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3月版
Pose
在京都街头漫游了一整个下午后,我们进了小巷里的一家乌龙面专卖店。虽然店的陈设非常简单、古意盎然,但工作者除了一位中年人之外,其余都很年轻;煮面的那一位,或许才二十出头吧!
柜台的背后堆栈着一个个透着香气的桧木箱,每个箱里疏落散放着看起来非常结实带劲的手打乌龙面。面箱对面的方形大煮锅前站着那个高挑细瘦,身穿和式厨衣、头戴船形工作帽的年轻男孩,虽然此刻正埋首工作,但刚才我们一进门时,他在齐声的招呼里曾对我们抬头一笑,所以我仍记得他那和善的表情有多稚嫩。
我们安静地享受着碗中朴实可口的美食,Abby从碗里抬头对我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社会像日本一样,可以用这么慎重的心情,如此欣赏只提供一种简单料理的专卖店吧!”我心有同感地说:“对啊!这或许是工作者因此能得到心灵满足的原因。”
享受过那碗汤面之后,Pony走到柜台前问道:“我可以拍你们工作中的照片吗?”那领头的中年人和善地一口答应,要Pony不用客气尽管拍。那时,年轻男孩正挥动双臂在沸腾的水里捞煮着乌龙面,当Pony的镜头定在他认真的脸上时,我突然听到他的身边响起了大家宛如合唱一般轻轻的喊叫声:“Pose, pose.”
这句话在日本太常听到了,通常应声而来的就是一个笑脸与弯着手指比出的胜利字形。但那男孩好像被一个无形的罩子隔绝了,他完全不受干扰,只一心一意地继续煮着锅中的面,在Pony的镜头中留下了一个职人真正的Pose。
记得有一次和一家休闲产业的餐饮质量部经理交换意见,他问我为什么如此推崇日本帝国饭店的村上信夫先生。张经理带点不好意思地说:“说真的,我觉得他的食谱似乎离现在的时尚食物有一段距离。”我说这个问题好极了!村上信夫先生如果当今还健在,已经八十几岁,我觉得他的食物是“当代的时髦”而非“现代的时髦”,这是时间的问题。
当村上信夫左右着几十年前东京的饮食风尚,他所设计的食物在当时是很时尚的。我所景仰的不只是创新食谱还创新饮食方式的村上信夫先生,对我来说,最可佩的是他制作食物的专注与爱情,以及他兢兢业业在专业上的追求。他鼓励料理人要以扎实的学习来传承、演化新技艺,是最能代表职人精神的主张。
村上信夫先生过世之后,《家庭画报》曾以“帝国饭店厨房之父”为题做了一篇专题报道,其中也留影了他的厨房笔记。六十年来在厨房里奋斗、学习、带领,村上先生对于工作的执着与认真,不知道除了“爱情”之外,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形容,可以用来标志他与真正职人精神的紧密联结。
每一次我听到日本人用“辛苦了”来跟人打招呼时,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句话里充满了一个人对专心致力于工作者的敬意。在台湾,我们也常常用“辛苦”两个字,但语气与神情都不同,因为不用完成式,所以就感觉不到肯定的意味。我们比较常听到的说法是:“那很辛苦呢”,或“你也太辛苦了吧”!不知道为什么,听起来就是少了对辛勤工作的赞同,而多了一些让听者自觉渺小的话术。
一个专心的职人岂有不辛苦的道理。也许我们的社会与真正职人精神之间的距离,是因为大家对于“辛苦”两个字的解读,还不够正面美好。
内容简介
《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3月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以“工作”为题,透过身教、实践,帮助孩子扎下责任的深根、丰实独立的品性,进而养成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永远拥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热情。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写给父母与孩子的教养札记,透过各种生活故事,从工作观、工作价值、工作技术到工作互动等面向,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责任感,做好奠基与扎根的功课;
第二部分是蔡颖卿的女儿写的英文日记,以及蔡颖卿与女儿的直接沟通和反思,呈现亲子间工作理念的传递交流,女儿的自我探索也等于是独立精神的实际体现;
第三部分则延伸至对所有年轻工作者的关怀。以蔡颖卿的经验分享为开端,探索在工作中转化心态、培养自我、磨练实力到圆梦创业的原则与想法,最后以年轻工作者的群像采访为总结,鼓励每个年轻的孩子与工作建立美好的关系,朝真正的人生志趣稳步前进。
蔡颖卿说:“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种健康、坚强的工作性格,我从小就和她们谈工作;我期待教养是培养的工作,而非日后导正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