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弱者的被动妥协,把握强者的人生主动权

本文摘自《原谅就是力量》,威廉·马丁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摆脱弱者的被动妥协,把握强者的人生主动权

图片来自网络

原谅是什么?

原谅就是选择快乐。

我们所认为的“原谅的定义”也许不尽然正确。让我们先对原谅是什么而非什么有个清楚的概念,作为有效原谅的最佳起步。当然,原谅有诸多定义,在此先从一个简单的基本定义说起——原谅就是放下责罚人的渴望。

原谅是放下责罚自己以及责罚他人的渴望。原谅与和解并不同,和解是选择重新与某人建立关系,而原谅只是让自己摆脱想要责罚的念头,这种意义重大的自由会带来许多其他的自由。请先暂停手上的动作几分钟,想想你希望惩罚的某个人。留意当你冒出报复或处罚的想法时,身体有什么感觉。你会发现这些想法在身体内产生了紧张与负面感。这时候你会不会纳闷,这样一来,被处罚的人岂不是自己?不愿原谅的心态并非中性无害的,顶多只是暂时让心情处于麻木状态,最糟时极可能带来满布荆棘的负面感,显然不是一种快乐的状态。

不原谅将负担昂贵的机会成本

我们因为不原谅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失去快乐。商场上讲究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投资某件商品、而不选择另一种商品的代价。如果有了处罚的念头,就会连带产生昂贵的机会成本。只要我们处在这种状态,每一刻都会损失快乐与创意,失去享受人生,以及与身旁亲友和乐相处的机会。

坚持不原谅他人的状态会让我们落入悲惨的魔咒,因为不断埋怨、生气或讽刺,甚至摆出臭脸拒绝沟通,让别人不敢亲近我们。如果一直处于希望处罚别人的心态,即使不发一语、闷不吭声,仍然得付出机会成本,因为我们的表情、态度或姿态都会明显受到影响——而且都是负面的影响。

我们也会因为分心而无法活在当下,因为有一部分的注意力潜行于不愉快的事件中,并死命确保往后不会重蹈覆辙。然而,这种态度反倒会蒙蔽内心,导致旧事重演。如果我们注意到自己想处罚的渴望,以及为了保有和实现这种渴望而必须做的事,就会发现不愿原谅的心态是如何毁了我们的快乐与平静。只要我们内心抱有惩罚的念头,就会立刻因为这个念头所产生的紧张感而伤害到自己。如果紧紧抓住想让某人不快乐的欲念,我们自身也会失去真正快乐的机会。所以换句话说:原谅就是选择快乐。

作品简介

摆脱弱者的被动妥协,把握强者的人生主动权

《原谅就是力量》,威廉·马丁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受过伤害后,内心变得胆怯,无法与他人坦诚相处;

经历不公后,信念慢慢坍塌,对人际环境和社会现实充满抱怨;

遭遇挫败后,怀疑自己的判断,不能原谅自己的无能……

如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被这些负面情绪所捆绑,不用害怕,

这里有一本关于原谅、关于和解、关于成长的自我疗愈指南书!

独创“四段式原谅法”,帮你开启与内心创痛的对话,解救那个被痛苦经验捆绑的“人质”。

40多篇“原谅小练习”,手把手教你处理棘手的人际碰撞,让你在自我和解中拥抱他人。

多页“原谅分享包”,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同理心与共情力,共享和谐、信任、温暖的人际新环境。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