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珍馐,浮世男女:《金瓶梅》的吃与痴

本文摘自《潘金莲的饺子》,李舒著、戴敦邦绘,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2018年3月版

春梅的心机鸡尖汤

《红楼梦》因为丢失了后四十回,所以我们总是想象不了,贾府究竟是如何破败,林黛玉应该如何死,贾宝玉究竟是不是做了和尚?相比之下,《金瓶梅》虽然不知道作者,却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

兰陵笑笑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把西门庆的死当作全书的高潮,西门庆去世之后,他仍旧给了我们许多经典的场景。

比如庞春梅重游旧花园。

春梅是《金瓶梅》中的“梅”,在李瓶儿和潘金莲相继去世之后,她成了书里的最后一个女主角。她是三个女主当中心肠最“硬”的,这种硬,不仅仅是心狠,更是一种刚硬果决。春梅那么年轻但她早就把西门庆家的所有事情都想得很清楚,金莲为了争宠争风吃醋,是春梅安慰金莲,帮她开导打气;潘妈妈抱怨金莲不给她寄生活费,也是春梅开导潘妈妈,帮她分析形势—春梅大约是西门庆家里最早醒悟的人,她的生命,早早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统统省略了。

然而,当她再次踏进西门庆的旧花园时,春梅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忽然苏醒了。

一切都恍若隔世,她伤感地看着金莲房间里的橱柜,看着花园里荒芜的青苔,她询问起李瓶儿的八步床,月娘告诉她,因为家里拥堵紧张,抬出去卖了三十五两银子。她听了叹气,因为“当初我听见爹说,值六十两多银子”。

春梅此时,最能体会西门庆临死时的心情—拥有了一切,却又一无所有。作为守备夫人,她已经成了有权势的人,没有人可以欺负她,她想要的新衣服与首饰,一件也不少。

可是她不快乐。她过去那一点点快乐,其实是金莲给的,而现在,金莲已死。

所以,她点了这样一首《懒画眉》:

冤家为你几时休? 捱到春来又到秋,谁人知道我心头,天,害的我伶仃瘦,听和音书两泪流。

冤家为你惹闲愁,病枕着床无了休,满腹忧闷锁眉头,天,忘了还依旧,助的我腮边两泪流。

忧伤的春梅觉得要抓住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那稻草便是陈经济。陈经济是她的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她爱陈经济吗?我觉得未必,但陈经济是她和潘金莲共同的回忆。

所以,在遇到陈经济的时候,春梅决定,她要想办法,和陈破镜重圆。奇怪的是,她却没有找守备留下陈,而是害起了心口疼。

这一招,是为了解决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孙雪娥。

孙雪娥现在已经是春梅家的厨娘,本来对春梅并没有什么威胁。但春梅知道,如果把陈经济带回家来,孙雪娥就会认出陈,并且以孙雪娥对春梅的仇恨,她一定会告发春梅。于是,她要先找个茬儿,赶走孙雪娥。

于是,《金瓶梅》里最蒙受冤屈的美食登场了。

良久,叫过小丫鬟兰花儿来,分付道:“我心内想些鸡尖汤儿吃。你去厨房内,对着淫妇奴才,教他洗手做碗好鸡尖汤儿与我吃口儿。他多着些些酸笋,做的酸酸辣辣的我吃。”……原来这鸡尖汤,是雏鸡脯翅的尖儿,碎切的做成汤。这雪娥一面洗手剔甲,旋宰了两只小鸡,退刷干净,剔选翅尖,用快刀碎切成丝,加上椒料、葱花、芫荽、酸笋、油酱之类,揭成清汤。盛了两瓯儿,用红漆盘儿,热腾腾兰花拿到房中。

内容简介

玉液珍馐,浮世男女:《金瓶梅》的吃与痴

《潘金莲的饺子》,李舒著、戴敦邦绘,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2018年3月版

食色,性也!一部《金瓶梅》,有人见世俗,有人见人情,有人见风土,有人见限制级。 对于好美食的人来说,《金瓶梅》里的吃喝最迷人。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和西门庆吃顿饭,品尝潘金莲的饺子吧!

这是一本《金瓶梅》美食文化随笔集子。作者从“吃”下手,以传说中《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和书中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李瓶儿、李娇儿、庞春梅、孟玉楼等人物为中心,以四季节令的变化为线索,细细考究与他们有关的美食,揭露这些美食的历史、蕴含的文化,重现小说成书时代晚明的真实生活景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挣扎,将这些原本虚构的人物再次丰满生动地推出来,更为亲切,更为可爱,也更为真实。

除了作者李舒细致的考究和优美的文字外,本书还配有古典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亲绘的26幅插画,与文本相映成趣,珠联璧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