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南京听说张辉瓒被红军枪毙的消息,心情沉重,执笔写了8个字:“呜呼石候(张的别号),魂兮归来!”
鲁涤平知张辉瓒兵败,即电令进攻的各部队靠拢,免再被红军各个击破。谭道源部按指定路线进据源头,由于红军坚壁清野,一个向导也找不到。谭道源骑在马上发出感慨:
“到了赤区作战真是漆黑一团,如同在敌国一样。”
朱德、毛泽东将红军调过头来,打谭道源师。
谭道源在源头停顿未动,后奉命于12月31日由源头移动,行抵牛头湾。后卫团被红军追及,打了两个小时,被红军歼灭殆尽。红军发扬连续作战的英勇作风,星夜兼程,乘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追上谭道源师,双方激战,谭师为气馁疲劳之师,慌慌忙忙应战,师部完全处于红军火力之下,指挥系统陷于混乱,打了几个小时,谭师全线崩溃,官兵四野乱窜,如鸟兽散。谭道源打仗经验丰富,临危督阵,枪杀退兵多人,无奈兵败如山倒,只有单骑落荒逃遁。
谭逃后发电给蒋介石:“职师江晨在东韶遇朱、毛、彭、黄号称8军之众,孤军重围,作殊死战,自辰至酉,死伤之众,战斗之烈,从来未有。职随从官员或死或伤,势穷力竭,几难幸免。”
蒋介石复电:“微电悉,贵师此次失利,殊甚惋惜,尚善兄等均能脱险归来,从此加以整理补充,惩于前而毖其后,则东韶之失,未始非吾人之砺石也。”
蒋介石为挽败局,电令前线各部,迅速向龙岗攻击,急进求战,不允后退。指示鲁涤平说:“已令蒋、朱各路如常向龙岗急进围剿朱德、毛泽东,前方情形,中正不能遥控,应由兄独断专行负责挽救,不得推诿,以一挫自馁也。”
鲁涤平见大势已去,以电告蒋说“龙冈一役,18师片甲不还”,请求撤军。
蒋介石勃然大怒,电呵斥:“18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惶失措,何胆小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吉安为赣中重镇,望严督固守,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鲁涤平只好移驻吉安,收拾残局。不久,蒋介石将鲁涤平调到浙江,派何应钦接替鲁涤平。
红军在5天内打了两个大胜仗,彻底粉碎了蒋军的第一次大“围剿”。但是,毛泽东预料到蒋介石决不会甘心失败,还会调动更多的军队进行第二次“围剿”,于是便赋诗一首: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1年2月,蒋介石令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部署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大“围剿”。投入的部队有朱绍良第六路军的5个师、鲁涤平的第九路军的2个师、蒋光鼐第十九路军的3个师、王金钰第五路军的5个师、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的2个师,以及4个直属师、3个直属旅和3个队的空军,兵力达20万人。
蒋介石分别找新入战的王金钰、孙连仲谈话。他对王金钰说:
“这次打得好,让你做江西省主席。”
蒋又对孙连仲说:
“这次打得好,让你做江西省主席。”
蒋介石制定奖惩条例,规定进攻部队,成绩卓著者,分别提高番号,发给奖金,记功和传令嘉奖;凡服从命令奋勇战斗,招致损失者,兵员武器优先补充;凡进攻不力,徘徊观望,贻误戎机者,予以惩罚,取消番号,撤职查办,或降级记过。
蒋军西起赣江、东至福建之建宁,联营700里,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和“分兵合击”之战术。
4月1日,何应钦命令各部队按计划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犯。
毛泽东分析了敌情,提出“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势力比较弱的王金钰第五路军,然后各个击败敌人,横扫敌军700里”的战略。但有人提出把红军主力分散转移,到根据地外围去打游击战的所谓“分兵退敌”的战术。经过激烈争论,前委通过了毛泽东的决策。
王金钰第五路军分3路推进,以右路纵队公秉藩师为主,中路和左路配合,小心向前,走一步,看一步,深沟高垒,步步为营,到达东固,部队将士叫苦连天,又胆战心惊,对红军谈虎色变。
公秉藩汇报说:“入匪区1月有半,匪军坚壁清野,所过之处看不见人民,房屋一空如洗,没有粮食,没有锅碗瓢勺,没有坛坛罐罐,匪共游击部队到处鸣枪示威,隐藏在地形复杂的要害地方,伺机袭击队头,截击队尾,捕捉掉队士兵,每进一步,唯有小心。”
朱德、毛泽东决定先攻打王金钰部。红军须穿过蔡廷锴和郭华宗两敌部队之间50里的空地。整个战役红军要长途跋涉数百里山路,行军神速,隐蔽严密,十分艰难,但红军在这些区域内已建了红色政权,发动了数十万群众,组织了赤卫队,这是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
红军主力由龙冈开至东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到东固与富田之间山上察看了地形,决定1军团3、4两个军在东固西北的九寸岭和观音岩一带布置阻击和伏击阵地;3军团绕到敌右侧,在一边背水一边背敌的阵地上投入战斗。
毛泽东问彭德怀:“把3军团布在那里有无危险?”
