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加强守备,发展生产,重振河西
唐宣宗时,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以外,已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因此“张议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来归,而宣(宗)、懿(宗)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⑤。张议潮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掌握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自然由他承担了。他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还发展生产,以稳定河西局势。
张议潮领导河西军民,多次击退了吐蕃军的进攻。居住在河陇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东面的党项、北面的回鹘、西南的吐浑残部等,都曾臣服于吐蕃。另外,吐蕃的奴部嗢末,自“尚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部落,散在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之间,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①。他们纠结在一起,常常大肆劫掠,但均遭到张议潮的沉重打击。有一次,哨探得知吐浑欲来劫掠沙州,于是星夜报知张议潮说:“吐浑王集诸川蕃人欲来侵凌抄掠,其吐蕃至今尚未齐集。”张议潮得知此事后,随即调兵遣将,主动出击。当他率军进至西同附近,遇到了吐浑军。吐浑军不敢交战,狼狈逃归。张议潮挥师追击一千多里,一直深入到吐浑境内,活捉其宰相三人,当场斩首示众。这一战大获全胜,俘虏三百多人,收夺驼马牛羊二千头(匹),然后唱《大阵乐》,凯旋而归。②在沙州北约一千里远的伊州城西,有纳职县(今新疆哈密西北),这里聚集着回鹘及吐蕃残部,频频劫掠伊州,俘虏人民,抢夺牲畜,闹得民无宁日。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大中十年(856)六月,张议潮又亲率甲兵,进击纳职的回鹘部族。兵行不过旬日,进至纳职附近。回鹘一时无备,措手不及,张议潮指挥大军四面围攻,奋勇冲杀,“不过五十里之间,煞(杀)戮横尸遍野”,回鹘大败,“各自苍黄抛弃鞍马,走投入纳职城,把劳(牢)而守”。这次战役,张议潮大胜,收夺驼马之类一万头(匹),凯旋而归。③张议潮打败回鹘以后,仍然“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以备凶顽,不曾暂暇”①。由于他加强战备,积极防御,兼之富有军事才干,足智多谋,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人们给予高度评价:“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駃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②在武力保卫河西的同时,张议潮还积极治理,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有的务农,有的放牧,还有的经商。张议潮着手恢复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当时沙州修建了许多沟渠,每一沟渠还没有“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③由于水利灌溉的兴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当时人们赞颂说:三光昨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
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脂。
□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渠。
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④张议潮还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河西创复,犹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嗢末,雷威慑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⑤使河西地区的风貌有了较大的变化。他能团结各族人民,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大中四年(850),张议潮收复伊州,“因沙州册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①,使他们和睦地杂居在一起。这对于稳定河西地区的政治局势,发展生产,无疑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咸通七年(866)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②。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③。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④。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
张议潮收复瓜、沙十一州和凉州后,从长安经萧关通往西北的道路已完全打通,“路阻萧关雁信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咸通七年七月,张议潮曾向朝廷进甘峻山青骹鹰四联、延庆节马二匹,另有奴婢等。⑤经过张议潮的惨淡经营,河西地区的局势已稳定,生产得到了发展。咸通八年(867)二月,张议潮入觐长安,朝廷任命他为右神武统军,赐给田地,并于宣阳坊赐第一区⑥。还晋升为司徒⑦。
张议潮入朝后,尚遥领河西节度,而以其侄张淮深知留后。咸通十三年(872)八月,张议潮卒于京师,赠官太保。
⑤《新唐书》卷四○《地理志》。
①《资治通鉴》卷二五○,懿宗咸通三年。
②《张议潮变文》。孙楷第认为变文可弥补正史不足,参《敦煌变文论文录》下。
①《张议潮变文》。
②《张氏勋德记》,巴黎藏石室本p2762号。
③齐陈骏:《略述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及张议潮领导的沙州人民大起义》,《甘肃师大学报》1979年第四期。
④《张议潮变文》附录一。
⑤《张氏勋德记》。
①敦煌出土光启元年写沙州、伊州地志残卷。
②④《资治通鉴》卷二五○,懿宗咸通七年。
③《旧唐书》卷十九《懿宗纪》;《唐会要》卷九七。
⑤《旧唐书》卷十九《懿宗纪》;《唐方镇年表》卷五。
⑥《唐方镇年表》卷五注引《长安志》,但记于咸通七年。
⑦孙楷第据变文中“自从司徒归阙后”说,认为他已为司徒,见《张淮深变文跋》。
第二节 加强守备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