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本质是老年心态,无责任无担当

“佛系”火了!2017年成了网络热词,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佛系,一时间冒出了“佛系购物”、“佛系少女”、“佛系恋爱”,还有“佛系学生”、“佛系员工”、“佛系家长”、“佛系打车”、“佛系官员”等等。2018年2月9日《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项目课题组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究竟佛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态,还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网络流行词?

“佛系”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佛系心态是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实质和特征?

佛系人格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邀您一同探讨。

佛系青年的本质是老年心态,无责任无担当

“佛系青年”本质是“老年心态”

青年心态不是简单的青年现象,社会心态不是纯心理问题,而是一个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文明发展阶段等密切相关、深层互动的复杂性问题、文明论问题。社会心态包括青年心态有其深刻的社会实在、文明实在成因,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后果、文明效应。社会发展、文明变迁、个体成长的经验与教训都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日益受到社会心态的影响,自觉营建阳光乐观、健康向上的青年心态,是保持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选择。面对“佛系”等不断“翻新”的青年心态、社会心态,尤其需要进行文明论、社会实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调适、引导社会心态、青年心态的有效路径。

社会心态的文明论本质

社会心态生成、依赖于社会实在、文明实在,并日益对社会运行、社会实在产生重要影响。把握社会心态离不开对社会实在、文明实在、历史实在的运行趋势的分析与把握。

布罗代尔认为,历史发展与文明变迁存在于三个层面。一是缓慢变化的人文地理史,一是中速变化的社会史,一是变化较快的事件与人物史。在布罗代尔看来,这三个层面的文明实在、社会实在相互纠缠、相互影响。把握历史发展、文明变迁的趋势与规律,一方面,需要全面把握这三个层面的内容,以呈现历史的总体面貌;另一方面,尤其需要关注长时段的历史实在、文明实在,以有效把握文明本质、历史趋势。我们认为,不管是长时段的历史与文明实在,中时段的历史与文明实在,短时段的历史与文明实在,都会反映到社会心态上。历史实在、社会实在、文明实在的复杂、杂糅决定了社会心态的复杂与杂糅。

佛系青年的本质是老年心态,无责任无担当

布罗代尔

社会心态虽然异质多样、纷繁复杂,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反映社会实在的社会心态,其构成就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面。一是反映长时段社会趋势的社会心态,一是反映中时段社会过程的社会心态,一是反映短时段社会现象的社会心态。反映长时段趋势的社会心态,也就是反映以千年计的世界变迁与共同体总体趋势的社会认识与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态往往会上升为人们对世界文明、共同体历史变迁总体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认识,并通过长期的选择与积淀凝结为自觉的世界文明观、社会历史观。反映中时段过程的社会心态,也就是反映一个具体文明体、共同体以百年计的变迁趋势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往往会上升、沉淀为一个文明体的具体文明自觉、主体性自觉。反映短时期现象的社会心态,也就是反映一个文明体以十年计、数年计甚至更短时间计的事件、过程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具有暂时性、变迁性,会随着交往语境、社会进程、社会事件的变迁而比较快地变化。

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这三个层面、类型的社会心态,或者说趋势性、过程性、事件性这三个层面、类型的社会心态,具体历史的纠缠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态的具体格局、具体面貌呈现出高复杂性。把握社会心态的关键,在于不能仅仅从社会心态本身出发,而需要回归社会实在、文明实在的根本趋势与变迁规律这个根本、底板。

造成现实中社会心态波动、律动的实在论原因是多样的,在诸多因素中,社会结构、社会地位对现实社会心态有决定性影响。处于不同的社会区位、社会梯级往往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心态。“关于社会地位的变动以及人们面对金钱、出身、头衔或权力的诱惑时所采取的态度,没有什么特殊规律可循。从这个角度看,各种社会没有相同的年龄,没有相同的等级制,尤其没有相同的心态。”处于较高梯级与上升期的社会群体,往往较更易生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处于较低梯级与下降期的社会群体,则往往更可能生成消积、冷漠、不合作甚至对抗性的社会心态。

在似乎没有规律的社会心态背后,其实有深刻的文明论规律。其一,从长时段历史看,文明变迁的周期决定社会心态的周期,文明有其生成、发展、衰落周期,与其基本对应,社会心态也有其变迁周期。其二,从现实文明体的横断面看,任何阶段的文明体都是一种综合性构成,存在中心、居间、外围、边缘等社会分层。处于中心位置与处于边缘位置的社会成员往往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心态。

佛系青年的本质是老年心态,无责任无担当

青年心态的文明论自觉

在反思的意义上,由文明体的变迁周期及文明体的现实结构所决定的社会心态,基本上可归为三类:积极、平和、消极。这可以用个体生命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晚年——来比喻。青年心态是一种对世界充满好奇、热情、理想,希望有作为甚至用理想改变世界的态度。中年心态,是一种历经挫折、世事沧桑后的平静、平和,一种对现实中的问题、异质性更多理解、接受的态度。老年心态则是一种伴随文明体的衰落或自身身体状态的衰弱而生成的一种垂暮、与事无争、什么样子都可以的态度。当然,这种归类只是一种比喻意义的社会心态分类。现实中,具体的青年人不一定具有青年心态,老年人也不一定没有青年心态,中年人也可能具有青年或老年心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可以选择、调适自身的心态,一个社会与文明体是否可以选择、调适自身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也可以分为两种:自发与自觉。自发式的心态,是人们对社会实在、文明实在的过程、趋势及个体境遇等的无反思反映。处于社会发展上升期或个人境遇的顺利期,往往容易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反之,处于社会发展的下降期或个人境遇的挫折期,则往往会自然生成消极颓废的社会心态。在文明体及个人成长的早期,社会心态往往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

