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于丹趣品汉字》,于丹著,九州出版社,2018年4月版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论语》里有一句我们都熟悉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思”。人一天的日子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所思”。但是“思”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汉字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密码呢?
《说文解字》里说:“思,容也,从心囟声。”我们过去都以为思的上半部分是个“田”,其实不是。从篆文字形来看,上半部原来是囟门的“囟”。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儿,颅骨上方有一块尚未完全闭合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囟门。“思”字上方现在演化成“田”的这个部分,原本是指人的头脑;而下面是心字底。说白了,就是头脑加心灵共同工作的状态,才叫有所思。
大家或许会问:你说“从心囟声”,囟门这个“囟”跟我们今天思想的“思”读音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可能用“囟”去表示“思”的音呢?钱玄同先生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1这本书里,曾经专门说过这个问题。他说:“囟思双声。”原来在上古音部里面,囟跟思的字音,声母相同。所以就把它们的读音归在了一类。《说文解字》不是说“思,容也”吗?它其实是一种安静的、深入的、有容量的思考。
不管我们看见了什么,在现象上每个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人这一辈子见过的世界有许多是相同的,但思考出来的结论却有天壤之别。很多人都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到过,为什么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人都看过水壶开的时候,壶盖子扑扑在跳,为什么瓦特从中发现了蒸汽机的原理?并非我们平时没有见过苹果落地和壶盖跳动的现象,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牛顿、瓦特他们一样思考。
这个无所不在的“思”,后来又有了其他的意思,我们今天日常也都感受得到,比如说思念、思慕、相思。也就是说,“思”除了思考这个意义是比较理性的,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特别感性的状态。
唐代诗人王维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是相思子,上面承载着相思、相恋的情感。
汉乐府诗里面有一首《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看看诗中这个民间女孩,她在爱一个人的时候,什么样的珠宝翠玉都可以送给你;但是知道恋人有二心之后,就要把它砸碎了,用火烧了,烧了以后还要在风里把灰给扬走。这么痛绝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从“有所思”到“相思与君绝”。想一个人的时候,那个玉上面缭绕的所有装饰就如同人心上缭绕的思念一样。而人想要断了心里的念想,就不惜把它砸碎、烧成灰,再给扬得找不到痕迹。然而人心的相思哪是那么容易除去的呢?人在物质世界里面,扔一样信物很容易,但是人心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羁绊,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人头脑里有逻辑,这是思的上半部分;人心灵中有情感,是思的下半部分。理性、情感融而为一,才能包容万物。
内容简介
《于丹趣品汉字》,于丹著,九州出版社,2018年4月版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方寸汉字,蕴含的是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
诗词、典故、儒经、史书,累世篇章,诉说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金文、小篆,妙趣横生,诠释国学文化精髓,感受汉字之美。
文字构成文章,文章留住文化,汉字就是中国人的“心”。
和于丹一起,品味汉字的匠心独运,找寻我们的“心之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