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生存着的菌物20~25万种,其中包括约12万种真菌。有一些毋须借助显微镜,用肉眼就能辨识其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称之为蕈菌。蕈菌按其功能,可供食用的是食用蕈菌,简称食用菌;供药用的称药用蕈菌;具有毒性的叫有毒蕈菌;特性不明,尚待辨识的均列入其它蕈菌。这种区分也只是相对的,多数食用蕈菌都可兼作药用,许多药用蕈菌,都可以食用;有的有毒蕈菌,经过特殊烹调处置或许也可以安全食用。总之,这些区分都并不确定,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不同地区的文明和风俗习惯对此也有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蕈菌业发展很快。世界食用蕈菌总产量在1950年代初不足10万吨,70年代中上升到近100万吨,80年代中期超过200万吨,到90年代中已达500万吨。50年来,总产增长了50多倍。在飞速发展的蕈菌业中,我国尤为突出。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的食用蕈菌生产一直在持续迅猛地增长,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品种日益增多,质量有所提高,市场不断发展,出口量逐渐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直接从事食用蕈菌生产的约2千万人,1996年蕈菌产量达350万吨,初级成品产值在120亿元以上,1997年约400万吨,产值超过150亿元。全国食用蕈菌总产值仅次于种植业中的粮、棉、油、果、菜,超过了茶叶和蚕桑。食用蕈菌业已成为某些地区,尤其是原来经济较贫困的山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使部分山民摆脱了贫困,达到小康,有些甚至正在迈向富裕。据1997年统计,蕈菌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县有2个,超过2亿元的9个,超过1亿元的12个,超过1000万元的有13个。又如浙江省,食用蕈菌产值的比重仅次于粮、菜、果,居种植业中的第4位;其庆元县食用蕈菌产值接近农业产值的一半,该县1995年仅香菇产值就超过8亿元;福建古田2/3的农户参加食用蕈菌生产,7000多户由于生产食用蕈菌而脱贫,1000多户年产值在万元以上;广东番愚、惠东建立现代化菇厂,每天向香港供应鲜金针菇2~3吨。
我国土地辽阔,生境复杂,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已报导的野生食用蕈菌约860种,其中已知可以人工栽培的目前还不到10%。实际大规模栽培的只有白蘑菇、香菇、平菇、草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猴头菌……等10多种,只占已知蕈菌的2%~3%。至少还有近20种是可以栽培且具有市场潜力的美味蕈菌。
这个小册子所介绍的8个菇种中,仅介绍了栽培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香菇及金针菇,又着重介绍了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适于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和资源条件,栽培技术相对容易掌握的食药兼用的6种蕈菌。希望此书有益于广大农民通过学习和实践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培育出新蕈菌,开发出新的蕈菌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都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文中引用了黄年来、赵国强等许多专家的经验、数据和观点,在此深表谢意。香菇与金针菇的照片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文良研究员提供,一并致谢。
作者1999年3月
后记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科教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