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世间恐怕少有人会像溥仪那样一生大起大落,充满荒谬色彩。他曾是末代皇帝,然后沦为战犯,又从战犯被改造为一介平民。1986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末代皇帝》,全面展现了溥仪一生的沉浮。片中的这些宏大叙事固然引人入胜,然而其中最富象征意味、能够暗喻其命运的却莫过于那只闪亮登场的蟋蟀。

《末代皇帝》开场时,三岁的溥仪在太和殿即将登基时,出现了一只蟋蟀,而三十年后,当溥仪垂垂老矣不再是皇帝,他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再来到太和殿,片中又出现了那只蟋蟀。

这只蟋蟀历经的三十年巨变,也仿佛暗喻了溥仪的一生。

难怪《末代皇帝》中庄士敦会说:皇帝自从登基那天就成为了自己领地里的囚徒,在退位后仍是。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他会问为什么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夕阳下,一只蟋蟀的咏叹

文 | 张樯

世间恐怕少有人会像溥仪那样一生大起大落,充满荒谬色彩。他曾是末代皇帝,然后沦为战犯,又从战犯被改造为一介平民。1986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末代皇帝》,全面展现了溥仪一生的沉浮。

在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史诗片中,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风云犹如镜头的快速切换,令人目不暇接,也串起了溥仪吊诡的一生:他三岁登基,在辛亥革命中遭到废黜,又在伪满洲国与日本人合作成为傀儡皇帝,后来被苏联人逮捕,最终被遣回中国接受改造……片中的这些宏大叙事固然引人入胜,但在我看来最富象征意味、能够暗喻其命运的却莫过于那只闪亮登场的蟋蟀。

《末代皇帝》有多个版本,然而,不管是238分钟的剧场版,还是34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片中出现蟋蟀的场景都只有两处。

电影开场,三岁的溥仪即将登基,在太和殿正举行登基大典,一只蟋蟀的鸣叫,却攫住了懵懵懂懂的溥仪的心。循着蟋蟀的鸣叫,他向人群走去,穿过一个个跪着的大臣,却一时未能找到,鸣叫声再度响起,他仔细辨别声音的所在,终于发现是从大臣陈宝琛的身上发出的。小皇帝一阵惊喜,不由叫道:“蟋蟀,蟋蟀!”陈宝琛慌忙从自己腋下取出一个蟋蟀笼——陈宝琛是一个蟋蟀玩家,他将蟋蟀放在腋窝,莫非是为了给蟋蟀取暖?

“蟋蟀也在给皇上磕头呢。”陈宝琛殷勤地禀告溥仪。他从很远的地方来,蟋蟀就是他的伙伴。不过,皇上喜欢,现在这只蟋蟀该由皇上拥有。说着他将蟋蟀笼呈献给了溥仪。蟋蟀钻了出来,鼓着圆滚滚的肚皮,似乎是充满好奇地打量着溥仪,也打量着眼前这个懵懵懂懂的世界。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片中再度出现蟋蟀时电影已近尾声。垂垂老矣、身形佝偻的溥仪穿过稀疏的人群,迈着碎步走向故宫的大门。如今他已不再是那个君临天下的皇帝,而是一名普通游客。他买了门票,准备进入故宫。然而他毕竟曾是末代皇帝、这里的主人,昔日的荣耀和煊赫历历在目,面对熟悉的宫殿和龙椅,恍若隔世,一时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他不由自主地跨入隔离线,进入“禁止入内”的太和殿,想抚摸高高在上的龙椅,此时身后突然响起一声稚嫩而响亮的断喝:“不准进去!”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家伙冲了过来,自称是工作人员的孩子,要阻止他跨越界限。溥仪连忙表明自己曾在这里“住”过。何以能够证明?少先队员一脸狐疑。却见溥仪诡异一笑,折身在龙椅下摸出一个笼子,一如昨夜才放在那里似的。

暖暖夕阳下,他打开了罐子,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少先队员警惕性虽高,却毕竟是个孩子,一只蟋蟀立刻解除了他的警惕,不再怀疑面前的这位老人,确信当年他也像自己一样,曾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一切。然而待他回转身时,却赫然发现老人已不知去向,只有蛐蛐在怔怔地打量着自己,打量着这个已然天翻地覆的人间。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片中一前一后出现的显然是同一只蟋蟀,历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已由最初的青涩清朗,蜕变为如今的老迈沧桑。它钻出笼子,夕阳下只有茫然和惶惑。

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有句经典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这是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身世飘零的写照,也是在无法逃避的命运下洞悉“另一种可能”的“内心独白”。也就是说,只有将自己“缩小”,才有获得无限空间的可能。

沈三白《浮生六记》中叙述他幼年时看到蚂蚁上假山,也把自己缩小了,混在蚂蚁中间。显然,《末代皇帝》中出现的这只超现实的蛐蛐,也是一个关在狭小的笼中被命运囚禁的“无限空间之王”,只不过长梦醒来,沧海变桑田,已然换了人间。

蟋蟀是寻常的小虫子,又名“蛩”“促织”,北方多称“蛐蛐”,在北方的村庄和野外随处可见。当代文化大家王世襄一生致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掘,将一些即将失传的、偏门的民间游艺提升到了学术高度。

