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之美”:一万年间美的萌动与六件日本史前国宝

一个名为“绳文——一万年间美的萌动”的大展7月3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

日本“绳文时代”距今约1万年,其名称因绳文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而得名。当时,靠渔猎、采集为生的绳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实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极富力量美感与神秘色彩的陶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此次展览分六个章节,以“绳文之美”为主题,齐集了从草创期到晚期日本不同地域的佳作,力图向观众呈现凝聚在作品线条、造型之中的远古居民的技术与思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绳文时代的出土文物目前已超过9万件,其中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的6件在本展中第一次同时展出。

展览海报

生活中的美感

日本旧石器时代结束于1万3000余年前,学界把随后的约1万年的时期称为绳文时代。“绳文时代”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在绳文时代开始不久后,冰河时期迎来了终结,日本列岛的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山岭森林、河流海洋等景观地貌逐渐成形。


木制编筐 绳文背篓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远古居民进行着狩猎捕鱼以及植物采集等基本的生产活动,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在打制陶器、石器这类实用工具之外,绳文人也制作出了装饰品以及陶偶、石棒等仪式器具。

陶器的出现宣告了绳文时代的开启。最初陶器作为煮炊的道具而被广泛使用,但这种单纯作为容器的功能在随后得到了衍生。此外,弓箭、鹿角制鱼钩鱼叉等渔猎工具,磨石、石皿(类似于现代的石臼)这类用来捣碎果实、根菜的研磨烹调工具相继登场,表明了绳文人为了顺应新的自然环境而迸发出的创造力。


陶制耳饰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演变

绳文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跨越了近万年。在这漫长的进程中,陶器的造型之美得到了不断的诠释和演绎。根据时期和地域的不同,器具的搭配自不用说,容器的形状与纹路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火焰形陶器便是在对美的不断演绎过程中诞生的。它作为绳文陶器的代表作品时常得到介绍,故而为人们所熟知。


单嘴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前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绳文陶器的纹饰,有些是用指甲、指尖、捻线、贝壳或木制竹制的棍棒、刮铲等道具在容器表面绘制的,有些则是利用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来表现纹路。


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草创期·早期·前期,绳文人通过使用各种道具在陶器表面绘制趣味性十足的纹饰来对美进行阐释;进入中期后,人们开始通过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这步工艺来为陶器注入美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焰形陶器上的立体装饰物;后期·晚期纹饰的特征则表现为用木棒、刮铲等来刻画线条追求构图之美。


壶形陶器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竞演

绳文文化像一朵瑰丽的鲜花绽放在亚洲大陆东端的日本列岛之上。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方式孕育出了世上最古老的绳文陶器,其造型美感即使是在世界史前陶器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不同时期、地域环境中呈现万千美态的绳文陶器享誉国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火焰形陶器。


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00年左右

视线转向欧亚大陆。在正值绳文时代中期的欧亚大陆上,人们进行农耕畜牧生产,并开始了金属器具的生产制作。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仅诞生了由王、权力者统治的都市,工匠们在瓦窑里烧制的陶器也开始作为商品大量生产流通。在这些地区,人们根据实际用途设计陶器的造型,并在其表面描绘彩色图案、打磨光滑。


无纹壶 阿卡得王朝时代·公元前2300年左右

在本章,我们可以欣赏日本列岛陶器和欧亚大陆陶器的美的竞演,并探讨不同社会、文化孕育出来的不同形态的美。

绳文美的巅峰

虽然在历时万年的绳文时代诞生了很多不同形态的作品,但在所有出土品中,被认定为国宝的有且仅有六件。最初被认定为国宝的陶器名为《绳文的维纳斯》。它在距离现在并不久远的平成7年(1995)获得国宝称号,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近年以来人们才开始从社会、文化层面去关注、评价绳文时代。


火焰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火焰形陶器可以称得上是绳文陶器的代名词。容器表面喷薄欲出的遒劲有力的装饰独具风格,表现出了绳文人丰沛的创造能力。绳文社会出现过几次安定期,中期便是其中一段稳定的期间。成为国宝的《绳文的维纳斯》、《绳文的女神》都是中期的作品,它们的登场宣告着当时的文化正处于成熟期。


绳文的维纳斯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祈福陶偶、陶器的美感与造型

绳文人制作陶偶、陶器用于祭祀祈福,可以说祈福陶偶、陶器代表了绳文时代另一种形态的美。陶偶普遍是人形陶制品,最初出现在绳文时代初期。最开始的陶偶虽然没有头部和手脚,但由于出现了乳房这一明显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其表现对象为女性。纵观整个绳文时代,孕育生命的女性一直是陶偶不变的表现主题,故而我们可以推测这类陶偶是为了用来祈求平安分娩和谷物丰收。另一方面,石棒作为象征男性的造型,出现在绳文前期后半段。由于曾发现过极度形似男性生殖器官的石棒,因此可以考虑这种陶偶是为了祈求子孙满堂、五谷丰登。


遮光器陶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与普通陶器上装饰的抽象纹路图案不一样,有一类陶器上绘有人或动物。这类陶器不仅仅只是作为容器而存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绳文人思想的传递媒介。另外,也有父母向孩子表达关怀的附手足形陶制品、为了祈求食物丰收而怀抱敬畏之心制作的动物形陶器等等。


人形装饰有孔附沿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另一种维度的绳文魅力

明治时期进行的大森贝冢发掘成为日本近代考古学的发端,也是在这次发掘中,人们发现了“绳文”。与考古学研究发现的“绳文”不同,日本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发现了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另一种形态的“绳文”。曾经断言“艺术即大爆炸”而为世人所知的冈本太郎(1911~1996)称自己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的绳文陶器,以“让人失声大喊的迫力”冲击他,撼动瓦解了他自身曾对艺术本质进行的思考和定义。


岩偶 绳文时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其实早在冈本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作家热爱绳文作品的故事为人们广知。民艺运动的发起人柳宗悦(1889~1961)为了保存岩偶,特意制作了专用的收纳箱。织造染色专家芹泽銈介(1895~1984)曾将自己珍藏的陶偶画在插图中。另外,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陶艺家滨田庄司(1894~1978)曾与自己的徒弟岛冈达三(1919~2007)一同制作绳文陶器,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后来,岛冈达三将这种制作经验与父亲编丝师岛冈米吉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美——绳文象嵌。


深钵形陶器 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本文图文资料参考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官方网站)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