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南宋的灭亡 第一节 蒙古侵宋 宋与蒙古联合攻金
金朝连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与此同时,金的背后已兴起了一个强大的蒙古。1211年以后,金连续受到蒙古军的打击,已无力招架。这样,蒙古在1226年灭掉西夏后,于宋绍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檝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金,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土地归宋。
宋与蒙古结盟以后,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1233)南宋孟珙出兵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击败金将武仙于淅水(汉水支流,今淅川)。金哀宗逃到蔡州后,八月,蒙古都元帅塔察儿使王檝至襄阳,约宋攻蔡,十月,宋将孟珙帅兵万人,携粮50万石,与蒙古将塔察儿合兵围蔡州,蒙古军筑长垒围城。时金尽籍民丁守城,括壮健妇女穿男子衣冠,运大石防御。金哀宗试图突围不果,重又守城。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蒙古与宋联军急攻蔡州,蔡州城守危急,金哀宗以自己体肥不便骑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传位给族人、东面元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即位仪式刚结束,宋军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末帝为乱兵所杀,金亡。
南宋收复三京的失败
蒙古和南宋合力灭金后,窝阔台汗违背将河南归宋的诺言,只以陈、蔡东南一隅归宋,同时任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南宋朝廷不得已而接受这一改变后退兵,蒙古军主力也北归。南宋一些官员提出乘河南空虚,出兵守黄河、据潼关(今属陕西)、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乘时收复中原。这种不考虑双方实力,破坏已达成的分界新协议,企图乘虚进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认既成事实的提议,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是宋理宗都听不进去,一意收复三京,以建立不世功勋。
宋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六月,金亡刚刚半年,南宋也未经再与蒙古协商,即单方实行收复三京,诏知庐州全子才率淮西兵赴开封,开封蒙古将杀长官崔立降宋。权兵部尚书、荆湖制置使兼淮东制置使赵葵率淮西兵5万经泗州到开封会师,计划先攻洛阳、潼关。七月,宋军先锋抵达洛阳城下,洛阳守御空虚,民众登城投降,宋军遂入城,次日,粮食已竭。蒙古将速不台急由陕州(今三门峡西)返兵洛阳,击败宋军后续部队,洛阳城中宋军出战,胜负相当,但因缺粮只得退兵。赵葵、全子才所收复的州县,大多只是空城,无兵饷接济,加上蒙古军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宋军多溺死,余众也相率弃城南还,南宋收复河南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蒙古侵宋
蒙古灭金后,以南宋为用兵的主要对象。宋端平元年十二月,蒙古遣使责问宋破坏盟约出兵河南,作为侵宋的借口。宋也因此进行了部分防御准备。
次年正月,南宋孟珙进驻襄阳(今湖北襄樊江南部分),分屯樊城(今襄樊江北部分)、唐、邓间,以防备蒙古军南侵。
六月,蒙古决定侵宋,兵分三路大举南侵。
七月,西路蒙古军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统帅侵蜀。十二月,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取沔州(今略阳),围宋制置使赵彦呐于蜀北咽喉的青野原,宋利州(今四川广元)守将曹友闻往援,击败蒙古军,既而又败蒙古军于大安军(今陕西宁强),遂引兵扼守凤州西南的仙人关。端平三年,蒙古合兵50万攻入汉中,宋军退守由陕入蜀的诸山隘。同年九月,阔端大败宋曹友闻军于大安军的阳平关(今汉中西南),曹友闻牺牲。蒙古兵遂长驱入蜀,一月之间,成都府、利州及潼川(今三台)府三路俱陷。西蜀所存,仅夔州一路,以及潼川府路所属的顺庆府(今四川南充)。蒙古的西路军曾遇到宋军的强烈抵抗,阔端兵进围文州(今甘肃文县),知州事刘锐昼夜拒守,搏战逾月,城破后殉难,军民死者数万人。不久,蒙古皇子曲出死,阔端遂暂退兵。
宋嘉熙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八月,蒙古将塔海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以达湖湘,宋将孟珙分军屯守湖广西境各要隘,蒙古军不能东出,又败于巴东(今属湖北),宋军遂收复夔州。
中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南侵,遇到强烈抵抗,但襄阳宋军降蒙。三月,蒙古军陷随(今属湖北)、郢(今钟祥)两州及荆门军(今荆门)。八月,陷枣阳军(今枣阳)、德安府(今安陆)。十一月,蒙古军中路统帅阔出死于军中。蒙古军副帅忒木■攻江陵(今属湖北)时,宋孟珙来救,攻破蒙古军24砦。宋将孟珙又与蒙古军在信阳(今属河南)和光化军(今湖北丹江口市)展开激战,三战皆胜,遂收复樊城、襄阳。后蒙古将张柔侵宋,也无多大进展。
