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的深情,相隔千年,也有共鸣

本文摘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马菁菁 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江左四王”是清初绘画界主流,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二人是被皇帝背过书的正统画派,王原祁还被康熙召进了南书房,专门负责鉴定古代书画,他给清朝绘画审美立定规矩,红遍天下。有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那些不在朝廷供职以及那些有才华却没官当的“社会闲散人士”,默默地被分到了非主流画派。非主流画派中,与“四王”对应的代表人物是“四僧”,即石涛、八大山人(朱耷)、髡残和弘仁,四个大和尚。之前我们讲过好几个生不逢时又特别悲惨的大画家,大多数都是在科举考场上越战越败,越挫越勇,最后自暴自弃,比如唐伯虎,满腹才华全发泄在画画上,结果呢,当然越画越好。

石涛是明靖江王的后代,本名朱若极,正宗皇室嫡孙。明亡时他才三岁,什么都不懂。他的父亲朱亨嘉在明亡后带着全家逃难到南方,先当了“监国”,后来不死心,想称帝,结果被杀。年幼的朱若极被家里的太监带着逃到寺院,削发为僧,改名原济,字石涛,这才保住一条命。对于上代人那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石涛所知甚少,他当和尚并非是看破红尘,只是为了活命。

当了和尚的石涛云游四海,到各大寺院钻研佛理,后来在安徽认识了梅清。梅清大他十几岁,善画,石涛本就爱画画,索性从此定居安徽,跟梅清学画。

作品简介:

山水中的深情,相隔千年,也有共鸣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马菁菁 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现代人要如何才能欣赏和理解中国水墨?古时山水中的深情,在今天,是否依然会和你我产生共鸣?思索着这些问题,爱撸猫爱画画的菁菁再次启程,重返纸上山河,从彪悍的蒙元,一下子讲到大清灭亡,闲侃三代水墨,勾勒700年山水画史。

山水画走到元明清,文人山水已成主流。所以这一次,菁菁甄选了25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你将看到:前朝皇族本朝官儿的赵孟頫、洁癖到如厕铺鹅毛的倪瓒,被星爷玩儿坏了的唐伯虎,自杀九次不死、杀老婆却一击必中的疯子徐渭,“雅俗共赏”的任颐、吴俊,“四王”“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艺术天团。在惊心动魄、妙趣横生、暖心煽情的往事逸闻背后,你将看到为何文人能代替职业画家,成为国画主力的真正原因;看到山水的精髓,文人的心。

菁菁说:画画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真的活过。画家有时并没有故作高深,他们作画时,有着百分之百的放松,所以充满自由。因此,本书虽然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却不会像美术教材和专著般刻板僵硬,它给大家的,不是结论,而是一种松弛自由的生活状态,一颗对中国艺术的好奇心。当你在博物馆、旅行途中或其他机缘巧合下看到一幅中国山水时,试着用这些方法多看一会儿,你会发现,除了“好看”,也许你还能“认识”它,重新认识自己。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