自觉式的心态,则是建立在人们对社会与文明实在进行反思基础上的社会心态。经过长期的文明变迁与个人经验的积淀,人们逐渐对社会实在、文明实在,以及个人境遇的变迁规律或周期有了认识,也日益发现心态与个体与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并日益具有对社会心态进行选择与调控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心态的自觉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部文明史、人的成长史,也是一种人们对文明发展及社会心态的生成规律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不断增强选择能力、调适能力的历史,一部社会心态的生成、调适日益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

反思社会与文明的变迁,社会与文明的推进,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受到或优或劣、各类自然生态因素、社会环境条件的制约,但在总体上,社会与文明的推进主要是人们通过自觉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进行自觉营建的结果,是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度、社会心态进行自觉营建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方面,社会实在、文明实在会制约、影响的人们心态,但人们用什么心态进行生活,用什么心态对待社会,也会影响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进程,甚至形成不同的文明与社会后果。一些国家与区域之所以会进入发展停滞期、文明衰落期,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在这些原因背后,总有消极社会心态的身影。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的心态出现普遍的消极、老态倾向时,这个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出现问题。在这样一个仍然存在深刻竞争的世界,一个区域与国家如果被消极、老态的社会心态所掌控,如果缺少积极健康、阳光乐观青年心态的支撑,其后果只能是在竞争中的被边缘甚至被淘汰。

自觉、健康的青年心态,是社会进步与文明体发展的精神支撑、深层动力。所谓青年心态,也就是一种有责任、有担当的主体态度,一种清新、向上、刚健、乐观、阳光的人生态度,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社会与人生追求。虽然,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文明体,都会产生多样的社会心态,甚至必然存在也需要包容在部分、局部上存在一定消极社会心态、非主流的亚文化。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复杂竞争格局,不希望被淘汰的社会体、文明体、共同体甚至个体而言,最合理的选择是自觉树立、倡导积极向上的青年心态,用清新、刚健的青年心态引导、规范、支撑整体及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健康向上、阳光乐观的青年心态是民族、国家、世界的希望所在,也是个体自身的希望所在。

青年心态的文明论营建

复杂性社会里,人们面对复杂的竞争与挑战,会有具体的应激性的行为与心理反应。正如汤因比所认为,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产物,正是在对不同类型与程度的挑战的应战中,人类建构起不同的文明。社会心态正是人们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一种主体反应与心理结果。由于各类主客观原因,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甚至同样的社会挑战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多样性是社会心态的必然性特点。对一个社会而言,首先需要许可、包容社会心态的多样与异质,确认各类社会心态相对于其具体语境与个体的合理性。但更为重要是需要自觉倡导、营建一种向上、刚健、清新的社会心态。心态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心态可以营建,也必须营建。放任社会心态的自发式变迁,在一定阶段性有其合理性,但在总体上并不符合文明发展的规律。反思文明史,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导趋势是人们在把握文明变迁的节奏、趋势、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明本身的发展,同时对社会心态进行自觉的调适与营建。

对当下中国而言,自觉营建健康的青年心态,可能需要着力把握以下三点。

其一,营建更为合理、公正的社会环境。社会心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财富、社会利益、发展机遇的配置是否公正、合理,对社会心态尤其是青年心态有根本性影响。当代中国,一方面,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青年人比前辈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基础、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社会利益的分层化、固化也有严重的趋势,青年人的成长空间、成长机会有被压缩的趋势。在这种语境下,一部分青年人的抗挫能力降低,看不到生活的未来与希望,产生一定的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同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朝阳心态不同的消极、无助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建构更为公正的社会运行制度与运行机制,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对于营建、维护健康的青年心态、社会心态,有基础意义。

其二,倡导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心理发生机制看,生活方式决定心理状态。没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没有合理、适度的社会交往,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有健康的心理、心态。生活方式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发展及文明程度越高,人们越注重以社会化、集约化的方式倡导、营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城市社会、金融社会、消费社会语境下,什么是健康的方式日益需要人们进行自觉反思。正如斯宾格勒在20世纪初就已指出的,现代性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远离符合人的自然天性、身体天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以代之以放纵性的娱乐、消费、交际。进一步确认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倡导健康、适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良好的社会心态、青年心态,有重要意义。

其三,对社会心态本身进行自觉的引导。社会心态、青年心态虽然受制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但社会心态、青年心态,也有其相对的自足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生成与运行规律。当代全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成为社会心态的重要表达与生成场域。全媒体语境下,社会舆论、社会心态的生成节奏、传播速度、影响范畴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时空压缩、时空拓展等并存、交织的趋势。一方面,社会心态本身的变化速度加快、变迁形式多样,另一方面,社会心态对社会运行的影响速度、影响方式、影响范围也日益加速、多宽,不合理的社会心态、社会舆论对社会运行的解构与破坏作用也日益加深、加快。对任何一个希望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态势的共同体而言,都需要更为密切地关注社会心态变化的新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引导。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