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本论》凸显新理念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3月28日,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和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共同召开的“《消费资本论(第三版)》出版发布会”在北京报国寺中国收藏会馆举行。发布会介绍和分享了“《消费资本论(第三版)》出版”带给出版界的喜悦、经济学界的惊喜。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中央党校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王瑞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仲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办公厅主任、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建国,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国际商报、中国商报、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图书商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中国网、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等新闻单位记者出席会议。

《消费资本论》凸显新理念

新时代呼唤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商业出版社新近推出《消费资本论(第三版)》可谓恰逢其时。长期以来,在资本理论领域和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资本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20世纪末,知识资本意识悄然产生,并产生了许许多多像比尔·盖茨那样成功的企业家之后,人们惊呼:知识是最有效的资本。21世纪初,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瑜教授提出的消费资本化理论,则标志着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诞生。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由陈瑜教授于本世纪初提出的“消费资本论”如石击水,在经济学界引起了热烈而积极的反响,广受好评,称其为“是源自中国本土化的、原创的、体系性的理论创新”,“是经济科学的重大创新,对研究消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重大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美国学界盛赞为“给予世界的辉煌礼物”。

陈瑜教授的消费资本论不仅被业内学者认可,而且该著作先后印发三版,销量达百万册以上,读者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及企业管理层,运用该理论指导创建的企业发展创新模式所取得了显著效益。

该书作者陈瑜教授认为,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消费者不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物有所值,而且还能从企业中获得持续的收益,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该理论倡导不同于流行几个世纪之久的货币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为亿万消费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消费资本化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店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核算为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消费者。于是,消费者转化为投资者,消费转化为资本。这实际上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

消费资本化理念在实践应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消费者投资、消费者参股、消费者期权、消费者选择权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在不同层次上实现消费资本化。

“消费资本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破解企业困境,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共富梦想,扩大消费需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商品或服务,他的消费行为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买卖双方的对立,化解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根本矛盾。

“消费资本论”是中国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中国创造了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为这个新的经济学理论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陈瑜教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长期专注于经济学研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财智英才奖”、“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十大思想者”称号及“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并评为“世界杰出华人”;其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荣获“中国最高策划奖”、“中国管理大奖——终身成就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奖”等多种国内国际奖项。陈瑜教授对经济学理论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为《消费资本论》一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