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前校长:大学如何赢得未来的挑战?

本文摘自《大学的未来》,[美]德里克·博克 著,曲强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哈佛大学前校长:大学如何赢得未来的挑战?

哈佛大学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潜在问题

全世界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可和尊重让很多美国人都感到志得意满,这绝不仅限于高等院校人士。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声名鹊起之后,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美国高等院校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随心所欲的自我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高等院校规模日益增大,重要性日益增强,各个群体对高等院校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美国各州立法者想知道,纳税人和学生父母花在公共高等教育上的那些钱能产生什么回报;政治家和媒体评论人士则关注大学都教些什么、大学教授在公众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等;雇主则询问美国大学和专业学院的毕业生能否胜任实际工作;各个社区对大学对于当地经济能作出什么贡献则越来越感兴趣,并且想知道高等院校是不是应该向所在的城镇多缴纳些税。

不断增加的关注也带来了一片怨言。无论全世界对美国高等院校的质量怎么看,美国公众都很不满意。学生家长认为学费太高,而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降低学费;学生们则要拼命偿还大学教育的高昂贷款;立法者则抱怨高等院校体系浪费且低效,学生毕业率太低,对高等院校不愿为自己的表现负责的行为也深感不满;雇主又抱怨太多大学毕业生连文案都写不清楚,不会分析性思考,不善于团队合作,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也不遵守道德准则;保守派人士更是声讨教职员工,说他们有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而左派的批评人士则坚称,大学过于看重自身的利益;同时,媒体指责,大学校长既对学校发展缺乏远见,也没能贡献智慧、为国分忧。

不少人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过于在意这些批评意见,毕竟美国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的地位无出其右,这充分证明美国的高等院校已然十分出色了。但是,过分看重荣誉也是一种错误。美国高等院校在全世界领先的排名其实只反映了一小部分学校的杰出成就,而即便只是这一小部分学校取得的成绩斐然,也多半是就其科研水平而言,而非其教育质量。没人能够衡量出教授教得怎样,或者学生学到了多少,更别提与其它国家作比较了。

此外,美国高等院校在世界上排名突出,还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国家的高等院校表现太弱,而并非美国高等院校自己有多成功。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长期以来被过度管制,经费不足,不受政府重视。因为直到20世纪后期,高等院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各国意识到。近年来,许多欧盟成员国下决心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争在2020年之前在科研方面要走在世界前列。法国和德国最近都拨付专款,准备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扩建和扩招的速度也让人惊叹,其科研人员以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也都在激增。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国家的宏大计划很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在学界掀起一场改革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想象,更不用说建立伟大的大学、取得杰出的科研成果了,而改革所需的也绝非只是金钱。另外,那些认为美国大学有着理所当然的杰出地位的想法也同样不太明智。一个国家在位列世界之巅时尚可轰然衰败,学术机构也绝无万古长青之理。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海外挑战与内部变化

大家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一些危险信号,这样的命运也许早晚会降临到美国高等教育的头上。几个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入学和毕业的学生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要高。但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其它国家纷纷向大众高等教育的模式转型,越来越多国家在这两项指标上都超过了美国。而美国的高等院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可能也在减弱。尽管美国仍然是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过去10年中,在美国的留学生的数量在全世界的比例大幅下降,甚至有许多国家留学生的入学比例要比美国高很多。

除了来自海外的挑战,美国国内的大环境也在转变,这令美国的高等院校也面临着重大变化。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通信手段的日益发达,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潜在的学习群体,能够囊括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新的教育资源提供者,尤其是营利性大学和在线组织,创造了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并已开始侵入传统高等院校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的在职学习者、家庭中的初代大学生(firstgenerationstudents,简称FGS)、非正规公立学校毕业的高中生等都想获得本科学历,这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增添了不少烦恼。同时,年轻的美国大学生现在尤其需要更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因为曾经的热门领域,比如,会计、计算机编程、企业研究等的相关工作,现在都可以外包给美国以外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来做,而他们要求的工资要比美国大学毕业生低得多。

我们应该为大学的未来做些什么?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带来了一系列疑问。美国高等院校是否在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项问题和机遇?当今社会对美国高等院校的众多批评中,哪些问题是确实存在,哪些是言之无据或是太过夸张?美国高等院校进行怎样合适的改革才能做得更好?

为了解答上述这些问题,我会尽量全面地看待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分析本科教育,也会考察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单独谈教育或科研,而是将两者一并进行讨论;不仅要探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也会涉及两年制或四年制的学院、大学以及营利性教育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后文中我会多次提到美国政府的角色,但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等院校自身该如何不断进步,并不是其他角色该如何帮助高等院校实现发展。

通过尝试进行这样一项全面的研究,我希望能为高等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这其中包括政策制定者、学科带头人、教职员工、校董事会等,甚至还有学生与家长。我尤其想对那些想走所谓“学术管理工作”这一崎岖道路的读者说,如同很多选择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们那样,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耗时费心,导致我过去一直没有机会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各方面细节。直到退休后,我才有时间去探究这个已经占据了我25年生命的课题。在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时,我有些懊恼,如果我早一些理解了那些现在已经理解的问题,这条路应该会走得很不同吧。如果我的书能对那些还有机会继续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人们有所助益的话,那么它就很有价值了。

作品简介

哈佛大学前校长:大学如何赢得未来的挑战?

《大学的未来》,[美]德里克·博克 著,曲强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大学的未来》综合展现并客观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利弊得失,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优越性以及脆弱性,同时从本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三方面阐述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作者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纵使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创新仍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案例。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