周新即帝位的世宗柴荣力排众议,率军亲征,刘旻与之战于高平(今属山西)。刘旻不听杨邠不可轻敌的告诫,抢先发动进攻,结果先胜而后败,加上后周援兵赶到,乘胜追击,刘旻狼狈逃回太原。柴荣进兵围困,太原岌岌可危,幸得契丹来援,加上久雨不晴,周军士卒疫病,柴荣才引兵南撤。
刘旻因太原被围,以忧得疾,于显德元年(954)十一月病死,终年60岁。
①《旧五代史》作初名岩,称帝后改名陟。今从《新五代史》。
②据[日]藤田丰八:《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中《南汉刘氏祖先考》(何健民译本),第137—150页。转引自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页。
③《旧五代史》卷135《刘陟传》。
④《新五代史》卷65《南汉世家·刘隐传》。
①《旧五代史》作开平四年三月卒,此从《新五代史》。
①《新五代史》卷65《南汉世家·刘传》。
②《新五代史》卷65《南汉世家·刘陟传》。
③《旧五代史》卷135《刘陟传》。
①《旧五代史》卷135《刘崇传》。
①《新五代史》卷70《东汉世家·刘旻传》。
②《资治通鉴》卷290,后周广顺元年正月。
③《新五代史》卷70《东汉世家·刘旻》。
④《新五代史》作五万,今从《旧五代史》。
①《资治通鉴》卷290,后周广顺元年十二月。
第十章刘刘旻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