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海报看今晚开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90后、00后都竞相追捧。今晚,《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即将在央视第九套纪录频道播出。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的反差萌海报深受喜爱,本季的海报仍是端庄间挡不住满溢的调皮和激萌。海报上,国宝们被贴上了最亲切时尚的语言标签来与观众对话。如跪射俑愿意“放低自己”,长信宫灯会“照着你”;错金铜博山炉还在感慨“云的计算”,战国商鞅方升则自信道“我就是标准”; 木雕双头镇墓兽“头上有犄角”, 击鼓说唱俑舞动在“C位”;随着长毋相忘银带钩一声“勿相忘”,曾侯乙编钟 “Duang”的响起。

“文物是有性格的,它就像人一样有它的价值点,我们根据它的价值点设计节目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在日前的发布会中说。

据主创人员在发布会后介绍,这一季海报设计暗埋了很多“画里话”:看似调皮又简短的文案,其实是不止于萌的文物内涵表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汪洋恣肆的创造力和大气磅礴的行动力,是主创团队在第二季创作过程中,对于25件国宝性格,甚至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解读的共识。

这些文物的搜寻制作也实属不易,《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介绍说,从搜集到筛选,团队经过学习、研究、走访、勘察后,从全国登记在册的380多万件文物中遴选出100件,仅仅一集就能打磨上大半年。节目每集虽然依旧5分钟,“孵化”却要历时两年。

木雕双头镇墓兽

长毋相忘银带钩

《北京晚报》此前分析称,较之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文物选取、学术性和影像表现三个方面做到突破。文物选取类型更加丰富,在第一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之外,新增了漆器、石刻、简牍、织锦等文物类型,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更加贴近文物考古专业学术前沿, 第二季全片共有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突破了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制作上加大了新技术应用,如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数字拓片、数字线图、多光谱采集等, 从而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错金铜博山炉

长信宫灯

节目总导演徐欢表示:“聚焦文物、传播文物内涵、让文物说话、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的主旨,在第二季中依然延续。多样化叙事、微纪录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没有变。”

在本季节目中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继续构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让国宝一件件地活起来,去讲述自己的故事,能与观众对话。向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

这些文物中,有一件来自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对于何以选择这一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导演组成员表示,商鞅方升作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文物,不只与商鞅、商鞅变法有关,还和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六国度量衡有关,是发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大事。

据悉,《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于今晚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的同时,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科教频道也同步播出。另外,CGTN也将以多语种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将以多语种、多频率推出。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推出。

延伸阅读

节目中的部分文物

长信宫灯

因该宫灯上有“长信”字样,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长信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显得灿烂而华丽。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铜灯灯体的一些部位,有九处刻有铭文,共计65个字。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这件铜尊造型是一头肥硕健壮的犀牛,它目视前方,昂首伫立,头部有一前一后的双角,两耳短小耸立,双目为料珠镶嵌。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像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又有助于表现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使纹饰与造型得到完美的结合。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属于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取土,在距地面1米深左右掘出一个灰色大陶瓮,瓮内塞满泥土,犀尊即放在瓮中,后送至茂陵文管所,并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值得一提的是,曾侯乙编钟跨越千年之后,曾三次奏响。分别是在1978年、1984年、1997年,由国家特批敲响了编钟。

商鞅方升


战国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的战国商鞅方升是国家重量级文物,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是秦统一六国后以商鞅所造量器为标准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国量制的极重要的资料。战国商鞅方升初置于“重泉”(陕西蒲城县),后转发至“临”地, 出土于晚清时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龚心钊从清晖阁买来战国商鞅方升,藏于龚氏汤泉别墅。文革期间(1966-1976年),被搜出后先藏于上海师范大学校园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跪射俑


跪射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家再熟悉不过。本季《如果国宝会说话》就遴选了一件秦兵马俑——跪射俑。此件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