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从平王到初登大宝
唐中宗复位,皇族子孙也得以“量叙官爵”。李隆基擢任卫尉少卿。不久兼任潞州别驾,主管一州军事。潞州治所上党(今山西长治),地连太行山脉。在兼任潞州别驾期间,有机会接触社会。他有一首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野老茅为屋,樵人薛作裳。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①反映了他有敦化风俗,劝课农桑,发展生产的意向。
唐中宗软弱无能,只知享乐游玩。韦皇后乘机掌握大权,重用武三思。专掌制诰的上官昭容与之相呼应。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恃宠骄恣,野心勃勃,欲做皇太女。她们和外廷宰臣宗楚客、纪处纳、韦巨源等朋比为奸,排除异己,与武三思相勾结,形成了一个“韦武”集团。这个集团先是夺取了张柬之等“五王”的实权,继而又以各种借口把他们贬到地方并加以杀害。景龙元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矫诏发羽林军欲诛灭韦武集团,未能成功。事后,他们声称相王等也参与了此事,欲将他置之死地,赖大臣极力辩护而得以保全。
对于韦武集团篡夺皇位的阴谋,李隆基早已察觉。景龙三年(709)十一月,他回京城参加郊祀,感到皇室又面临着一场政治危机,决定留在京城,准备应变。他暗结万骑果毅葛思顺等人,以争取羽林军,成为决胜的力量。景云元年(710)六月,当韦皇后一伙毒死中宗时,他果断发动了宫廷政变,把韦武集团一网打尽。事后,恢复了睿宗的帝位,李隆基因安定社稷之功被封“平王”。
诛灭韦武集团,拥戴父王复位,平王在朝廷中骤然提高了政治地位,在他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股较强的政治势力。因此,在确立皇太子时,身为嫡长的宋王成器一再声称“时平则嫡长,困难则归有功”,哭着恳让与平王李隆基。宰相刘幽求更是直言不讳:“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①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平王就做了皇太子。
平王被册封为皇太子后,很快形成了一个辅弼班子: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兼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兼太子右庶子,侍中韦安石为太子少保,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苏瓌为太子少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说兼任太子侍读。皇太子政治势力的增长引起了姑母太平公主的不安。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沉敏多谋略”,有政治野心,他曾参与推倒韦武集团的宫廷政变,为恢复睿宗帝位出过力,因此睿宗对她有言必从。每逢宰相议事,睿宗必先问:“与太平议否?”然后才问:“与三郎(李隆基)议否?”起初,太平公主以为李隆基年少,不放在眼里。立为皇太子后,又见他手下有一批得力的人,成为她干预朝政的障碍。她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太子非长,不当主”,借以挑拨离间太子兄弟关系;另一方面又亲自出马拉拢朝臣,排除异己。景云二年(711)正月,她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二月间,他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更加感到局势严峻,遂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延和元年(712)七月,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正式下制传位李隆基,改元“先天”。但在太平公主的劝说下,退为太上皇的睿宗仍“自总大政”②。
太平公主的阴谋活动仍在加紧进行。她利用玄宗虽即帝位却未能全面掌握国政之机,逐步排斥异己,尽力安插亲信。开元元年(713)六月,在朝廷中她占了优势:“太平公主依太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①太平公主公然提出要废掉玄宗,因遭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又密谋定于七月四日发动政变。
玄宗获悉后,决定先发制人,七月三日率羽林军袭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闻讯仓皇逃入南山,后被赐死。太上皇睿宗遂退居百福殿,“高居无为”。至此,朝廷军国大政才真正转移到玄宗手里。
①《全唐诗》卷三。
①《资治通鉴》卷二○九,睿宗景云元年。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玄宗先天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一○,玄宗开元元年。
第二节 从平王到初登大宝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