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出生即是罪恶的命运中,活出自己的光彩

本文摘自《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变色人生》,[南非] 特雷弗·诺亚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2月版

有色人种

在种族隔离时期,有色人种无法被轻易归入某一类人,于是种族隔离制度就利用这一点来散播困惑、恨意和怀疑的情绪—非常机智。在政府的人种注册中,有色人种被划为“近白人”一类。他们是二等公民,没有白人的权利,但是可以享受一些黑人没有的特权,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接受现状。南非白人曾管他们叫amperbaas,意为“近老板,近主人”。“你几乎就要达到了,就差一点儿了。你离白人就差这一点点。很可惜你的外公还是没忍住,上了个棕色人种,是吧?不过你是有色人种不是你的错,继续努力吧,如果你足够努力,就能把这个污点从血统里抹掉。和更白、肤色更浅的人通婚,不要碰棕色人种,这样也许,也许,有一天,如果你够幸运的话,你就是白人啦。”

这听上去很荒谬,但却是现实。种族隔离的那些年,每年都有一批有色人种会被提拔成白人。这不是虚构的故事,是真的。人们会向政府提交申请,你的头发要足够直,皮肤要足够白,口音要足够纯正—这样你就可以被改归为白人梯队。你所要做的不过是背弃你的人民,你的历史,远离你的黑皮肤朋友和家人。

在法律上,种族隔离是这样定义白人的:“外表明显是白人,且通常不会被认作是有色人种;或者通常被认作是白人,但从外表上看白人特征不明显。”换句话说,这种区分方法非常随意。政府还想出了一些奇招,例如铅笔测试。如果你申请成为白人,他们会往你头发里插一根铅笔,如果铅笔滑落,你就是白人,如果卡在头发里,那你就是有色人种。政府说你是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有的时候就是一个职员盯着你的脸打量一会儿,就能快速得出结论你是哪种人。根据你颧骨多高,鼻子多宽,他在随便哪个选项上打上几个勾,就能决定你可以住在哪个片区,可以和谁结婚,能得到怎样的工作,拥有怎样的权利,享受怎样的特权。

有色人种不光能提拔成白人,有时候他们也能变成印度人。有时候印度人可能变成有色人种。有时候黑人可以提拔成有色人种,有时候有色人种会被降级为黑人。当然,白人也有可能被降级为有色人种。这很关键。那些混合的血统因子潜伏在体内,生怕露出马脚,丢失白人的基因特征和身份特权。如果一对白人夫妻生下了一个小孩,而政府认为这个小孩的肤色过黑,哪怕夫妻俩都有文件证明自己是白人,小孩也会被归为有色人种,这个家庭就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是要放弃自己的白人身份,降级为有色人种,住到有色人种聚居区去?还是说他们不得不分开,母亲带着小孩去有色人种聚居区生活,父亲留在白人区赚钱,供养妻子和孩子呢?

很多有色人种都活在这种混沌之下,这才是真正的炼狱。他们一边渴望着那些已经和自己脱离关系的白人父亲,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歧视着彼此。对于有色人种最常见的蔑称就是布须曼人,意为“丛林人”。这个称号体现了他们的皮肤颜色和他们血统中原始的那部分东西。对有色人种最大的侮辱就是指出他们的某方面像黑人。

种族隔离最阴险的做法是让有色人种觉得是黑人拖了他们的后退。种族隔离制度说,有色人种没法成为一等公民的唯一原因,就是黑人会利用这种肤色悄悄越界,获取属于白人的利益。

种族隔离就是这么做的,它让每个种族相信,是因为其他种族的缘故,自己才不能进俱乐部的门。就好像门口的保镖跟你说:“我们不能让你进来,因为你的朋友达伦在旁边,而且他的鞋很丑。”于是你看着达伦,说:“去你的,黑人达伦。你拖了我的后腿。”然后达伦反击说:“去你的,斯威。”现在所有人开始怨恨所有人了。但是事实是,你们中任何一个原本也进不了俱乐部。

有色人种的日子并不好过。试想一下:你已经被洗脑了,认为自己的血统有污点。你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模仿白人上,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然后,就在你快要抵达终点线的时候,有个叫纳尔逊·曼德拉的混蛋,突然颠覆了整个国家的思维。现在终点线变成了早先的起始点,而评判准则变成了黑人。黑人尽在掌握。黑人是美的。黑人是强大的。几个世纪以来,有色人种都被告知:黑人是猴子,不要再跟他们一样在树上跳来跳去,要像白人那样直立行走。现在突然之间,一切仿佛变成了人猿星球,猴子接管了一切。

所以你大概可以想到我的情况有多诡异了。我是混血儿,但我不是有色人种—在肤色上我是,文化上不是。因为这样,我被视作了一个不想成为有色人种的有色人种。

内容简介

在那出生即是罪恶的命运中,活出自己的光彩

《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变色人生》,[南非] 特雷弗·诺亚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2月版

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一出生就犯了罪:因为他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当时种族隔离的南非,这样的结合属于犯罪,他父母会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诺亚自己也会被送到孤儿院。

为了保护诺亚,他那位勇敢、反叛、幽默、坚强、虔诚信教的母亲,想出了各种极端甚至荒唐的办法,在歧视、贫困、暴力的怪圈中,竭力为他创造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而自幼便遗传了母亲性格的诺亚,除了像大多数青少年那样成长外,还需要学会如何 “尴尬”地在一个他本不该存在的世界上生活。

这本回忆录中收集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惊险,时而感人,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诺亚惊人的喜剧天赋,以及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无止境的、无与伦比的爱。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