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去世的作家将进入公版领域。
1967年的世界动荡、挣扎又蕴含着人类繁荣。美国深陷于越南战争,受到国内反战力量强烈的阻挠,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人生最后的民权演说。欧洲大陆,面对消费社会与物质主义的蓬勃发展,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激发着学生群体对于政治解放与个人自由的渴求。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此消彼长。同时,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世博会获得了空前成功,呼吁着对守护同一个人类地球使命。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注定会催生出伟大的文化艺术成功。
1967年至今即将五十年的时间。按照《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规定,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权法规定的14项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这意味着将有一批1967年去世的作家进入公版领域,笔者进行了整理。
罗广斌
作家。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曾与杨益言合著长篇《烈火中永生》《红岩》等。至今,小说《红岩》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
李嘉言
古典文学研究家。1958年受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委托,为贾岛《长江集》校订。著有《贾鸟年谱》《古诗初探》《岑参诗年谱》等。
任铭善
语言学家,江苏人。浙江大学教授,著有《汉语史讲义语言部分》《中国语文基本问题》《语法教学与汉语规范化》等,享年五十四岁。
周作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鲁迅之弟。“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代表作包括《欧洲文学史》《知堂书话》《苦竹杂记》等等。翻译大量国外文学作品。包括《枕草子》《欧里庇德斯悲剧集》等等。
爱伦堡
苏联犹太人作家。著有中篇小说《解冻》,开创了解冻文学的潮流。写了一位“典型的官僚主义者”保守、自私,最后终于被撤职,作品引起激烈争论。从此不再写小说,埋头文艺评论及回忆录。1960年到1964年发表《人·岁月·生活》6卷,是最早公开批评斯大林的作品。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美国诗人、作家,曾三度获得普利策奖,两次由于诗歌,一次则是关于林肯的传记,代表作有《亚伯拉罕:战争的年代》《太阳灼伤的西方石板》《蜜与盐》等。1967年逝世时,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评价道,“卡尔·桑德堡不仅仅是美国之声,也不仅仅是一个有力量和天赋的诗人,他就是美国。”目前《林肯传》以及大量诗歌(如《雾》)已在国内出版。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
兰斯顿·休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也是美国黑人文艺复兴(“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黑人诗人。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在于将爵士乐与黑人民歌引入诗歌,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美国黑人诗歌”。代表作包括《犹太人的好衣服》(1927)、《梦乡人》(1932)、《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等,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成名作《黑人谈河流》饱受盛名。目前国内已出版《休斯诗选》及大量短篇小说。
玛格丽特·肯尼迪(Margaret Kennedy)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她的小说《永恒的少女》获得巨大成功,并被改编为电影,由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琼·芳登出演。
瓦尔特·斯泰斯(Walter Terence Stace)
英国公共哲学家、知识论专家,1932年至1955年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代表作有《神秘主义与哲学》(1960)、《神秘主义的教诲》(1960)等等。1948年《抵抗黑暗的人》发表于《大西洋报》,通过对宗教问题的重新检讨,在社会上产生持久的影响。早在1998年《神秘主义与哲学》便在台湾译作汉语。
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
波兰作家、记者、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他以对于托洛茨基、斯大林的传记最富盛名,关于苏联的种种评论也偏僻入理。代表作有《斯大林:一个政治传记》《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等等。目前中央编译局已出版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流亡的先知)。
亚瑟·兰塞姆(Arthur Ransome)
英国作家、记者。他的儿童文学《燕子号与亚马逊号》系列,包含关于乡村生活和英国航行的12个故事。该系列故事曾被评为英国百年经典小说,现已有中文译文,如《燕子号与亚马逊号》《向北极进发》《布尔河畔的黑鸭子》《雾海迷航》《蟹岛夺宝》等,表现了孩子们在假日中的小小冒险。故事主要发生于坎布里亚郡的湖区,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背景故事。
帕特里克·卡瓦纳(Patrick Kavanagh)
爱尔兰乡村诗人。小说《泰瑞福林》及诗歌《大饥荒》完美刻画了爱尔兰当地的日常生活,后在都柏林大学设立“帕特里克·卡瓦纳档案馆”。(文/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