他编著整理的十七卷皇皇巨著《蟋蟀谱集成》,使得逗弄蟋蟀也成了精深好玩的学问。对于蟋蟀,他喜欢叫“蛐蛐”,称如不这样叫,怪别扭的。在《秋虫六忆》一文中,他认为蛐蛐与人在天地间作为“众生”,其实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蟋蟀 齐白石绘

蛐蛐这小虫子真可以拿它当人看待。天下地上,人和蛐蛐,都是众生,喜怒哀乐,妒恨悲伤,七情六欲,无一不有。只要细心去观察体会,就会看到它像人似的表现出来。

如此看来,作为一部根据真实历史还原的人物传记片,《末代皇帝》中这只超现实的蛐蛐的植入一点也不突兀和生硬,从另一层面上看,恰恰成为一个隐喻,映射出溥仪饱经沧桑的一生。

久居京城的人恐怕对于漫漫长夜墙角下频频响起的蛐蛐声早已司空见惯,而一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却一定甚觉好奇和新鲜,极易被一声声蛐蛐叫触碰敏感而脆弱的神经。犹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访问京城时的情景。

时值盛夏,搭乘某家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行数小时,降落北京时已至深夜。我和一位同伴拖着疲惫的身躯被机场一家服务机构介绍到了东四十四条的一家宾馆。进了房间,颇觉饥肠辘辘,叫来一大碗炸酱面,吃完拉灯躺下,居然听到了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的轻微、不间断的叫声,我很轻易地就判断出这是蛐蛐的叫声。

我所住的这家宾馆前身是某系统的招待所,坐落于东二环的某个胡同深处,很多年了,与许多陈旧的建筑相连,墙壁剥落,很容易成为蛐蛐的栖息之所。这同时也让我从另一面感受到北京的古老与沧桑。

那一夜,也许是初来乍到,躺在潮湿的床铺上,我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后来,终于睡去,却恍若挣扎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又仿佛迷失于幽深的胡同深处,被蛐蛐的叫声缠绕着,再也走不出来。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蛐蛐的叫声我自然不会陌生,儿时在外婆家,在草丛中、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都能听见蛐蛐不甘寂寞的叫声。可是北京的蛐蛐就不同了,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是一只寻常的蛐蛐,或许是从故宫里偷偷溜出来的,是从明朝万历年间一路逶迤而来的蛐蛐,是陪伴了溥仪童年的蛐蛐……北京,潜伏在墙角下的那一只只蛐蛐,该记录下了多少时光的密码和秘密啊!它是文化的蛐蛐,是历史的诗驿官。

翻开两三千年前写下的《诗经》,其中就有《蟋蟀》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借蟋蟀反复咏叹的也正是这种世事难料、沧桑屡变的人生况味。

《古诗十九首》之七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之十二有:“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蟋蟀是秋虫,等它入室鸣叫,已是天凉岁暮时节,因此,在凄清的夜晚,对古人来说,听着蟋蟀的鸣叫,最易引起对时光飞逝的伤怀。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蟋蟀 齐白石 绘

即使那些在字面上并未提及蟋蟀的古典诗词,细细咀嚼其营造的意境,仿佛也能依稀辨识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尽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怨和愁绪,在沉沉暮色里那哀怨和悲鸣声中似乎也隐隐约约掺杂着蛐蛐的低鸣,是的,也许是因有了蛐蛐的应和,这东风小楼,这月明故国才愈加不堪回首。

相信贝托鲁奇当年设计蛐蛐这一神来之笔,绝非向壁虚构、凭空想象的结果。为拍摄《末代皇帝》,他筹备了数年,也曾在影片拍摄前夕,专程从意大利远赴北京故宫取景。他一定是在京华的某个长夜听到了蛐蛐的鸣唱,从而触发灵感,想到在影片中添加这传神的一笔。

事实上,贝托鲁奇也似乎特别得意于这一细节的设置。拍摄完《末代皇帝》后,在访谈中他专门阐释了影片中的这只蟋蟀的作用,表示这只蟋蟀甚为重要,它在电影结尾扮演了重要角色。

“谁能料到呢?《末代皇帝》是说一个关于蜕变的故事,一个男子从真龙天子到普通人的蜕变过程。皇上就是真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破茧成蝶’的故事,或是皇帝变为蟋蟀的故事。”

庄士敦:我想皇帝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带我走吧》

著者:张樯

《带我走吧》是一个人的电影狂欢,也是一个资深影迷富于感性的观影手记。全书由30多篇主题各异的文章组成,并配有70多幅与电影相关的精美海报和剧照,以犀利独特的视角、唯美灵动的文字,聚焦最受关注的电影热点,纵谈饶有兴味的影人影事,并通过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和瞬间,解构电影语法,抒写电影引发的情感和记忆。

全书配有70多幅与电影相关的精美海报和剧照,图文结合,给读者更丰富的视觉体验。既谈艺术,也谈生活。本书融电影艺术与人生体验于一体,既有对电影镜头、语法、成像技术、发展历史的客观介绍,又有对电影内容的生动解读和由电影引发的对现实生活的感性思考,将艺术与生活无缝对接,引导读者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本书谈及的电影,不局限于国内,眼光是世界的。从题材看,有爱情、科幻、战争、纪实等类型;从技术看,有2D、3D、CG特效、环360度影像体验等,任何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类型。

-END-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