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张嘉玉)北京是一座二十四小时城市,每时每刻都充满活力。近年来,北京市致力支持并推出的24小时书店和特色实体书店,逐渐发展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位于模范书局、正阳书局,感受冬日里实体书店所带来的温暖和惬意。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模范书局与正阳书局。图为模范书局。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模范书局:延续古人的书卷文化
位于前门杨梅竹斜街31号的模范书局,不仅店内装潢陈设颇有讲究,取名也源自书籍印刷的器具,活字为“模”,盛器为“范”,代表古代印刷的进步生产力,也承载着中华图书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记忆。
鼎盛时期的杨梅竹斜街曾拥有中正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中华印书局共7家书局。而模范书局也延续了这种文化雅集与书香。走进模范书局,读者不仅可以找到毛边本、线装书、签名本等珍藏类书籍,也可以看到书写旧京、颇具京韵的文艺书籍。
模范书局老板姜寻生于197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诗人、设计师,也是古籍收藏家。姜寻对雕版的热爱,如同活在古人的优雅里,模范书局依然在用雕版手工印制着一批又一批线装书籍。走进书局后院,别有洞天,这里静静隐藏着姜寻悉心打造的雕版印刷小工坊。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模范书局与正阳书局。
图为模范书局老板姜寻(右)与书籍装订师傅孙文盛(左)。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印刷与装订师傅们身穿手工制作的围裙,样式由老板姜寻设计,印刷与装订分成两个房间,来完成用雕版手工制作线装书。首先需要刻版,获得雕版之后,经过红印、蓝印进行校对,最后才能墨印。印成后,在手工装订环节又包括折页、衬页、拣页、齐栏、打眼、钉纸捻、上皮、裁书、包角、订线等多重工序。
姜寻希望延续传统文化的那份书香,“不做标准化的书店,小众书店才会存在。”模范书局在海外拍卖会、个人藏家、旧书店等渠道收购珍贵书籍来满足书友们的需要,“我们尽一切能力为读者和专家搭建平台。”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模范书局与正阳书局。
图为正阳书局网红猫“砖砖”。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正阳书局:存留老北京的记忆
正阳书局的诞生则是源于80后小伙崔勇对北京爱得热切。崔勇家族七代住在大栅栏,是地道的“老北京”。随着北京的都市化的发展,崔勇生活的胡同却变了样,崔勇体会到了另一种“乡愁”。
崔勇渐渐萌生了开一家书店保存京味儿的想法,于是 他辞掉了外企的工作,在实体书店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创立了正阳书局,成为“崔掌柜”。正阳门是京城九门之首,书局取名正阳,取其北京地标之意,以示京味儿文化传承之心。
正阳书局最初开在大栅栏,后来与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合作,以利用文物保护文物的理念,将正阳书局迁入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院内,打造成为砖读空间。而书局中的网红猫也因此得名砖砖。“我们在砖读空间里为大家提供常态化服务的同时,提供讲座、展览、读书会等不同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来向大家展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模范书局与正阳书局。
图为正阳书局。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今年,正阳书局正式推出“正阳文库”出版计划。崔勇在开书局时,看到学者的钻研心血因为不迎合市场而无缘出版,感到遗憾,又见到老北京把多年积蓄拿出来给出版社,为了出版自己研究北京文化的书籍。“我把我所有的盈利所得,继续投入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留,把那些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史料价值、没有市场价值的书出版了。”崔勇说。
12月15日,“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走访模范书局与正阳书局。
图为正阳书局与书局掌柜崔勇。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希望正阳书局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成为北京的老字号。”崔勇和他的正阳书局在京城的小胡同里,依旧坚守着“存我文献、传我京韵”的精神,让每一个来到书局的读者可以找到老北京四九城的记忆。
据悉,“温暖北京 冬日阅读——行走实体书店”活动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城市创意空间的实体书店为着眼点,突显人文关怀,展现城市温度。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北京特色阅读空间,彰显首都文化魅力,将阅读与城市气质、北京文化结合起来,带领广大网民感受冬日里实体书店所带来的温暖和惬意。(文/张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