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字描绘每个人眼中的上海文化,诠释上海精神?8月15日,上海书展期间,第13期壹字读书会暨《壹字读城——我们眼中的上海》(以下简称《壹字读城》)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新书首发式。
在过去的一年中,各行各业的诸多嘉宾受邀作客了壹字读书会,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取一字来解读上海,为读者们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化分享会。为了让更多的读者阅读上海、了解上海,在今年4月22日的壹字读书会第九期时,壹字读书会官方发布了《壹字读城》大赛征集令,经过四个月的征集、编选工作,8月15日在上海书展的现场,《壹字读城》终于正式发布。
《壹字读城——我们眼中的上海》一书由10位资深作家和40位市民读者共同完成,每人一个字,描绘着他们眼中、心中的上海,或者从一个侧面去反映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或者从一个视角去展示不断更新变化的城市风貌,在这个过程中50个人50个字刻画了一个内涵丰富、姿态万千的申城。
活动现场,《壹字读城》中“名家读城”栏目的三位作者代表董鸣亭、btr和指间沙作为壹字读书会第13期的代表,向在座的读者分享了他们眼中的上海。
读书会现场。图片由壹字读书会提供
书中第一页第一篇就是btr的“魔”。作家btr是生活在上海的作家和艺术评论人,曾出版过《上海:城市生活笔记》、《迷走·神经》、《意思意思》等作品。当被询问到为何用“魔”来形容上海时,btr表示上海真的是一个很“魔”的地方。1920年一位来上海游历的日本作家写过一本叫做《魔都》的书,当初“魔”字并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词,在日本作家的“魔”有一种杂乱的、乱七八糟的意思;然而“魔都”这个名字潜伏近一百年后又为大家所接受,这也是一件很“魔”的事情。btr讲述了他从小在上海的生活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活动范围也不断变化,“上海”这个词也越来越大,对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当你去到很多其他地方,就会觉得那些地方像镜子,你会用它和自己的故乡形成一个对照,重新定义故乡在你心里的意义。在新的年代,我们应该重新定义‘魔’这个字,或者应该通过这个字去重新思考上海。”btr说。
美食专栏作家指间沙曾出版过《舌尖上的上海》、《看着看着就饿了》等作品,为广大读者介绍了许多上海美食。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指间沙对上海的美食非常有感情,他认为第一个来形容上海的字是“杂”——因为在上海不仅能吃到西洋的蝴蝶酥、奶油蛋糕,也能吃到浓郁的红烧大场面,小馄饨等美食;第二个能形容上海的字则是“季”。“春节、元宵大家会排队买蟹粉汤圆,春天会去买清茶,马上就是秋天了,大家肯定都会去光明村,哈尔滨食品厂、长春食品厂等等的门口去排队买鲜肉月饼。”指间沙表示,上海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个季节都有大家追寻的美食,人们会不惜辛苦的排队,就是为了吃到他们内心怀念、热爱的那一口,这是上海人对食物的执着。“杂”和“季”两个字包含了上海人对食物的理解和感受。
作家董鸣亭在《壹字读城》中用一个“嗲”形容上海。在她的作品《上海十八恋》中,讲述了发生在上海的十八个恋爱故事。董鸣亭说:“因为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相信爱情了,很多人很现实,谈恋爱会先问‘你有房子吗?你月收入多少?’但是我觉得爱情其实是非常美好的, 被爱情滋润过的婚姻那才是最完美的婚姻。”董鸣亭介绍说,《上海十八恋》是她去年参加书展时完成的“上海四部曲”之一,其余三部分别是《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和《上海十八行》。在很“嗲”的上海中,还有很多动情、动人、动心的故事值得期待。
活动的最后,董鸣亭用一个“爱”字祝福上海。她认为有了爱,人们可以包容一切,才可以让美好的事物传承下去,希望上海在大家爱的关怀下越来越美好。指间沙用了“越”字祝福上海,他认为上海是一个有积淀深厚、层次丰富的城市,有新的一面,也在努力保存旧的一面,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在上海积淀传统的过程中实现一次超越。作家btr则祝福在座的年轻读者能保持纯真,发挥才华与天赋,慢一点长大。
壹字读书会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明办、学习办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指导,融书房和静安区文化馆承办。活动以“识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助力打响上海城市文化品牌,每期从一个汉字入手,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阐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只取一个字,直抵事物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