彭回道:“无危险,敌人意料不到我军会敢侧敌侧水进攻。”
5月16日,红一军团歼灭了王金钰的中路军47师。进到东固的公秉藩师立足未稳,突然枪声大作,红三军团如从天而降,红旗遍地,呐喊震天。公秉藩师大乱,急急呼救,红军逼近师部,公秉藩欲突围,见红军人众,突围不得,便命卫兵将捉来的向导剥下衣服,化装奔逃。
战斗打了不到3个小时,红三军团伏击了公秉藩28师。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电令:“向公秉藩师先发收容费5万元,补充步枪2000枝,着公秉藩速来南京面谈战况。”又电令王金钰等说:“今蒋蔡各部已由岗城向东固驰援猛攻。则郝郭两师应即向东固猛进,不可延留直下,使蒋、蔡孤立难支也。希即急进勿延,盼复。”
蒋又电令蒋光鼐:“公师唐师之一部虽失利,但43、48两师尚未加入,故又严令郝郭向东固前进反攻,兄等应急进,切勿因公师而稍受影响,免中赤匪之狡计。此次我军围剿之实力雄厚,即使一部失利,被匪冲破一点,是正可使我主力各部袭击匪军之侧背,以为一鼓剿灭之机。万望兄等合力进击,有进无退,非有死中求生之决心,则党国与官兵皆将不能幸免也。务希奋进勿延,盼复。”
然而,红军乘胜扩大战果。19日,向43、47师猛攻,将两师打得溃不成军,歼灭过半,两师死战,崩溃逃窜。
红军自西向东横扫,进攻东韶之敌,势如破竹。东韶之敌是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孙是蒋介石收编的冯玉祥部队。起初,孙接到攻打红军的命令时,进退两难,他既怕被蒋介石以调往江西为名,中途解决,又怕到江西后被歧视而战败,落个战败法办的不好下场。若不去“剿共”,又无路可走,只好硬着头皮带部队来到江西。不料部队到了浦口,受到蒋介石和高级文武官员的热烈欢迎。孙受宠若惊。蒋不仅让他担任江西省清乡督办,还许诺让他战后当江西省主席。孙感知遇之恩,鼓舞斗志,挥师前进。孙部由宜黄、乐安向南推进,觉得十分得意,对部下说:“再前进,红军不就完了吗?”
