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终与奥斯卡小金人擦肩而过,但《金钱世界》能如期上映,已经是雷德利·斯科特的幸运了。如今看到的版本里,已经没有了凯文·史派西的面容,他因性侵丑闻而身败名裂,其饰演的世界首富大概永无面世之日了。老戏骨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临时救场,只花了9天重拍了所有戏份,工作量之大,更让人赞佩老雷公和老上校的敬业精神,这段插曲都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和女权运动里的一段传奇。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金钱世界》,最吸引世人是曾经的世界首富、石油大亨盖蒂。相比史派西的“扮老”,耄耋之年的普卢默演起老头来,更加得心应手,莎翁剧出身的他自带气场,那种笑容和小动作后的虚伪,拿捏得恰到好处。普卢默几乎在所有场景中都掌握主动,不是那种一味的咄咄逼人,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负,专属于这位谁都不信任,几乎靠自己攀上世界之巅的首富。盖蒂的戏份不是最多,却是整起事件的核心人物,若非是他的孙子被绑架,当年也不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其态度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小盖蒂的耳朵被绑匪割下,这个世界的残忍被血淋淋地暴露在银幕上,但比起富人们阴暗的内心,比起撕票的最糟糕下场,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更像是种“另类艺术品”。当绑匪把割下的耳朵寄给报社,母亲又把登有照片的报纸寄给爷爷,媒体在整起绑架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意大利人的狗仔队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夸张而讽刺。绑票、转移、逃脱、再被抓住、赎金谈判……渲染气氛和场面调度,都是斯科特的强项,一直到赎金交付后,都残留着能否团圆的悬念。
富三代并不好当,小盖蒂一个人在红灯区游荡,就仿佛是个行走的提款箱。绑匪们狮子大张嘴,1700万美元的赎金,其实也留了讨价还价的空间,假如了解老盖蒂为人的话,就知道这笔人肉买卖不会那么轻松。经过讨价还价,绑匪们最终只拿到了320万美元,手下人分到的只有一沓钱,还有那些被警察抓住或打死的,得不偿失。导演也是带着讽刺的语态去叙述案件的,这使得犯罪的严重性被弱化,成了铺垫人物关系的背景。
假如把整起绑架看作是一场“特殊的商战”,那老盖蒂又赢了,他只掏了两百多万美元,就赎回了孙子的命,意大利绑匪担负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三百万美元对于普通人是天价,但在盖蒂这个级别的富豪身上,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他真的如采访时所说,一毛不拔,最终导致绑匪撕票,媒体和舆论少不得对他进行道德批判;但假如完全按绑匪的报价,那其他十几个子孙都有可能沦为新的目标,现在,孙子活着回来了,虽然少了个耳朵。
在大众和媒体聚光灯关注下的博弈,一边是盖蒂家族,另一边是绑匪们。对于商人来说,什么都是可以拿来谈判的。《金钱世界》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谈判桌两边都不是铁板一块,老守财奴就不提了,这边真正竭尽全力的,只有威廉姆斯饰演的母亲。毕竟母子连心,儿子再不争气也是心头肉,威廉姆斯演出了那份焦虑和无助,同时又有自主的勇敢和坚韧,不仅要和绑匪斗,还要和吝啬的前公公斗。从认尸、救人,接到儿子电话,再到筹足钱,最后街头团聚,片中有好几次情绪大幅起落,威廉姆斯的表现都比她在《马戏之王》里要好。尤其是当她发现老盖蒂送的古董居然只是个博物馆纪念品时,那种希望破灭,绝望到哭笑不得的表情,完全值得起一个奥斯卡的提名。
相比之下,沃尔伯格饰演的谈判专家就有点“路人”了,他更像个拿钱办事儿的打工仔,最后起到的作用也缺乏说服力,难怪当媒体曝出其补拍酬劳居然是威廉姆斯的1000倍时,舆论会那么愤慨。如今可是女权翻身的敏感时代,最忌讳这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职场歧视,更何况沃尔伯格的戏份远不如女主,他若不是赶紧表态捐款,可就真的要犯众怒了。反倒是法国男星罗曼·杜里斯饰演的小绑匪,贫穷却饱含恻隐之心,危急关头屡次帮助小盖蒂,其复杂的人情和价值观与盖蒂家族形成了一种对照,没有让反派彻底陷入脸谱化的套路。
拍过《末路狂花》《异形》,也拍过《角斗士》的斯科特,最拿手的自然是“大女主”,惊悚和史诗,这些也都能在《金钱世界》中找到痕迹,某些镜头和场面,也颇有些见微知著的寓言体例。这世上会有几个爷爷把赝品送给自己的亲孙子?假如有,那就只能发生在盖蒂身上。普卢默在电视机里的形象,简直就是盖蒂本人,一个虚伪、自私、冷酷到绝情的世界首富,坊间流传的那些“吝啬鬼轶事”也被展现在电影里,例如豪宅中的投币公用电话,黑色幽默的跳脱感,活脱脱一个真人版“斯科里奇叔叔”。斯科特对老盖蒂的处理也是狄更斯式的,最后他拿起圣母子像的惶恐不安,警报器的蜂鸣和闪烁,预示着他注定没有好的归宿。而现实中的盖蒂家族也的确都被“诅咒”了,老头孤独倒毙,儿孙们各散东西,谁都不愿接手他的石油公司,那个赎回来的小盖蒂也病废一身。正如影片结尾处的一幕,只有盖蒂的那些艺术收藏还在,堆积在博物馆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恰恰印证了教科书上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把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文| Luc
本文刊载于20180309《北京青年报》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