东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二年六月,由口温不花及察罕等率军南侵江淮。十一月,攻入淮西蕲(今湖北蕲春)、舒(今安徽潜山)、光(今河南潢川)州,在攻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被宋知州邱岳置炮设伏所败后北还。宋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将口温不花攻击黄州(今属湖北),被宋将孟珙所率援军击败。蒙古军转攻安丰(今安徽霍邱西),宋将杜杲竭力固守,宋池州(今安徽贵池)都统制吕文德率援军突围入城,合力抵御,蒙古军才退走。次年九月,蒙古将察罕率兵号称80万围庐州,新任庐州守将杜杲百计固守,又用炮击并乘胜出击,蒙古军又败走。
宋淳祐元年(1241)11月,窝阔台病死。蒙古争夺汗位的斗争激烈。直至宋淳祐十一年(1251)初,蒙哥继承汗位后,又不断派军向宋进扰。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攻陷大理。此后,招降吐蕃,控制了西南地区,从西南方面对南宋造成了大包围的形势。
宋宝祐五年(1257)春,蒙哥汗下诏大举侵宋,次年二月,自率西路蒙古军4万号称10万侵蜀,分兵三道。一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趋米仓关(今四川南江北),一趋沔州(今陕西略阳)。蒙哥汗所部一路占城夺地,宋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九年,1259)正月,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宋合州徙治于此,山三面临江,依山筑城,守御甚固),宋知州王坚杀蒙招降使者,坚决抵抗。二月,蒙哥汗亲至钓鱼城下督战,王坚抗击,蒙古军连攻五月不克,伤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伤死于钓鱼山下①,蒙古军解围。
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东路军南侵,当年八月才渡淮,入大胜关(今湖北大悟东北),月末进至长江北岸。九月初一日,蒙古西路军所遣使者从合州钓鱼山下到达忽必烈军营,报告蒙哥汗死讯,请忽必烈北归以继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决定北归前加紧攻宋以取得重大战果。随后自阳逻堡(今新洲西南)渡江,三道并进,三次击败阻击的宋军后到达南岸,进围鄂州(今武汉),宋军坚守抗击,蒙古军始终未能攻下。
十一月,蒙古军兀良合台部已由云南入广西,破湖南,攻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也遇到宋军的顽强抵抗。
这时蒙古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于同月下旬驰至忽必烈军中,请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夺汗位。忽必烈随即回驻长江南岸青山矶(今武汉东北),准备渡江北返,却扬言进军南宋首都临安。
时在鄂州督战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愿意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土地。蒙古军出发在即,忽必烈命使臣前往鄂州谈判,并嘱蒙古使见蒙古军旗动即返回随军北归,蒙古使在鄂州城头与宋谈判正在进行,见蒙古军旗动立即签订密约后返回。兀良合台也奉命北归,鄂、潭两州相继解围。
贾似道隐匿私订和议,而妄称战胜蒙古军,鄂州解围,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晋爵。
次年(宋景定元年,1260)三月初,忽必烈返抵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蒙古诸大臣劝进,遂即汗位。四月,下即位诏,称帝。并于五月首次建年号中统,遣郝经为国信使来宋告即位,并索取岁币。贾似道怕私自议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东制置使拘留蒙古使郝经等于真州。贾似道既对蒙古、宋双方都进行欺骗,又扣押蒙古使郝经等不遣,也不作防守准备。宋沿边诸将又纷纷无故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罢职或下狱死。宋骁将潼川安抚使刘整,以需要边费为蜀帅俞兴所阻,心益疑惧,遂于次年六月降蒙。七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经为背约,下诏侵宋,但忙于镇压内部叛乱,侵宋战事无大进展。
①关于蒙哥汗死的原因,记载不一:《元史》卷3《宪宗纪》记载六月“帝不豫,七月癸亥,帝崩于钓鱼山”。《重庆记》(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75注引)说他“中飞石而死”。《马可波罗游记》(张星烺译本)第106页作中箭伤而死。《宋史纪事本末》卷102以及邵远平《元史类编·王得臣传》也说“中流矢”。拉施特《史集》(转引自冯译《多桑蒙古史》下册第274页下注①)则说蒙哥嗜酒,时军中痢疫流行,因染疾死。
第十一章南宋的灭亡 第一节蒙古侵宋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