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在1983年黄日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中饰演一个龙套角色。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最近周华健再次唱起了这首林夕作词、号称“最难唱粤语歌”的《难念的经》,一时引来无数转发、赞誉和怀念。
二十年前,黄日华版《天龙八部》播出,主题曲《难念的经》也整整唱了二十年。这首歌的难唱程度,在武侠迷和粤语歌迷中成了传说。有人说,降龙十八掌都学会了,但《难念的经》依然难念。亦因此,周华健的原唱几乎无法取代。在周华健的歌声中,乔峰一掌接一掌地拍出降龙十八掌的爆炸特效,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如今,周华健已经快60岁了,尽管重新开腔演唱《难念的经》仍然秒杀当下那些无病呻吟的流行歌手,但他无论如何也还原不了当年“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的侠气,倒是多了一分退隐江湖的沉稳。而凭借3000首歌词坐上神坛的林夕,也没有再写过武侠歌曲。
鲜为人知的是,周华健刷屏引起武侠怀旧潮的同时,有三部金庸剧即将开拍,分别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飞狐外传》。在寥寥几则报道下面,几乎是网友清一色不看好的声音。时移世易,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当红IP和流量明星,我们对于新的武侠剧早已不抱什么期待。
北大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写道:“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者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如今看来,他可能错了。中国人做了两千年的武侠梦,半个世纪前开始席卷华文世界的武侠文化,已经在最近十年里不可阻挡地迅速落幕了。
新版《神雕侠侣》将由王俊伊饰演杨过,古力娜扎饰演小龙女。上图为古力娜扎在《择天记》中饰演的角色。
从古龙、狄龙、成龙到屠龙
1987年,山西话剧院演员张纪中第一次读到金庸小说,是一本盗版的《笑傲江湖》。在此之前,他只接触过《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旧式武侠小说,那时的张纪中还没有蓄起日后标志性的大胡子。
因为种种原因,内地的武侠热潮比港台地区晚了一些,但来得更为猛烈。就在年轻的张纪中第一次知道金庸的五年前,武术冠军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以每张一毛钱的票价拿下了一亿多票房,不久后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被引进内地,迅速掀起了“武侠热”的狂潮。
83版《射雕英雄传》充满了武侠式的传奇色彩。在镜头前一晃而过的龙套角色宋兵甲宫女乙乞丐丁,竟是日后响当当的周星驰、刘嘉玲和吴镇宇。无数通过黑白电视收看它的中国人,要过很多年换了彩电才知道,片头那一轮红日有多么鲜艳夺目。
83版《射雕英雄传》由黄日华与翁美玲主演。
那时的影坛,尽管功夫明星层出不穷,但导演和编剧还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与后来整个剧组围着流量明星转的情况,如同天差地别。1973年,李小龙猝然去世,巨星陨落,香港影坛一时群龙无首。那时,在《精武门》里客串过挨打配角的武师成龙,也怀揣着一个武侠明星梦,在导演罗维的引荐下找到古龙,希望古龙为自己写一个剧本。
古龙拉成龙一起喝酒,几杯酒下肚,有些醉意的古龙指着成龙说:“我的剧本是写给狄龙拍的,不是写给你的。”年轻的成龙大受打击,躲在厕所里一边呕吐一边大哭。后来90后看到《英雄本色》里的豪哥时,狄龙已经开始秃头,但他年轻的时候英武帅气,是古龙武侠片的御用男主角。
狄龙饰演的楚留香。
有意思的是,被古龙戏弄的成龙,还是在1977年拍了一部古龙小说改编的《剑花烟雨江南》,虽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不久之后,成龙找到了功夫喜剧这条路,开启了另一段银幕传奇,但他做了多年的武侠梦亦就此搁置。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武侠片一部接一部地轰炸内地的电视和银幕。那些俊男靓女,爱恨情仇,连同好听的音乐,一起演绎了几代中国人生活中的“难念的经”,以及“刀剑如梦”的武侠想象。
1990年,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为电影《笑傲江湖》写了一曲《沧海一声笑》,为那个武侠时代留下了主题曲。在那个“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大时代,这些作家、导演、演员、歌手一同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漫长而美妙的武侠梦。
