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出英译本的消息发布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内读者特别关注的是,西方读者能否理解金庸独特的武侠世界?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江湖”,译成英文后会不会意蕴全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来了已经发行的《射雕》英译本第一册《英雄诞生》(A Hero Born)。
《英雄诞生》包含从第一回《风雪惊变》(Suddenly a Snow Storm)到第九回《铁枪破犁》(Spear Splits Plough)的内容。尽管故事刚刚展开,人物并未悉数登场,但在普及背景知识、解释武侠意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封面,左图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册,右图是正在翻译中的第二册。
普及历史背景:“一个伟大的中国王朝败退南方”
在正文开始之前,译者安娜·霍姆伍德(中文名:郝玉青)写了一篇导言来帮助读者理解《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她告诉读者,这是一个真实历史框架中的奇幻故事,发生在“一个伟大的中国王朝支离破碎、败退南方”的时刻。
译者写道:“我们的故事从1205年开始。宋帝国败退南方,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赶出了自己的首都。与此同时,蒙古的将领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招兵买马、蓄势待发。”
《射雕》的故事主要设定南宋时期。开篇借由“说书人”张十五交代时空背景,以他之口讲述了北方的兵荒马乱、民生凋敝,以及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现状。小说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与作者虚构的情节和主人公结合,如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体会其中深意。例如两位主人公的姓名“郭靖”、“杨康”,意在不忘“靖康之耻”,正好呼应小说的时代背景。
除了在在导言部分交代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与纠葛,译者还在正文中对历史人物、事件和一些中国特有的概念做了文字注释。英译本在注释“靖康之变”(Jingkang Incident)之变时是这样说的:
“1127年,女真南征时洗劫了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朝皇帝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以及皇室家庭的几位成员,这导致了北宋的终结。失去大片国土的宋朝皇帝逃到了南方的临安城,但这一事件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绵延了几个世纪,并至今横亘在中国的文化记忆中。”
译者进一步解释道:“本书将年份写为公元纪年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中国传统中,年份是按照皇帝年号来称呼和计算的……‘靖康之变’就是根据这一事件发生时的皇帝年号来命名的。‘靖康’的意思是‘安宁’(Serenity)和‘生命力’(Vitality),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里追求和平和繁荣的政治愿景。”
宋金南北对峙
英译本中单独注释的内容还包括历史人物如丘处机、王重阳、岳飞、葛洪、荆轲、聂政、辛弃疾等,以及一些中国特有的名词或概念,如“九泉”、“梁山好汉”、“全真教”、“少林寺”。对涉及蒙古语的部分也做了说明,包括《蒙古秘史》里的一些典故,如札木合的“不流血而死”等等。在注释“狼牙棒”时,译者还用16世纪英国的武器作为类比,并且解释了这种武器的外观和用法。
中西方“狼牙棒”的对比
怎样解释“江湖”?从江南的历史地理说起
“江南”通常被译为“the south”(南方),多少会失去中文原有的意味。在英译本《射雕》前言中,译者从江南的历史地理入手来解释这个特定的“南方”,进而延伸到对“江湖”的解释。
“长期以来,淮河是中国南北划分的心理界限。南方草木茂盛,而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平原。气候更加暖和潮湿,小麦让位于稻米,山峰高耸入云。”
“长期远离北方政治中心,独特的地貌使得这些地区长期以来抵御了来自帝国统治力量的驯服。人工建造的大运河在这里奔流涌入南方的河流。”
“尽管表面上看来近乎无政府状态,但南方的土地为流亡的宋王朝提供了偏安的土壤。”
译者这样介绍这个“无政府”的江南:统治江南的不是政府的法律和秩序,而是 “一个常年习武的社群”(a proud community of men and women who have trained for years in the martial arts);他们的世界叫“江湖”。“江湖”也可以理解为“江”和“湖”这种自然景观的一种象征性意义;或者叫做“武林”,意思是“功夫的森林”,这是对他们这个社群的隐喻。
译者进一步解释道,这个江湖的结构,是按照结拜兄弟(而非血缘关系)组成的小团体,或者是只身独行于江湖。他们按照一种叫做“侠”的道德准则来生活。“门派之间的武功竞赛非常激烈,武功招式被严格保护起来,彼此的争端依靠直接的交锋来解决。但在一件事上他们是团结一致的:不能让无能的朝廷毁了国家。”
译者安娜·霍姆伍德曾经多次表达过对临安(杭州)的感情。她在杭州完成了大部分的翻译工作,译者序的落款处写着:“安娜,这个故事的译者,于杭州(当代的临安)”。
在导言中,她描绘了心目中的临安城:活跃的商业中心,华美的建筑,热闹的街市,嘈杂的摊贩,冒着热气的包子和面条,装饰华美的茶室,帝国最好的珍馐美味……
但此刻的临安是一座危机重重的城市。汉人不知道他们的朝廷官员是为自己服务,还是为金人服务。周边的村庄食物紧缺,因为朝廷将一切资源给予抗金部队,顾不上辛苦耕作的农民。繁重的赋税、无视百姓疾苦的官员、腐败的官僚系统,激起了民间的愤怒与反抗。
