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考据之旅: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本文摘自《一天中的百万年:人类生活大爆炸》,[ 英] 格雷格﹒詹纳 著,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版

绪论

如果一定要我猜,我会说你也许现在正坐着。你可能是坐在一张衬垫很厚的扶手椅上,半支起胳膊双手摊开捧着这本书,这张椅子就像一座舒适的堡垒。你也许是重度沙发依赖症患者,姿势不太优雅地瘫在三人沙发上。当然了,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家与上班的地方来回穿梭,你或许会站在拥挤不堪、票价过高的通勤列车里读这本书,你的脸摇晃着,距离陌生人汗津津的腋窝不到数英寸1 之遥。但是,我敢打赌我知道你不会在什么地方读这本书。

我打赌你不在洞穴里……

尽管深究此事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但你我和那些生活在3 万年前的人从生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我们喜欢看那两个画得像卡通一样的原始人用棍棒敲击对方的头—可能一个叫“乌”(Ug),另一个叫“努”(Nug),然后把女人到处拖来拖去,像是拖着带轮子的大垃圾桶一样,但是实际情况可能要文明得多。首先,他们并非哼哼唧唧的傻瓜。事实上,他们拥有完整的语言能力,有解决问题的智力,以及保护心爱之人并让逝者入土为安的强烈愿望。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都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不过我们的生活还是和他们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是怎么过上今天这样的生活的?

那么,就看看你周围吧。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历史的副产品,其形成历经千年。在你家附近走走,许多东西乍一看似乎毫无疑问是最近才出现的,但其实每样东西背后都有令人啧啧称奇的历史传承。看看挂在墙上的时钟,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第一个想到度量时间,他们是怎么做的,或者,为什么有些国家夏天要调整时钟?

好好看看你手上的这本书,它早在2000 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圣保罗(St Paul)或尼禄皇帝(Emperor Nero)应该都认得出来。用来书写文字的字母系统经过了数千年进化,最初由古代的腓尼基人创造,而腓尼基人的沟通传统,又可以回溯到刻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蜡制写字板,直至追溯到史前洞穴石壁上最早的涂抹刻画。你橱柜里的食物来自世界各地,有些或许曾经只有阿兹特克(Aztec)人能够辨认出是什么东西。你衣橱里的衣服可能是用5000 年前在古印度首都栽培的植物纤维纺织而成。你的床单可能与图坦卡蒙法老(King Tutankhamun)在遥远的青铜时代所穿的亚麻内裤有许多相同之处。

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好几千年的惯性仪式:起床、如厕、匆忙吃早餐、洗澡、挑选衣服、和别人交流、一起吃饭、喝酒、清洁牙齿、上床睡觉然后设好闹钟……所有这些日常生活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由我们世世代代的先人撰写。

我这本书的写法,仿佛再现了现代某个星期六的例行活动,每一章集中处理一个你可能觉得很熟悉的活动,但是我是用这种方式跳回到过去,去探索这些日常的来源。虽然要想象我们和石器时代在洞穴中游荡的人有什么共同点,不免令人诧异,但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确实古已有之。我们往往以为,相较于我们现代人,所谓的“穴居人”不过是走路跌跌撞撞的傻瓜。但是,他们懂不懂得使用苹果手机或开汽车呢?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会,如果有人教他们怎么用的话。好吧,他们受条件所限,从未有机会开着设计精良的奔驰车兜风,或者在列车上假装看《包法利夫人》,实际上偷偷在听邦乔维(Bon Jovi)的 《最强精选》(Greatest Hits)。因为我们现在安居在人类史诗故事最新的一章,而他们却在乏味的开头四处翻找,在这个部分作者总是说些无聊的套话,感谢他们的同事、家人和帮他排版的人。

内容简介

人类生活考据之旅: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一天中的百万年:人类生活大爆炸》,[ 英] 格雷格﹒詹纳 著,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版

你知道法国曾将一天定为10个小时吗?

罗马人用棍子绑上海绵互相传递着擦屁股,可比用石头擦的早期阿拉伯人舒服多了 。

法王亨利四世害怕洗澡,而大文豪狄更斯却是个洗浴狂魔。

古埃及人用尚有体温的死老鼠来治疗蛀牙,罗马人却相信墨西哥人的尿液可以保持口腔卫生……

你习以为常的每一天、每一个举动,都是人类百万年的杰作。格雷格·詹纳搜寻了罗马垃圾桶、埃及古墓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下水道,带你重新融入历史,踏上一场横跨全球、纵贯百万年的人类生活考据之旅,唤醒你对日常生活的热情与敬意。不谈教科书上的重头戏,只给你看那些引人入胜、令人称奇,又让人捧腹大笑的历史逸事。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