1990年的《笑傲江湖》,制片和演员阵容强大,导演胡金铨 、徐克、程小东、许鞍华等,主演许冠杰、叶童、张学友、张敏、袁洁莹等,足以笑傲后世。
从徐克到于正,隔了一百个张纪中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参与了央视版《水浒传》拍摄之后,张纪中在报纸上看到金庸的一段谈话:“如果大陆能像拍《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去拍我的作品,我愿意把自己的版权一块钱授予他们。”
兴奋的张纪中立刻给金庸写去一封长信,次日便收到回复。不久之后,他们在杭州会面,金庸真的将《笑傲江湖》的版权以一块钱给了张纪中。据说当时金庸提出的要求是“尊重原著”,他觉得港台武侠剧搭景太多,内容改动也太多,希望张纪中能弥补这些缺憾。
就在同一年,台湾版《绝代双骄》在内地大热,这几乎是最后一部在内地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港台武侠剧了。几年以后,花无缺(苏有朋)和小鱼儿(林志颖)分别参演了内地版的《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至此,武侠片创作的重心开始从港台转移向内地。
台湾版《绝代双骄》由林志颖饰演小鱼儿、苏有朋饰演花无缺,选角之佳也是一时无两。
后来,张纪中一部部地把金庸小说搬上荧幕,但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毁誉参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参与到武侠题材的拍摄中,其中许多人脱离了经典小说的文本,尝试用武侠的外壳讲自己的故事。
2000年,李安把一部鲜为人知的民国武侠小说《卧虎藏龙》拍成电影,一举夺得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颁奖之夜,歌手李玟在舞台上演唱主题曲,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盛装出席,武侠电影一时风头无两。
《卧虎藏龙》将武侠片的美学提到了新的高度。
四年之后,周星驰的《功夫》上映,这部无厘头电影充满了很多传统武侠元素,譬如肥胖的包租婆原来是小龙女,藏在贫民窟懦弱的裁缝竟是铁线拳传人,街头貌不惊人的乞丐四处传授武功秘籍。说它是解构也好,致敬也罢,终究是为题材逐渐枯竭的武侠片开辟了一条新路。仅仅过了两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把传统武侠拆解得七零八落,却收获了意外的好评。
当一种文化和情怀被拿来调侃和解构的时候,意味着它已经走向衰落。近几年来,还在坚守武侠题材的人实在不多了。徐浩峰的武侠片风格独特,注定没有太多受众;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把徐浩峰的原著讲得乱七八糟;徐浩峰参与编剧、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也不过是借着武侠的名字,又讲了一个王家卫式的故事,与张国荣主演的《东邪西毒》没有区别。
《一代宗师》剧照。
这几年拥有最大影响力的武侠剧,无疑是于正出品的霍建华版《笑傲江湖》和陈妍希版《神雕侠侣》。但这两部武侠剧与“武侠”已经越走越远,只是借武侠题材炒作话题,榨干金庸武侠剧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陈乔恩几乎cosplay了徐克1992年拍摄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的林青霞,陈妍希也是导演刻意选的“雷人版小龙女”,极尽炒作之能事。
从徐克到于正,武侠影视作品的质量大概下跌了一百个张纪中的水平,从此一蹶不振。
于正编剧版《神雕侠侣》。
当武侠迷变成了油腻中年
武侠片拍到于正这个份上,也走到了穷途末路。流量明星成为了一部剧的核心,片头和片尾曲在网上观看时会默认跳过,没有了搭布景的用心,也没了实景拍摄的雄心,电脑特效开始填充镜头,观众则用弹幕刷着爱豆的名字,填充屏幕。至于电视剧的内容,不重要了。
从外部环境来说,武侠也失去了立足的基础。美国学者波兹曼曾写过一本著名的《童年的消逝》,认为在现代的情境下,儿童与成年人接受着同样的文化产品,传统意义上的童年已不存在。与之类似,当IP剧、手游和网络小说能带来更直观强烈的刺激时,武侠越来越无法感染年轻的一代人。
《黄飞鸿》(1991)开创了新武侠电影。
《叶问》的思想性比《黄飞鸿》差了很多。
更不可逆的变化是,武侠电影的思想性出现了大退步。在九十年代初拍摄的《黄飞鸿》系列中,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在十三姨的感染下,逐渐明白了师夷长技才能自强的道理,而二十年后的同类作品《叶问》,甄子丹饰演的主角却对着一群日本武士大喊:“我要打十个!”
武侠片拍不好,就不必再拍下去了吧,反正也没什么人再去看。如果有一天,你在酒桌上碰到一个握着手串、挺着肚腩、把酒流泪的中年人,请千万不要嘲笑他的油腻。他也许只是想起张曼玉演的老板娘、李连杰演的黄飞鸿、李若彤演的小龙女,回忆起了他的少年梦想,还有那个遥远的武侠时代。(文/曹吉利)