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00种之第8种。
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了一先生的学风或者学术成就:中西融会,龙虫并雕。
——季羡林
王力 (1900—1986)
王力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经验丰富。
王力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研究工作既继承了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语言学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王力先生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研究涉及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史、语言学史以及汉语方言、汉语诗律学等各个领域,其重点研究成果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促进了学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力先生还在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以及中学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的与实际工作,或撰写文章和读物,或参加座谈讨论,或做演讲,观点鲜明,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有着广泛的影响。
王力先生手迹
王力先生是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一生所研究的方面很广,涉及语言学和汉语的现状及历史的许多领域,但王力先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的是汉语音韵学(包括语音史)方面。他不愧为我国当代音韵学大师。
《汉语语音史》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著作集中了他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就,是他晚年对他数十年来关于汉语音韵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所以《汉语语音史》不是《汉语史稿》的修订本,而是完全重新撰写的一部新著,不仅篇幅比《汉语史稿》(上册)“语音发展”部分扩大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
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分期详细,内容充实。
研究历史必须进行分期,因为科学的分期可以体现我们对历史识的深度,同时也能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阶段性。自商代甲骨文开始,汉语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语言虽有其稳固性,演变比较缓慢,但在历史长河中,汉语必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关键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达到什么程度。
在《汉语史稿》里,王力先生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1)公元三世纪以前为上古时期;(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为中古时期(十二、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为近代;(4)二十世纪为现代。在叙述汉语语音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只讨论了由上古到中古以及由中古直接到现代的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展变化,比较简略。
而在《汉语语音史》中,王力先生则把汉语语音的历史细分为九个时期,即(1)先秦音系,(2)汉代音系,(3)魏晋南北朝音系,(4)隋—中唐音系,(5)晚唐音系,(6)宋代音系,(7)元代音系,(8)明清音系,(9)现代音系。除分别叙述各个时期的声母、韵部和声调系统,还分析了分化与合流的情况,提出对声母和韵部的构拟意见,并列出反切和诗韵的例证,内容充实。
这个分期的具体意见是否完全合乎汉语史的实际,当然还可以讨论研究,但应承认,它确乎反映了王力先生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我们学习和认识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材料丰富、立论有据。
前三个时期(先秦、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以韵文为主要根据,后六个时期(隋唐至现代)则以韵书、韵图和反切为主要资料。可贵的是这些丰富的历代语音材料,不是间接引用的,而大都经过王力先生亲自的鉴定和研究。从三十年代以来,王力先生对汉语音韵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论著,这些都是《汉语语音史》材料的来源和立论的根据。
同时书中也吸收了一些中外音韵学家(如高本汉、李方桂、罗常培、董同龢、陆志韦、李荣等)的研究成果。对其认为不能接受的意见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讨论,如上古喻母的读音、复辅音声母的问题,上古韵部的主元音和韵尾的构拟、宋元以前是否有卷舌声母的问题等等,有的作者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质疑。对一些材料不足征或因其他原因尚无把握的问题,决不强作结论,一一写明“待考”或“待再详考”。书中还多处修订自己过去的看法,勇于承认错误。这种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是值得效法的。
第三,体系新颖,史论结合。
本书分上、下两卷。
上卷先分述历代九个时期的音系和拟音,用反切与诗韵为例证,着重说明每个时期声、韵、调系统的分合情况。条分缕析,不蔓不枝。最后将从上古到现代的历代声母、韵部和声调发展列成总表,使读者一目了然。
下卷讨论汉语语音发展规律。首先介绍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即(1)无变化,(2)渐移,(3)分化,(4)合流。然后以主要篇幅详细论述了“自然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所谓自然音变就是辅音、元音和声调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自身的发展和变化。所谓条件音变是指某个或某类音素由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包括语音内部之间的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成系统的、在同一条件下是无例外的。如有例外,那是不规则的变化,也是另有原因或条件的。书中最后专门谈了三种不规则变化的原因。
王力先生一贯坚持历史比较法的原则。他在本书“导论”的第四章专讲方法,介绍了唯物辩证法、普通语言学理论、比较语言学理论和音位学。既是方法,又是理论。全书自始至终都贯彻唯物辩证思想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同时在叙述汉语语音发展变化事实的过程中又处处体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指导作用。书中批判“古本音”的错误观点,也是以历史比较法为理论武器的。
总之,读了《汉语语音史》这部著作,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而且在理论方法上也会得到不少的启迪和教益。
《汉语语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