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明天》:刘慈欣携全新之作再启程

“大刘要写新作了!”2018年初,这个消息就在科幻圈不胫而走。在《三体》之后沉寂多年的刘慈欣,终于再度启程,为科幻小说集《十二个明天》创作了全新短篇《黄金原野》,故事描绘了一段发生在2043年的星际之旅。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这篇作品是刘慈欣在写作风格上的一次突破。在写作结构上,更加偏重故事的整体连贯性,以及人物情感的刻画,而非用技术设定推动情节转折。较之以往的爽快利落,这一次更加细腻而富有韵味。读者将再一次从苍茫宇宙之中,回味人类整体的命运。

一个孩子低声问:“她会飞到那些星星中间吗?”

“亲爱的,她已经在行星中间了”

“那里很远吧?”

“会越来越近的。”

麦克和周围的人们安静地等待着黎明,等待着重新开始的、更加广阔的生活。

——《黄金原野》 刘慈欣

《十二个明天》:刘慈欣携全新之作再启程

黄金原野

《十二个明天》当中,其他作者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这本书中汇聚了13位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得主,更有5位是雨果、星云“双料”得主。中外高手齐聚一堂,自然免不了“一较高下”的意味。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将是今年科幻阅读的一场盛宴。一本十七万字的小说集,汇聚了十二种不同写作风格。从“新浪潮”到“新太空歌剧”,再到“生物朋克”和美式绘本小说。无论你是大刘的粉丝,还是最挑剔的“硬核”科幻迷,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满足。

“硬科幻”能否将科幻文学带回黄金时代?

这本书最初诞生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专栏“十二个明天”。每一期都会邀请科幻作家,围绕当今新兴技术进行创作。本书的编辑韦德·劳什是一位浸润科技界30余年的资深科技记者。他强调,这本书首先是一本 “硬”科幻小说。对科幻写作有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个“硬”不是“生硬”,而是对书中科幻因素有着详尽而科学的描述。但劳什的要求则更进一步,小说的设定要严格基于当下已有的科学技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么让当下与过往的时代变得不同,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此变化中我们会受到何种影响。”

韦德·劳什执着于“硬”科技,因为他深谙其中的文字魅力。《十二个明天》将“硬科幻”的魅力展现到极致。书中有诸多你所熟知的技术和场景,然而就是这种熟悉,让故事中曲折离奇的风景更加让你惊奇。

韦德·劳什当然还有自己的野心。如果说,艾萨克· 阿西莫夫、罗伯特· 海因莱因和亚瑟· 克拉克代表着科幻的“黄金时代”,那么他的目标就是,重塑这艘硬科幻飞船最好的部分(严格而可靠的科学设定),而又不会把最坏的部分带回来(比如典型的以美国为中心和性格木讷的男主角)。这部作品是否能与科幻的“黄金时代”相比肩?读者可以拭目以待。


《十二个明天》:刘慈欣携全新之作再启程

机器生物

在中文版中特别邀请台湾新锐画师,为本书绘制10幅插画,表现故事中复杂而迷人的世界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陈楸帆领衔翻译

《十二个明天》中文版的出版时间,与英文版仅仅间隔三个月。为了将这本书更快更好的呈现给国内热切期盼的读者,译者团队也付出了巨大努力。本书的翻译由国内著名科幻小说家陈楸帆领衔,《科幻世界·译文版》的资深翻译刘壮也加入其中。一本科幻小说中,免不了会出现很多“生造词”。陈楸帆在译后记中不禁吐槽:“如何翻得信达雅又符合科幻语境,头发都要掉一半”。将而作为一本“硬科幻”小说集,书中的术语更是天文生物心理计算机无所不包。译者刘壮经常会为了一个词兴师动众。比如为了确认在小说《事件中心》中对于心脏移植技术的细节是否翻译到位,他特地去咨询了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陈楸帆在回想这次翻译经历时这样说道:“我想了又想,打开又合上,我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以最接近完美的方式被更多中文读者所欣赏、理解、共鸣、感动。”

大咖齐聚,解读小说背后的硬科技

《十二个明天》的精彩,没有随着故事一起结束。和英文版相比,这次湛庐在中文版中更是邀请到11位跨界大咖,为读者解读故事与其中的技术,其中还有一位“神秘嘉宾”。刘慈欣亲笔为“搭档”刘宇昆的小说做解读,并在其中谈起自己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理解。 “中国大数据第一人”周涛则是在意犹未尽中,创作了另一篇科幻小说作为回应。人工智能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应一本科幻小说?人工智能萌妹子微软小冰为其中两篇小说赋上两首新诗。《十二个明天》将让你体验一本畅快淋漓的科幻小说的同时,真正去思考技术与我们的未来。

《十二个明天》:刘慈欣携全新之作再启程

不一样的海

惆怅着的人们应该忘了

曾经生命的图画

我在这虚空的梦里

寻找着另外一些生命

绯丽的不一定是温柔

人们的美丽

垂着水晶霜的月光

幻灭在我的世界里

——小冰《机器生物》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