孙部遭受红军截击,孙部依靠修筑在高山上的坚固工事,进行顽固抵抗。
朱德、毛泽东在离前沿阵地只有2里路程的指挥所里,命令红四军第12师从右翼迂回包抄,配合红三军的正面攻击。
孙连仲部抵挡不住,急急败退,损失甚巨,心怀恐惧。
孙连仲退回宜黄,收拾残部,召开会议,商讨如何谎报军情。电告何应钦和蒋介石:“我部奉命后,正准备向广昌增援,忽接红军向招携急进的报告,考虑结果,为不让红军近南昌,顾全大局,乃擅撤宜黄,撤退途中,失27师之一旅,此系职指挥无方,请予处分。”
何应钦驰电嘉勉,说孙连仲处置,顾全大局,是为上策,答应将所有损失,立即补充,蒋介石依样表彰,并慰勉有加,补步枪1000枝,重机关枪20挺。
处在广昌的朱绍良看到第五路、第二十六路军已被红军击破,心怀畏怯,为避被全歼的下场,下令撤退,将主力撤回南丰,仅留1个师守广昌。5月27日,红军挥师进攻广昌城,守敌大溃,死伤过半,狼狈而逃,师长胡祖玉被打死。
红军马不停蹄,由广昌东进,攻打建宁,将由福建入江西的1个师打得只剩下五六百人的残兵败将。
红军15天横扫700里,连胜5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枝2万多,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的“以弱胜强,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思想取得了胜利,他赋诗一首: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二次“围剿”失败,蒋介石暴跳如雷:“阎桂冯70万大军我都灭得了,不信灭不了朱德、毛泽东区区3万之众!”
他立即着手部署第三次“进剿”。
蒋介石6月13日发表了《出发剿匪告全国将士书》,并亲任进剿总司令,调遣嫡系部队入赣。
6月20日,蒋介石亲赴南昌,主持策划“进剿”事宜,任何应钦为前敌总指挥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调集143个团,总兵力30万人,分左、中、右3路并头插进。他召集各将领,分析形势,胸有成竹地说:
“此次作战:第一,不在阵前集中,应预定目标,纵长配备,相连续进,出匪不意,使其不能详悉我之部队与兵力;第二,主力部队专任进攻,尽其全力随地集中,不使分留后方,而另派后续部队以防剿各区,如此占领宁都、广昌后,对粤或援闽皆不误时机;第三,先将其老巢击破,确实占领,再将其赣南各县城占领,然后再定第二部计划。总的方针是: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先求击破红军主力,捣毁红军根据地,然后再逐渐清剿。”
7月1日,蒋介石下令进攻。
毛泽东决定采取“透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红军主力绕道千里,到赣南兴国集中。让敌人深入赣南革命根据地,使其置于无用武之地,尔后红军回师北上,打其虚弱,利用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创造不利于敌人的条件,待机痛击蒋军。
7月红军冒酷暑炎热,从建宁出发,经归化、清流、宁化、石城,瑞金、绕过整个中央苏区的南部。
蒋介石得悉红军运动,判断其向广昌、宁都、石城地区移动,便指令大军扑向该地区,结果扑了个空。蒋大惊,四顾天地,又判断红军主力在宁都西北地区,就指令大军狼奔豕突地扑去,结果又扑空,这真是“累死陈诚,拖死赴观涛”(此二人是左翼集团军第一、二路挺进军总指挥)。第三次判断红军主力在兴国及其以北地区,此处,正有赣水之碍,正好合围,蒋军合围,又扑了个空。
蒋介石发觉红军迂回其侧后的计划时,即改用中间突破之法,令左翼向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进。蒋介石给参加“围剿”的部队电报频繁。他传电朱绍良、孙连仲、陈诚说:“中正刻抵临川,前来巡视,此次我军左翼兵力数倍于赤匪,对于侧背之掩护兵力尤为雄厚,故我前方各路之进击部队,尽可能专心挺进,决无后顾之忧,且挺进部队以寻求匪军主力为目的,故进度愈速愈为得机。但行军间之前卫部队如一遇匪军,即应停止,一面详察敌情之虚实,一面选择据点构筑工事。如遇强匪则暂取守势,列阵抵抗,切勿急攻散斗,免中匪军狡计也。惟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贵在相机应变,此乃特举所见,以期稳健而已,希各官长审慎之。”
