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

[德]克里斯托弗·诺恩著,陈晓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帝国英雄?德意志魔鬼?作者诺恩从普鲁士、德国以及欧洲三个维度解读俾斯麦,依托俾斯麦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表态而非各类回忆录,把这个“帝国缔造者”嵌入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还原了日常生活化的“铁血宰相”。

《达·芬奇传》

[法]塞尔日·布朗利著,林珍妮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刻画了达·芬奇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与暗淡,描写了达·芬奇的内心情感世界及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达·芬奇是如此天才而又神秘的艺术家,他留下的最难解的密码,正是他本人。

《大屠杀:历史与记忆》

[英]杰里米·M.布莱克著,荀峥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在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二战”大屠杀从反犹主义思想根源到“最终解决”的发展过程。

《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

[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著,谢思远、刘娜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知识和理解,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

《二战中的巴黎:纳粹铁蹄下的欲望、背叛与死亡》

[美]提拉·马奇奥著,杨献军译,斯坦威图书|台海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二战时期巴黎被德国纳粹攻占前后的历史。各国势力齐聚巴黎,作家、明星、艺术家、间谍、纳粹军官、反抗军等纷纷涌入,似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展开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关于背叛与阴谋、抵抗与合作、欲望与死亡的故事。

《反对选举》

[比利时]达维德·范雷布鲁克著,甘欢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代议制民主已身陷困境,这一点越来越显而易见。如今,西方国家的投票率越来越低,政党成员越来越少,政客们越来越倾向于根据选举日期来调整策略,结果就是,西方社会患上了达维德·范雷布鲁克所称的“民主疲劳综合征”。该如何医治这一疾病呢?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分析和答案。

《庚子救援研究》

冯志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史所罕见,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

《广岛倒计时》

[英]史蒂芬·沃克著,朱鸿飞译,中资海派|新世界出版社

在这本《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

《记忆小屋》

[美]托尼·朱特著,何静芝译,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托尼·朱特罹患“渐冻人症”后口述的回忆录,也是朱特仅有的谈论自己的作品。在一个个无法动弹的寂静黑夜里,朱特以空间为线索搜索、整理了过往的记忆,筑成了一栋“记忆小屋”。他坦言,病中的写作基本上来自对记忆小屋的夜访。他有时关注小事,描写祖母的犹太料理、伦敦的绿线巴士、瑞士的小火车。有时放眼大千,论及西欧战后一代闹剧式的运动,时代的思想禁锢,以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参与。这些文字在动人与锐利、私人性与公共性、具体发生的历史与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之间穿梭,追索的既是一个历史学家的人生历程,也是20世纪的复杂历史。

《教宗与墨索里尼:庇护十一世与法西斯崛起秘史》

[美]大卫·I.科泽著,陶泽慧译,上海三联书店

1922年,庇护十一世被推选为教宗,几个月后,墨索里尼就任意大利总理。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掩盖在罗马教廷从战前即英勇地反抗法西斯党的假象下,而庇护十一世及其继任者也长期被塑造成与墨索里尼为敌的英雄。大卫·I.科泽利用梵蒂冈2006年开放的秘密资料,历时七年,呈现了两人的共谋故事,彻底颠覆了这一既定观点。

《空王冠:玫瑰战争与都铎王朝的崛起》

[英]丹·琼斯著,陆大鹏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空王冠》一书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王朝所取代的历史。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商隐的诗语言华丽,意象美好,韵律铿锵,无数人爱他的诗,又有无数人说他是个谜。叶嘉莹教授从自己的读诗感受出发,结合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和自己从十几岁至九十几岁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李商隐诗的体悟,讲述了李商隐诗歌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和无处不在的浓郁悲哀。

《明治天皇:1852—1912》

[美]唐纳德·基恩著,曾小楚、伍秋玉译,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学者唐纳德·基恩试图在历史和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绘制出一幅明治天皇的丰满肖像,以及日本崛起的历史长卷。

《你好,这是地球吗?》

[英]蒂姆·皮克著,孙正凡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从太空拍摄地球的科普摄影集,分为5个部分,结合时间线,分享日夜美景、江河海洋、高山沙漠、城市风光等太空原摄大图。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美]埃里克·R.沃尔夫著,贾士蘅译,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始终以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与重组为核心贯穿全球人类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至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主宰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这一系列巨变时所经历的不同变化。

《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

孙隆基著,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作者考察美国文化中两性关系深层结构的著作,以美国20世纪大众文化中反复出现、不断蔓延的“杀母”意象为中心,剖析了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又进一步探寻其形成过程,分析了尼采、弗洛伊德等人对美国大众心理的影响,将之归因于“伟大的美利坚制度”——异性恋罗曼史,即两性的性爱。

《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胡阿祥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民族、政治、语言、文字、心理、名称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探讨了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域外称谓的形成过程、来源取义、使用情况与复杂影响。

《希腊奇迹的观念基础:荷马史诗与西方认知史的开源研究》

陈中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浸淫希腊古典学问三十年、两度翻译荷马史诗的陈中梅先生,深入现代文明的西方源头,探索希腊奇迹的成因。“希腊奇迹”的产生有着厚实的观念基础,希腊人先于其他古老民族抢占第一个科学制高点,其实是在认识论领域,而不是像许多中外学者习惯于认定的那样在自然哲学领域。

《新城市前沿:士绅化与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

[英]尼尔·史密斯著,李晔国译,译林出版社

新中产的出现如何改变城市结构?少数族裔、劳工、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在城市中如何争取生存空间?本书从阶级分析的视角解读了西方主要城市在20世纪的转型努力,记录了士绅化所造成的新城市前沿的冲突,探讨了城市政策、投资模式、驱逐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中国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参照。

《英美文明与其不满者: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身份》

[美]彼得·J.卡赞斯坦主编,魏玲、刘伟华、王振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人们通常所指的西方文明中,英美文明显然是清晰可辨的一部分。本书提出,西方文明具有多重传统,在美国、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几个地方广泛存在。英美文明在20世纪初之前由英帝国领导,自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成为引领者,并在欧洲的西方与美国的西方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像其他文明一样,英美文明具有传统多重性和内部多元性的特征,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王明珂著,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著名人类学家王明珂历时十余年田野调查写就的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探究汉代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的环境和动物生态、经济、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及其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宇宙简史》

[西]曼努埃尔·托阿里亚著,孟凡济、吴见青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很久以前,人类就开始思考宇宙万物的起源。正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人类才得以重构有关宇宙的历史,还原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至今的演化过程。本书介绍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历史,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对宇宙认识的演进。

《中国烟草史》

[美]班凯乐著,皇甫秋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美洲的烟草从16世纪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商业种植以来的传播历程。从水烟、烟枪、鼻烟、手卷烟到现代机制卷烟工业,是一段大众消费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作者利用广泛的材料,如方志、农书、笔记、医案、游记、诗歌、晚清以来的报纸、民国小说、香烟广告等等,生动地讲述了烟草文化在中国的形成,以及中国如何融入世界市场。本书荣获美国历史学会2011年度费正清东亚研究奖。

《自然史》

[古罗马]普林尼著,李铁匠译,上海三联书店

如果我们按照古希腊语“史”字的本意,把希罗多德的《历史》理解为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故事,那么《自然史》就是当时罗马知识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记载。普林尼的《自然史》卷帙浩繁,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起源。本书自问世就备受重视,至20世纪初西方已有222种译本。此次出版的是该书第一个中文译本。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