“在爱国热情和这种愤怒的驱动下,一次叛乱正在从乡野开始蔓延。这些江南的功夫大师将出手拯救他们的国家于北方部族的侵蚀和颠覆中。”
人物介绍:从“黄蓉”到“黄莲花”
英译本分类型做了“人物介绍”,包括“主要人物”、“大宋的爱国者”、“大宋的叛国者”、“蒙古人”、“金国人”等等。
许多人名的翻译直接使用了汉语拼音,如郭靖 Guo Jing、杨康 Yang Kang,有些则采用意译,如陈玄风Hurricane Chen(“陈飓风”)、梅超风Cyclone Mei(“梅旋风”)。
其中黄蓉的名字被译作”Lotus Huang”(‘Lotus’意为莲花、荷花),网友对这个英文名的倒译“黄莲花”议论纷纷,觉得“乡土气息浓厚”,还有那么一丝喜感。
实际上在翻译“黄莲花”时,译者特别做了一个长注释来解释她的用意。
各版本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
译者写道:“这个角色在许多金庸迷那里是以她的拼音名字‘Huang Rong’而被熟知的。但我把她的名字译作‘Lotus’。因为在故事的这个阶段,我们读者正置身于一个郭靖所不知道的秘密之中。”
两位主人公初次相遇时,黄蓉女扮男装,郭靖并不知情。但在英语世界的读者看来,"Lotus"一望便知是女性的名字,就像“蓉”之于汉语世界的读者一样。所以,在小说家的精心设计下,读者通过姓名提前洞悉了黄蓉乔装的秘密,真正被蒙在鼓里的只有郭靖。
在原著中,黄蓉和郭靖初相见是这样的:
那少年微微一笑,道:“还没请教兄长高姓大名。” 郭靖笑道:“真是的,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 那少年道:“我姓黄,单名一个蓉字。”
在英译本中,“少年”这样回答:
“My family name is Huang, my given name Lotus.” (我姓黄,名字是莲花。)
随后英文版有一段描写:
His companion looked at him meaningfully, but Guo Jing did not know what a lotus was and thus could not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elation.
(同伴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但郭靖不知道莲花是什么,因此没有领会到其中深意。)
注释进一步解释道:“在中文里,一个读音可能对应几个不同的汉字。我们知道,郭靖对汉语文字的掌握有限(因为长在大漠),所以他的失误可以被理解。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年轻人,但显然不是最敏锐聪慧的,而故事中的这一时刻,正是金庸有意刻画郭靖性格、但又让读者一目了然的设计。”
在这里,译者表示:如果用Rong来翻译黄蓉的名字,那么看不懂拼音的英文读者就会像可怜的郭靖一样,一头雾水。
各版本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初次相见的场景
武侠世界:金庸及其作品
或许是为了减少西方读者的隔阂感,译者在第一册序言中这样提炼《射雕》的精髓:这是一个“英雄”诞生于“爱与忠诚的试炼”的故事。“它超越了一个王朝,横跨了几个世纪,见证战争和入侵之下一个帝国的兴衰。爱国者为祖国和家乡勇敢战死,而卖国贼为了个人的利益出卖尊严。”
至于那个神奇的武侠江湖,充斥着“有神力和灵性的动物”(semi-celestial animals),“神奇有魔力的药剂”(magic medicinal concoctions),“沾满毒药的武器”(poison-tipped weapons),以及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武侠家族(如“江南七怪”、“全真七子”),译者不得不在注释之外又专门附上一篇文章来解释。该书的“附录一”就是专门解释“武功”的文章,其中指出武功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比如“点穴”和中医中“气”的概念有联结。
“附录二”则回应了关于“雕”译法的争议,译者选择了表示“美洲秃鹫”的“condor”而不是“eagle”一词来翻译“雕”,主要是出于对动物灵性的理解和对约定俗成的译名的沿用,这一点在澎湃新闻此前的专访中曾有过表述(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0736)。
译本对金庸、金庸的作品、武侠世界也都做了文字介绍,包括出版社已经买下版权的《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文中称《神雕侠侣》是中国武侠小说中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在这个故事中,杨康的儿子将为找回几乎失去的爱而奋斗;他将遇到一只大雕,成为他的同伴和老师,而这只雕的武功几乎凌驾于江南所有的武林斗士之上。”而《倚天屠龙记》是一个“关于两件传奇兵器的故事”。
黑美洲秃鹫
尽管翻译金庸的故事并非易事,但正如安娜·霍姆伍德在译者序言中写的那样:
Many have considered Jin Yong’s world too foreign, too Chinese for an English-speaking readership.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And yet this story of love, loyalty, honor and the power of the individual against successive corrupt governments and invading forces is as universal as any story could hope to be. The greatest loss that can occur in translation can only come from not translating it at all.
(许多人认为,对英语读者来说,金庸的世界异域风味太浓,太中国,译不了。但这个故事里的爱、忠诚、荣耀,以及个人对腐败官僚的抗争、对入侵者的抵御,又是每一个故事都渴望拥有的。不译,才是最大的损失。)
这是目前英文版《射雕》在Kindle上被标记得最多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