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2017年12月14日,升级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和南亚展厅」再次开门迎客。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着《女史箴图》等2.3万件来自中国的稀世珍宝。为了将这些文物展示给世界,大英专门设有一个中国展厅,但是是和印度等南亚国家在一起,合称「中国和南亚展厅」。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和南亚展厅」(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China and South Asia)全长115米,是大英博物馆内最长的展厅,气势非常宏伟瑰丽。

这个展厅的位置在大英博物馆的东北角,形状为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展厅编号为NO.33。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从2016年夏天开始,大英对这个展厅实施了软硬件的升级工程。硬件方面主要升级了照明、展柜等基础设施,陈列方面则调整了展品的陈列方式,同时新增了一批现代艺术品,以求把中国和南亚的故事延伸至当代。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在经过漫长的18个月之后,盛装的「中国和南亚展厅」终于再次归来。在开幕仪式上,英国女王也出席了典礼,非常之隆重。

为了让观众体验到连续的历史感,新的展陈以时间为顺序,将展厅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隔间,将同一时期内不同材质的展品进行集中展示。

在如今的大英中国馆,观众如果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行走一圈,就会观赏到从公元前5000年到现代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各种文物,包括石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壁画、雕像等。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而且,此前一些因条件所限无法展出的藏品,比如书画和纺织品,如今也第一次得以和观众见面!在中国展厅的尽头,增设了中国书画展区,里面展示了历代书画、文房四宝,以及各种印玺作品。

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了解这个全新的展厅,大英博物馆的8位策展人挑选了他们各自认为33号展厅最具关键性的一件展品,为观众提供参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中来自中国的4件展品吧!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青铜镈钟。山西省侯马市,公元前600-前400年

这类有着平口和环钮(通常制成龙的形状)的青铜钟在中国文献里被称为“镈”。它们和其他类型的钟一起形成了整套乐器组合,成为宫廷生活和典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中国,所有的钟都使用椭圆型的模具制作。在侯马,为了让钟或其他青铜礼器上都有同样的纹饰,工匠制作了特殊的花纹印版,让完全一样的图案出现在青铜器的表面。一种印版可以使用多次,使其得以大规模生产。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珍珠母镶嵌黑漆盒。16世纪。

这个盒子是16世纪镶嵌漆器的典范。这种类型的图案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部分原因在于木刻版画的广泛应用为工匠提供了清晰的参照物。盒子上的场景描绘了一群身着精致长袍头戴礼帽的文人学士,以及分散在建筑各处的侍者,他们享受着诸如绘画、书法和古筝弹奏等娱乐活动。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雕漆壶。乾隆时期,1736-1795年。

这对精美的红色雕漆龙纹壶为清朝宫廷所制,曾用来盛藏族酥油茶。在西藏,这些容器的管状结构有铜制的也有木制的,并以一只摩羯(梵文:makara,神话中的生物)咬住壶嘴底部为特征。

大有不同,带你参观升级后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厅”

《蜃市山水叁》 数码技术处理摄影作品纸本,2017年

乍眼一看,杨泳梁的作品犹如宋代(公元960-1279年)山水画,水墨绘制并以传统扇形展现。然而,杨泳梁通过数码技术处理摄影图像,以电线柱子取代郁郁葱葱的树木,山亦不是山,而是层叠耸立的摩天大楼,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代中国城市和山水景观的高速发展变化。

总结

全新升级后的大英「中国厅」看起来更加“地道”,甚至有点像国内博物馆的通史陈列的感觉。整体更加注重面向全世界的参观者,尽量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而不只是展示来自东方的珍宝。作为一个外国的博物馆,这可以说是比较难能可贵的。

尤其是书画展区和现代艺术的加入,从空间和时间上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使普通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有机会了解到除去丝绸、瓷器和青铜器以外的,更加多元的中国文化。

———— END ————

文:古猫丨陪你去看博物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