蒋介石又发表《剿匪宣言》,谓:“我全国同胞当此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党国百年之奇耻。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必期于最短期间,剿灭赤匪,保全民命;削平叛乱,完成统一。赤匪一日未灭,则中正之责任一日未尽;叛乱一日未平,则中正之职务一日未了。”
红军来到兴国,各路蒋军纷纷逼近,敌47师、54师进驻富田,这两个师都是北方部队,不适应南方山地作战,战斗力较弱。朱德、毛泽东分析了富田敌人的弱点,决定首先击败富田敌军,然后穿入敌军前沿阵地的后方,将深入根据地的敌军孤立在根据地内,红军与根据地人民武装相配合,实行截敌、阻敌、困敌、扰敌、袭敌、诱敌、毒敌,各个击败蒋军。
7月25日,朱德、毛泽东率红军向富田方向出发,避开敌主力的赴观涛第6师和卫立煌第10师,悄悄地从其空隙穿出。尔后又从蒋鼎文第9师、韩德勤第52师和独立旅同蔡廷锴第十九路军之间的空隙,秘密地穿过。
红军在泰和县的沙村,捉住蒋军的两个密探。朱德、毛泽东从密探那里获悉:蒋军的侦察机发现了红军迂回其后的意图,蒋介石即调动陈诚、罗卓英两个主力师,增援富田。红军侦察排获得了同样的情报。
于是,朱德、毛泽东立即命令红军连夜折回,再次穿过敌人之间的40里间隙,改向兴国的莲塘,永丰的良村,宁都的黄陂一线,实行中间突破。
8月6日,红军在莲塘击败了敌47师。红军不顾疲劳,连继作战,8日凌晨又击败了良村的敌54师。
红军来到龙冈附近,敌周浑元第5师连夜在龙冈前后山头上加修工事。朱德、毛泽东命黄公略军佯攻龙冈,令大部红军连续3天急行军,出其不意地袭击驻黄陂的毛炳文第8师。
红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冒雨袭击毛炳文师,歼敌4个团,缴获战利品不计其数,占领了黄陂。
蒋介石立即把南线、西线的主力部队调集黄陂,采取密集大包围姿势,猛力向红军进逼。
朱德、毛泽东决定跳出包围圈,命令罗炳辉向小布、宜黄、乐安方向前进,钳制和吸引了敌主力军;令红军主力连夜从旸斋村出发,与转向的敌人主力背道而驰,在敌人的空隙处穿过。
近3万红军星夜行军,飞越直插云宵的尖脑岭,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兴国境内的枫边、白石、良村一带隐蔽休整,以逸待劳,准备反击。
罗炳辉军根据毛泽东的调虎离山计,吸引敌主力追赶半个多月,敌人最后发现红军主力在良村一带,便调头向良村扑来。红军主力离开驻地,进入兴国、赣县、万安、泰和县交界的大山区继续休整,使敌人在良村一带又扑了空。
敌人转来转去,处处扑空,加之根据地人民群众坚壁清野,使敌人吃不到饭,喝不到净水,赤卫队和游击队又时时扰乱袭击,敌人只好偃旗息鼓,偷偷退却。
当朱德、毛泽东得知驻扎在兴国城内的蒋鼎文第9师和独立旅,以及韩德勤第52师企图逃往吉安,立即命令红军出山。经过1天加半夜的强行军,赶到老营盘、高兴圩一带,埋伏起来等待敌人。
不料,敌军刚走过两个营,一位红军战士枪走了火,被惊慌的敌人即缩回兴国城去。埋伏在老营盘的红三军团,歼灭了蒋鼎文的1个旅。
战斗刚刚结束,得到情报说,敌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的两个师,正往吉安撤退,敌军退到高兴圩时,朱德、毛泽东命事先埋伏在那里的红军主力开火,这一仗歼灭了敌军1个师的兵力。
朱德、毛泽东又率红军转移到泰和、万安、赣县、兴国交界地带休整,并补充弹药。
是时,红军老交通送来了情报:兴国城的蒋军企图改变路线,走崇贤、东固、富田逃往吉安。朱德、毛泽东连夜召集红一方面军总部会议,下令追歼从兴国城逃出之敌。
红军部队跑步前进,在石岭围歼了韩德勤第52师。韩德勤被俘后未被识出,他化装成伙夫逃跑了。这一仗缴获上千匹骡马和很多枪枝弹药。
毛泽东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16字游击运动战原则指挥红军作战,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大胜利。9月16日,红军在兴国龙冈的水头庄召开了庆祝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大会。
第十三章 风烟滚滚
民国春秋
刘凤舞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