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
如上所述,中医学在隋唐时期已居于世界先进之列。但是,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医药学仍较落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经济交通的发展,中原与边远地区在医药学方面的交流也进一步繁荣。例如,与西藏地区,随着汉藏关系的改善和文成公主、金成公主之结亲,中医学大量传入西藏,并有多种中医典籍先后被译为藏文。松赞干布等还命令藏医、中医、印度医、阿拉伯医等编撰藏医学著作,其中影响最大者是宇陀·元丹贡布等编撰的《四部医典》,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是书内容丰富,是藏医、汉医和印度医学等在西藏综合发展的一次总结。是书被全译或节译为蒙汉文外,还有俄、英等文字,影响广泛,为世界藏学家较关注的一部藏医古典著作。在四川、云南、贵州的一些地区,也由于与内地的交流,使原来“只知卜巫,不晓医药”和“杖头挂食,遥以哺之”的落后习俗得到了改变。在北部和西北部,这种医药交流随着丝绸之路也繁盛起来。中医学和中医相继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得到发展,这些地区的医疗经验和药物也更多地传到内地,并为内地医家撰著所采用,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医药学的宝库。
隋唐时期国际医药交流更为广泛。隋唐以前,中国与国外的医药交流,特别是中医对国外的影响主要在日本、朝鲜,从隋唐时代起则与印度、阿拉伯等有了更广泛的往来。在繁荣的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医学仍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此期日本大量引进中国医学。他们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医药学,大量输入中国医药书籍,甚至将中国兴办的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几乎原样搬到日本,并以《大宝律令》的形式形成制度。在此时期朝鲜医学也经历了与日本大致相似的情况,即朝鲜化的中国医学在朝鲜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佛教从印度大量传入我国以及广泛传布,印度医学也不断传入,并在隋唐医学的发展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汉译的印度医学著作,仅《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艺文志》等所收录者就有十余种之多。与此同时,在隋唐医学家的著作中,也有不少引用了印度医学的理论和方药等,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中医学同时也传播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印度等所谓的“神州上药”即指中药而言。
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在隋唐时期也有着较广泛的交流。一方面是阿拉伯国家所产的许多药物和香料药物大量运进中国,并为中国医药学家所接受和发展运用。另一方面是中国先进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医疗经验被传播到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有脉学、中药学等,也为阿拉伯医学家的著作所引用。据统计,此期与中国有医药交往的国家和地区约有二十多个,这对促进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第七节 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